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谌××男 60岁患者于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眼前黑幕遮挡感,视力骤降,无畏光、流泪、眼红、胀痛等不适.既往:患者自诉从10岁开始双眼视力欠佳,右眼尤甚,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家族无相同病史者、无近亲联姻史.血压125/75 mmHg,FBS:5.2 mmol/L.视力:右手动/眼前60 cm,左0.6.双眼鼻侧睑裂区可见肥厚的纤维血管组织呈翼状侵入角膜缘约2 mm,右眼中央部角膜基质层散在局限性雪片状、星状灰白色混浊,边界清楚而不规则,部分融合(图1,2).左眼中央部角膜基质层可见多个散发的,灰白色颗粒状样混浊(图3,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D105在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葡萄膜黑色素瘤中TGF-β1和CD105的表达,并按WHO1980年的标准进行分型梭型细胞型,类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进行临床随访.以CD105的表达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78例中,梭型细胞型21例,类上皮细胞型34例,混合细胞型23例.TGF-β1和CD105在3种类型的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CD105主要表达于肿瘤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两者的表达强度随梭型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和类上皮细胞型依次递增.回访37例患者,其中梭型细胞型18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8.3±14.2)个月,混合细胞型10例,平均生存时间(69.0±17.3)个月,类上皮细胞型9例,平均生存时间(36.7±12.1)个月.患者生存时间与TGF-β1表达强度及新生血管密度呈负相关.结论 TGF-β1和CD105在葡萄膜黑色素瘤的转移,浸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四组人的单字视力与并列视力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拥挤现象在12岁以上的眼病组占2.5%;屈光不正组占23.25%,两者均与视力水平无关。正常儿童组4~8岁占47.62%,但幅度不大,9~12岁仅5.56%,说明正常儿童在视觉发育期存在拥挤现象,弱视组41.81%有拥挤现象,且较明显,并列视力与单字视力之差≥5排的占10.73%,这对筛选儿童弱视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对判断弱视的预后有相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光眼住院病人疾病构成的特点,为青光眼的防治研究提供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眼科住院的青光眼患者1294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继发性青光眼(SG)、先天性青光眼(CG)各占青光眼住院病人总数的72.95%、6.18%、19.94%和0.93%.四年来青光眼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无明显改变.结论 青光眼住院病人构成与其他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原发性青光眼也是我院青光眼的主要类型,其中PACG占第1位,但POAG的构成仍然较低.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portion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glaucoma.Methods Of 1294 cases in our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from January 2006 to December 2009were included.Results 72.95% of the case wer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while 6.18%,19.94% and 0.93% of them were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secondary glaucoma (SG) and congenital glaucoma (CG) respectively.There were no change in propor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glaucoma in our department.Conclusions Compared with the constitutive portion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glaucoma in other hospitals,the results are not all the same in our department.Primary glaucoma is also the main part,with PACG constituting the greatest part.However,POAG still constitute the small part.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26转录因子-1(E26transformation-specific-1,Ets-1)和CD34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ts-1mRNA在40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血管中CD34的表达,以此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值。结果82.5%(33/40)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中Ets-1mRNA呈阳性表达,CD34表达于所有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中,Ets-1主要表达于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Ets-1高表达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Ets-1低表达组(P<0.01)。Ets-1的表达和MVD值与肿瘤的分期存在相关性,随肿瘤分期的增加其表达强度与MVD值均增加。结论Ets-1可促进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生血管形成,可能与肿瘤的侵润和转移有关。Ets-1和CD34的检测可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对43例(48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R)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前及术后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为(2.25±0.79)D、术后为(0.21±0.2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19±0.22)D;术后残余散光(0.20±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散光(2.15±0.76)D、术后角膜散光(1.98±0.67)D,两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6个月内最大偏差,除一例偏差>15°达25°,进行了二次手术轴位调整;另有3只眼(6.3 %)旋转> 10°外,其余 41只眼(85.4%)旋转< 5° .结论 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层巩膜覆盖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38例(38眼)眼内容摘除术后,从鼻上方内直肌与上直肌之间将义眼座植入肌锥腔,巩膜壳平铺于义眼座上,分层缝合巩膜、筋膜、结膜。结果随访12~24月,36例眼窝饱满,无塌陷,装上义眼片后活动度良好,2例义眼座暴露,其中1例取出,1例手术修复。结论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义眼座植入并发症少,义眼片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遗传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珂  汪昌运  彭爱民 《山东医药》2010,50(18):99-100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的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一个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家系中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病史资料,进行眼科专科检查,总结其临床特征并分析遗传方式。结果该家系共4代22人,男14人,女8人。确诊患者8例,男4例,女4例,其中2例已逝,确诊年龄13~35岁;4代中每代均有患者,无隔代遗传现象,男女发病几率均等(男∶女=1∶1),双亲无发病者则子女未见发病。结论该家系患者属于青少年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在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时寻找鼻侧断端的方法和手术技巧以求提高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手术成功率。方法: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沿泪阜上或下后方约2-3mm处,在眼睑鼻侧创面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采用缝线或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留置物。结果:26例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均吻合成功。术后泪道冲洗通畅。结论:采用直视法进行外伤性泪小管断裂的吻合,只要熟悉泪小管的临床解剖,是一种简便可行,成功率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