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 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pDC)的影响. 方法 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 8 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2、CD86、CXCR4和Bly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α( IFN-α)、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pSS患者唇腺pDC浸润. 结果 ① 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DC表达CXCR4比例较对照组增加,血浆IL-6、TNF-α、IFN-α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5 例pSS患者唇腺中19例有pDC浸润;②TGP治疗后,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治疗前上升;pDC表达CXCR4、Blys比例较治疗前下降;TGP治疗后血沉下降;血浆 IL-6、TNF-α 水平治疗后下降. 结论 新发pSS患者较正常者外周血pDC比例降低,表达CXCR4增加,唇腺组织中有pDC浸润;TGP可能抑制pSS患者pDC活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血清浓度的测量来调查系统性硬化症(SSc)的氧化状态,并探讨8-iso-PGF2α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1例SSc患者及22名年龄与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血清8-iso-PGF2α浓度,并对其中35例SSc患者进行临床评定及实验室检查,以了解各临床特征与8-iso-PGF2α的相关性.另外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活性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浓度,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抗核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免疫印迹法测血清抗Scl-70抗体等,以了解8-is0-PGF2α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Sc患者血清8-iso-PGF2α水平较健康对照升高,其与一氧化碳弥散功能负相关.与高分辨肺CT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肾小球叶间动脉阻力指数正相关,而与皮肤、外周血管、心脏、食管受累,疾病活动性、分型及vWF、Hcy、Ig、自身抗体等无相关性.结论 升高的氧化应激标志物8-iso-PGF2α与SSc肺间质纤维化及肾血管损害程度相关,进一步说明氧化应激在SSc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laematosus,SLE)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缺陷和B细胞过度活化及多种自身抗体产生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激素、免疫、环境等凶素均参与了SLE的发生.多数学者认为SLE主要是T、B细胞间相互作用异常而导致的B细胞疾病,如CD40配体表达异常、CD28/CTLA-4、CD80/CD86异常;也有研究认为其发生与Th 1/Th2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4.
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 1981年Imbach[1] 等首创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im munoglobulin ,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来 ,IVIG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近年来也陆续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 [2 ,3 ] 。我科自 1995年以来 ,采用该疗法冲击治疗 7例合并感染的重症SLE ,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7例病人均为我科 1995~ 1998年住院病人 ,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 1982年…  相似文献   
55.
目前国内外对于间歇性静脉环磷酰胺(CTX)以及霉酚酸酯(MMF)治疗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回顾性总结CTX与MMF治疗125例LN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LN患者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增殖诱导配体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殖诱导配体(APRIL)与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AFF)同属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共享两个受体。BAFF能促进B细胞分化、增殖和未成熟淋巴细胞的生存,诱导或加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情。APRIL在SLE中作用却不清楚,研究结果甚至互相矛盾。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血清APRIL水平,并同时检测与疾病活动有关的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uA)和抗C1q抗体,探讨其在SLE疾病活动和系统损害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7.
获得性血友病A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对获得性血友病 A 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自身免疫病并发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除原发病即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外,均出现自发性大出血,FⅧ凝血活性(FⅧ:C)下降,FⅧ抗体(FⅧ:Ab)水平升高,经糖皮质激素、FⅧ浓缩物等治疗,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结论获得性血友病 A 可并发于自身免疫病,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突然发生的自发性出血,严重者需要免疫抑制剂、FⅧ浓缩物、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控制。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和抗活化蛋白C(APCR)与狼疮性肾炎 (LN)的关系及APCR的可能形成原因。方法 :检测 33例LN和 37例无LN的系统性红班狼疮 (NLN) ,ELISA检测ACA -IgG、IgM、IgA、PTT -LA检测LA ,APTT±APC检测APCR。结果 :LN组APCR阳性率 5 7 6% ,明显高于NLN组 ( 32 4% ) ;LN组ACA(IgG、IgM )阳性率 42 4% ,明显高于NLN组 ( 18 9% ) ;APCR和IgG -ACA同时阳性LN的发生率 ( 7/ 7)明显高于APCR阳性而IgG -ACA阴性者( 12 / 2 4)。结论 :APCR和ACA在LN有较高的发生率 ,ACA引起的获得性APCR可能是LN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
阿克他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克他利和甲氨喋呤(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方法,选择疾病活动期RA患75例,治疗组(45例)阿克他利100mg,每天3次;对照组(30例)用MTX10mg.wk^-1。12wk为一疗程。结果:阿克他利与MTX均能显改善RA患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12wk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83.3%,两组疗效在12wk时无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4.4%)发生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对照组有7例(23.3%)发生不良反应,其中2例因不良反应而停药,阿克他利耐受性好于MTX(P<0.05)。结论:阿克他利对RA患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0.
银屑病关节炎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关节炎是一种与银屑病(牛皮癣)有关的炎性关节病,病理改变主要为炎性滑膜炎,病程迁延,易复发,晚期可出现关节强直而致残.我国1984年的调查,银屑病的发病率为1.23%,银屑病关节炎仅占银屑病的0.69%,更为少见[1],常易误诊.我院1997年9月~1999年6月诊治的32例银屑病关节炎中28例曾误诊,误诊率87.5%.现就其临床表现及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