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51篇 |
内科学 | 17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8篇 |
出版年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感染是引起造血抑制的原因之一,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的感染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的致病原因之一。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AA患者较多,我们采用国际标准化的PCR—酶标法,探讨了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与AA发病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2.
由于抑制性T淋巴细胞不仅具有CD8抗原,而且还具有组胺H2受体[1],为了解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CD8+细胞对造血的影响及其组胺H2受体在红系造血抑制中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再障患者CD8+细胞对正常红系爆式集落(BFUE)生长的作用以及组胺H2受体阻滞剂甲氰咪胍对此种作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病例和方法1 病例 再障患者13例。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6~61岁;重型再障(SAA)Ⅰ型3例,SAAⅡ型2例,慢性再障8例,诊断均符合文献[2]标准。2 试剂 甲氰咪胍系美国Sigma公司产… 相似文献
43.
亚砷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总结三氧化二坤(As2O3)、全反式维甲酸(ATBA)和化疗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52例初治或复发APL患者分别采用ATRA、化疗和As2O3诱导缓解,完全缓解(CR)后采用化疗和As2O3序贯维持治疗。结果:33例初治患者CR率100%,19例复发患者CR率78.95%,3年生存率81.82%。结论:APL患者CR后采用As2O3与化疗序贯性维持治疗疗效好,长期生存率高。复发患者As2O3诱导疗程需相应延长。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 71在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 :已确诊BCR/ABL 的 8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和 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采用STI5 71 Ara -C治疗。结果 :2例CML -慢性期患者均CR至今 ,6例CML -急粒变患者有 2例CR ,其中 1例CR至今已 3 7周 ,1例ALL在第三次血液学CR后经治疗维持CR2 8周后复发。结论 :STI5 71可诱导BCR/ABL 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 ,降低骨髓BCR/ABL 白血病细胞 ,延长CR期 ,药物副作用轻微易耐受 ,药物作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45.
46.
47.
<正> 近年来,自体骨髓移植因治疗急性白血病获得了一定的疗效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大剂量化疗和全身照射后骨髓造血重建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不仅可以从骨髓,而且还可以从外周血获得。由于从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比较方便,可重复进行,并且在缓解的早期其所含的残存的白血病细胞有可能比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悬液中单个核细胞(MNC)冷冻保存后经不同诱导途径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的特性,探讨PBSC悬液冷冻保存后诱导培养DC的方法。 方法: 用两种保护液-80 ℃冷冻保存PBSC悬液,分析复苏MNC中CD34+细胞、CD14+细胞、CD14+PI+细胞,并分两种方法诱导培养复苏MNC: 贴壁细胞经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培养2周,培养结束前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布雷菲德菌素(BFA);非贴壁细胞经酪氨酸激酶3配体(FL)、干细胞因子(SCF)、GM-CSF、IL-4培养1周, 再按前1种方法继续培养2周。培养结束后, 流式细胞仪分析DC特性。 结果: 两组复苏MNC与新鲜MNC比较:CD34+细胞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CD14+细胞少,CD14+PI+细胞百分率高(P<0.01);贴壁细胞少,贴壁细胞诱导培养DC效果不佳;非贴壁细胞扩增诱导均能获得大量成熟的激活的能够分泌IL-12(p40)的髓系DC。 结论: PBSC悬液冷冻保存后能用于培养髓系DC,但培养方法应以扩增诱导为主。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混合系白血病(MLL)基因重排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发生率、融合基因类型及其临床意义,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MLL基因重排,对于MLL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用巢式RT—PCR方法检测MLL基因重排形成的6种常见融合基因类型。结果表明:7例AL患者有MLL基因重排,发生率为11.67%,其中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5(AML—M5),融合基因均为MLL/AF9;男5例为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其中2例融合基因为MLL/ENL,1例MLL/AF4,2例未扩增出融合基因产物。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检测ALMLL基因易位重排的快速、特异、灵敏的方法,巢式RT-PCR是检测MLL基因重排产生的融合基因类型的简便可行的方法;MLL基因重排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预后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氟达拉宾、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FLAG)方案诱导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应用FLAG方案诱导治疗难治复发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NLL)14例和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例患者,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其中8例ANLL获得完全缓解(44%)、3例ANLL部分缓解(16%);仅1例ALL部分缓解(6%)。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感染,化疗期间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FLAG方案作为难治、复发性ANLL的诱导治疗方案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