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阻塞症病人常因被误诊为脉管炎而致残或致死,而早期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则常可获良好结果。为此特将我们近两年来治疗的5例介绍如下。本组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34~53岁。病程1个月~10年,加剧3周~6个月。2例有严重的静息痛、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2002年6月~2004年11月对17例下腔静脉综合征进行下腔静脉腔内扩张、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常规抗凝治疗。结果 下腔静脉压力梯度从治疗前(16.8±4.3)mmHg下降到治疗后(2.6±0.6)mm Hg(t=13.280,P=0.001)。IVCS症状评分从治疗前(4.4±1.6)分下降到治疗后(2.1±1.7)分(t=6.880,P=0.010)。下肢肿胀、阴囊或外阴浮肿、腹水和全身浮肿于术后1~4 d后减轻。结论 血管腔内技术治疗下腔静脉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3.
1例74岁女性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术后给予肝素,约8.33U·Kg^-1·min^-1静脉泵入;氯吡格雷50mg,1次/d口服;沙格雷酯100mg,3次/d口服;华法林3mg/d口服。手术次日停用肝素,改为达肝素钠0.4ml,1次/12h皮下注射。术后第7天血小板301×10^9/L,停用达肝素钠,同时加用辛伐他汀20mg/d,氯吡格雷、沙格雷酯及华法林按原剂量口服。术后6个月停用华法林,继续口服其他3种药物,此时复查血小板计数为240×10^9/L。术后9个月复查,血小板计数降至1×10^9/L,白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正常。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和沙格雷酯,继续口服辛伐他汀。停药4周,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56×10^9/L。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动员后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功能的改变,探讨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按是否接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ory factor,rhG-CSF)注射液注射将Lewis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用EBM-2培养液进行诱导分化,培养7d后对贴壁细胞进行EPCs的鉴定;采用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EPCs的黏附能力。另取Lewis大鼠制备单侧后肢缺血模型,在模型制备后7d将8×106个EPCs移植至缺血侧后肢的肌肉内,按照移植EPCs来源不同将后肢缺血大鼠分为动员组和对照组。EPCs移植4周后行后肢血管造影,计算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结果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7d后黏附能力测定实验中动员组黏附EPCs数量为(22.3±2.8)个/×100高倍视野大于对照组(16.8±4.4)个/×100高倍视野(P<0.05);大鼠骨髓源EPCs移植至缺血肢体后4周动员组EPCs移植后缺血侧后肢侧支血管数目为(4.7±1.0)大于对照组(3.3±0.5)(P<0.05)。结论骨髓动员使骨髓源EPCs功能改善,其可能是骨髓动员后骨髓干细胞移植提高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患者,女,27岁。因低热、反复黑便3个月于1986年1月27日第二次入院。患者因肾血管性高血压于1977年3月在外院作动脉造影示:腹主动脉狭窄,左肾动脉闭塞及右肾动脉狭窄。曾行胸—腹主动脉人工血  相似文献   
106.
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隔膜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常发生在膈下与肝静脉开口之间的下腔静脉内,相当于第八和第九胸椎的水平。隔膜较薄,多为完全性,也可伴有开孔或唇口。隔膜多呈横向,偶可斜向,也可表现为双重膜。病变部常伴继发性狭窄或血栓形成。鉴于此种病变发生在特殊的解剖位置上,既可引起下腔静脉高压,亦能导致门脉高压。因而此征属于布加氏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在我国和日本较常见。近年来,本病治疗方法众说纷云,疗效好坏十分悬殊,因而有必要对其术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7.
108.
本文报道30年来血管内外科治疗的方法、临床应用及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9.
基础研究 ,尤其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 ,是实现临床突破之本。而今 ,对基础研究倍加重视的时代已经来到 ,血管外科也不例外。今就血管外科基础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一、生物化人工血管及其基因修饰组织工程始于 90年代初[1] ,但我们于 1985年已开始了人工血管生物化的研究 ,旨在探索理想的血管移植物 ,该题为血管外科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自体大隐静脉虽为良好的血管移植材料 ,但它只适用于小型动脉的移植。从 1895年Masni以玻璃管作为移植材料 ,到 2 0世纪 5 0年代的涤纶、真丝、聚四氟乙烯 (PTFE)人工血管研制成功 ,使其在大…  相似文献   
110.
汪忠镐 《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2(16):1489-1491,F0003
我国腔内血管外科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从盲目到定向,从少到多,而今从多到即将来临的如雨后春笋般的前景,首先有赖于科学这个第一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有赖于医务界诸多同仁孜孜不倦的勤恳耕耘,她经历了一个艰苦创业和发展的历程。本文所述的主要为大血管外科:腔静脉和肾动脉平面以上主动脉疾病的腔内治疗,但仍起自中等管径动脉的研究和实践开始。迄今,仅笔者等就已成功完成了137例以上的以主动脉夹层为主的大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在全国范围内则估计已过千例,似远多于肾下腹主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这一点同西方国家似乎完全不同。可以肯定的是,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或手术联合腔内法治疗大血管病变(肾动脉平面以上)较治疗身体其他部位血管病变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总之,无论是以血管腔内微创法或手术与腔内联合法治疗大血管病变的研究和治疗均尚方兴未艾,其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