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266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患者男,75岁。因右下肢间歇性跛行16个月入院。目前跛行距离10 m,无静息痛,肢体无破溃,Fontaine分级IIb。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2年,未规律服用降脂药物;吸烟50年,10支/d。入院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220×109/L,总胆固醇5.80 mmol/L,甘油三酯2.4 mmol/L,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2.
Carrel和Guthrie的以三点式血管吻合为主的贡献于1912年获诺贝尔奖,它催生了40年后人工血管的问世和成功应用,构成了血管外科的第一个里程碑.血管腔内治疗则是血管外科从复杂的外科技术向微创治疗的革新,为第二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也在增加.Meijer等[1]对7715例老年人群筛查后发现,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为19.1%,男性为16.9%,女性为20.5%.Kastilambros等[2]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在20%以上.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的增加,目前我国成人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9.6%[3];因此所造成的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造成的下肢缺血的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2年9月6例因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出现严重缺血而接受下肢动脉腔内成形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技术均获成功,无并发症或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随访时间1~79个月,平均23.5月。术后溃疡愈合,踝肱比值(ABI)0.90~1.07,患肢保存。结论初步观察,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治疗下肢动脉旁路移植后血管闭塞严重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3月65例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的资料。其中腹主动脉瘤颈过短(〈2 cm)15例(23.1%),参照肾动脉将支架向腹主动脉近侧释放;瘤颈严重成角(≥60°)28例(43.1%),将腹主动脉拉直再释放支架;同时具有短瘤颈和严重成角10例(15.4%);涉及双髂总动脉瘤的保留髂内动脉的处理5例(7.7%),尽量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以防盆腔脏器缺血,2例分期行髂内动脉覆盖;入路动脉狭窄或者闭塞导致腔内覆膜支架的输送器到达预定位置困难5例(7.7%);合并其他特殊病变2例(3.1%)。均采用腔内覆膜支架修复,其中进口血管支架29例(44.6%),国产血管支架36例(55.4%)。结果手术均成功。23例(35.4%)即时内漏,其中Ⅰ型6例,Ⅱ型14例,Ⅲ型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住院时间7~15 d,平均8.2 d。随访60例(92.3%),随访时间1~8年,平均3.5年。死亡5例(8.3%),死亡原因均与该病无关。1例半年后支架移位,内漏,再次行腔内修复,置延长段支架后内漏消失,继续随访22个月,支架形态和位置良好,无支架移位和内漏发生。其他内漏均消失。左下肢缺血3例,原因为1例左侧髂分支支架移位导致闭塞,行股-股动脉耻骨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后下肢缺血症状缓解,2例髂动脉打折,再次腔内治疗放置裸支架后缺血症状缓解。结论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和腔内治疗器材的不断完善,过去认为不能采用腔内治疗的复杂腹主动脉瘤也可以采用腔内治疗,对于复杂肾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由于颈动脉重建手术有可能引起严重脑部并发症以至死亡,通常认为此项手术的危险性和难度皆较大,并主张在低温和/或转流条件下施行手术。本文报告在无低温和转流条件下颈动脉重建16例次,均获成功。文中介绍了我们采用的颈动脉重建法,并提出在一定条件下行颈动脉重建无需采用低温和转流措施。由于结扎或较长时间阻断颈总或颈内动脉可使病人发生偏瘫以致死亡,因而处理涉及颈动脉的肿物对外科医师是一个考验。涉及劲动脉的手术常需在低温和/或转流条件下进行。我们在治疗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物52例54次连续成功的基础上,对无低温、无转流条件下进行颈动脉重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血管外科成为专门学科在国外已30年,如今该学科已有了充分的发展和普及,尤其是在动脉外科方面。由于该科涉及面广,也被称为科间学科。国内具有较高水平血管外科的医院廖廖无几,多数外科医师对血管外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甚是肤浅。为在我国普及和推广血管外科,我中心在吴英恺院长主持下,于1986年8月25日至9月6日举办了血管外科讲学班。参加讲课者有吴英恺、孙衍庆、王嘉桔、李平、汪忠镐、周墨宽、吴庆华、庄逢源、李峻亨等同志。丹麦血管外科学会主席Jorgensen教授也应邀来讲课。参加学习者来自北京、天津、吉林、河北、河南、江苏、浙江、安徽、广东、甘肃、陕西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医院和部队医院,共45人,多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院长。  相似文献   
18.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多发性大动脉炎作为一种少见疾病,不容易引起各科医师的重视,但近年来该病有增多趋势,且其预后较差,本文就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历史、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特征与分类、诊断及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引起各科医师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和开发国产支架型人工血管经腔内治疗动脉疾病.方法1993年6月至1999年8月,用北京地区杂种狗24条,分别制作了腹主动脉瘤(8条)、降胸主动脉瘤(6条)、升主动脉瘤(4条)、主动脉弓瘤(4条)和动静脉瘘(2条)模型,用自制的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置于腹主动脉的支架是编织式镍钛合金记忆金属,长3cm,直径8cm;胸主动脉支架是联体不锈钢“Z“型支架,长3cm,直径2cm.覆膜均为国产超薄涤纶人工血管.临床应用20例,男17例,女3例.主动脉夹层11例,肾下腹主动脉瘤7例和创伤性动静脉瘘2例.结果17条狗术后存活,分别于2、4、8周获取标本,支架型人工血管通畅良好,无血栓形成.临床病例中,有1例腹主动脉瘤并发肾功能不全,于术后20天血液透析中死于心肌梗塞,其余病人均被成功治疗.随访2个月至5年,除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3个月支架移位外,所有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自制的支架型人工血管费用低,操作简便,应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20.
布-加(Budd-Chiari)氏综合征系由肝静脉和/或膈段下腔静脉阻塞所引起,它由门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此病虽少见,但病情复杂,预后不佳,尚乏可靠的治疗方法.今将近3年来我们收治的30例诊治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