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42.
4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补体系统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5例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有无分为颈动脉斑块组(n=721和对照N(n=83)。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无显著差异。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两组血清补体C3、C4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调查血糖、血脂、吸烟、酗酒、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家族史等其他危险因素。结果颈动脉斑块组吸烟、酗酒和糖尿病的比例及血清补体C4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血清CRP水平对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有显著影响,比值比(0R)值分别为5.33[95%可信区间(CI):1.01~28.35]、4.78(95%CI:1.64-13.96)。吸烟和酗酒未能进入回归方程。结论高血清补体C4水平和高CRP水平为颈动脉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对胫腓骨骨折的三种手术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不同的固定方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对外固定支架20例,B组加压钢板固定20例,C组交锁髓内钉20例,从而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进行完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后,可以发现C组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其他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降到了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在三种固定方法中是最显著的,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用于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治疗心律失常并发静脉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组( DM组)、硫酸镁组( S组)及对照组( C组),每组20例。其中DM组使用地塞米松10 mg加入100 ml甲硝唑注射液中湿敷患处,S组使用25%硫酸镁注射液湿敷患处,C组使用生理盐水湿敷患处。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即刻( T0)、治疗后24 h( T1)、48 h( T2)、72 h( T3)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结果 DM组、S组的治疗有效率均高于C组,且DM组的显效率高于S组(P<0.05);T1~T3时点DM组、S组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DM组的VAS评分低于S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甲硝唑湿敷对经外周静脉泵注可达龙所致的静脉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广东省广州市肠道病毒71型(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特征。方法通过整理2013 — 2017年广州市5家监测点医院EV71手足口病的感染情况,结合大疫情网中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数据,定义估算公式。 采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13 — 2017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EV71阳性分别占53.85%和100.00%,哨点监测手足口病普通病例中EV71阳性率为12.21%。 估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2014年发病率最高,为134.36/10万。 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 — 6月;发病人群以≤5岁,特别是1 ~ 3岁的儿童为主,但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多发于0 ~ 1岁婴幼儿。结论2013 — 2017年EV71是导致广州市手足口病重症死亡病例的重要病原体,医疗机构应重点做好EV71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特别是1 ~ 3岁病例的重症早期识别与救治,减少危重病例,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8.
患者满意度是评价医疗系统综合改革及治理成效和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服务普遍不满意评价现状及其背后成因的深层次分析,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剖析患者满意度形成机理及其背后隐含多元主体监管治理特征的基础上,厘清患者满意度的概念及内涵;从医疗服务结构—过程—结果要素层面梳理与归纳出患者满意度内在维度;从政府—社会—医患层面挖掘社会医疗体制与政策、医院组织管理、社会医疗舆情、公众参与、患者认知等因素对患者满意度的潜在作用及影响;根据患者满意度内在维度—影响因素—职责分析—治理主体的双向作用逻辑思路,结合利益相关主体影响—参与—协同治理前沿理论,构建患者满意度测评与治理路径框架,并提出模型实证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49.
目的调查2016年广州市某医院一起医务人员感染性腹泻暴发病因、传播途径以及危险因素, 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 采用描述性及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及危险因素;采集病例、厨工的粪便/肛拭子及环境拭子, 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 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报告病例158例, 罹患率为5.2%(158/3 010)。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 诺如病毒检测阳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发病风险是检测阴性厨工配餐科室医务人员的3.5倍(RR=3.52, 95%CI:1.54~8.06);共采集各类标本141份, 阳性率27.0%(38/141), 基因测序结果为GII.17毒株, 病例与食堂送餐阳性人员同源性为100%。结论本起疫情为GII.17毒株感染引起的院内诺如病毒暴发疫情, 疫情在中心手术室医护人员中传播后, 引起食堂配餐人员感染进而通过配餐环节扩散到其他科室。诺如病毒暴发调查时要注意排查厨工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发生季节分布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布法对广州市2006—2012年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2006—2012年广州市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度M=0.51,圆形分布r=0.50,平均角万=216.11°,即广州市恙虫病流行的高峰日为8月8日,流行时间为6月上旬到10月中旬。结论广州市恙虫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呈现较为明显的季节高峰,集中度和圆形分布的指标可以较为准确的反映广州恙虫病的流行高峰及流行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