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0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6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73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保留乳房治疗早期乳腺癌回顾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早期乳腺癌病人接受保留乳房(保乳)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疗效。方法采用配对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5—2002年间在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接受手术的乳腺癌病人,根据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状态、性激素受体状态、肿块大小4个变量时保乳病人和改良根治的病人进行匹配,比例为1:2。配对结果为保乳病人127例,改良根治病人254例。保乳组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改良根治组为58个月。比较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以及总存活率和无病存活率。结果保乳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为3.39%,改良根治组为1.84%,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5)。保乳组总存活率为96.73%,改良根治组97.57%,差异无显著性(P=0.66)。保乳组的无病存活率为86.04%,改良根治组为91.5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37)。结论对于合理选择的病人采用肿块广泛切除腋窝中下群淋巴结清扫以及手术后辅助性放射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局部复发以及取得理想的存活率。保乳治疗可以取得与改良根治同样的治疗效果,但可拥有较好的外形。 相似文献
72.
73.
74.
前言 很久以来,术后服用5年三苯氧胺一直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金标准”,它能使乳腺癌的复发和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降低47%和26%。随访15年的资料显示,乳腺癌的年复发危险性每年可以下降13%,乳腺癌相关性死亡危险度在15年末也能降低4%-9%。 相似文献
75.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115例的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率和特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1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包括前期研究的35例),应用DHPLC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BRCA1/2基因全编码区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115例患者中,共发现11例BRCA1基因突变和3例BRCA2基因突变,总的突变发生率为12.2%.根据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分层后,突变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携带BRCA1/2基因突变的家系中先证者和所有乳腺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早于突变阴性的家系(P<0.01),同时家系中年轻的乳腺癌患者越多,突变携带率就越高.结论 在中国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能有效地预测BRCA1/2基因突变的携带率,但是家系中乳腺癌患者个数的预测功能却较差.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病灶穿刺活检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于影像学诊断发现的临床摸不到块的乳腺病灶,可以采用B超或者X线立体定位下进行活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和空心针穿刺活检(CNB)是目前最常见的两种穿刺活检诊断方法。对于乳腺X线异常的病灶,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不仅诊断敏感性高,而且可以使大量良性病变免于不必要的手术;另外它还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由于存在组织学低估以及漏检等情况,穿刺活检尚不能完全取代手术活检。因此,必须合理地选择穿刺对刺对象及掌握再次活检的指征。 相似文献
80.
自1894年Halsted报道了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以来,腋淋巴结清扫一直是乳腺癌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腋淋巴结的状况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术后病理证实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而言,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