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A5(apoA5)-1131T>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CA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江苏地区冠心病患者235例,同一地区正常对照262名,采用PCRRFLP分析对apoA5基因的-1131T>C多态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个体血脂水平和冠心病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1131T>C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等位基因T、C频率在CAD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分别为59.57%、40.43%和65.65%、34.35%。CAD组中C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1131TT基因型者比较,CC基因型者的冠心病患病风险显著增加(OR=1.872,95%CI=1.039-3.376,P=0.037),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个体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抽烟、高血压等因素后,其患病风险仍明显增加(OR=2.285,95%CI=1.222-4.274)。对照组中不同基因型个体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TG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结论apoA5基因-1131T>C多态性C等位基因是中国人群中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血浆TG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基于IL-6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探讨复方当归注射液在缺血性卒中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致局灶性缺血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当归注射液组和依达拉奉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7 d,于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取脑组织,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脑梗死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复方当归注射液组可缩小缺血性卒中大鼠的脑梗死区域,减轻脑组织神经元的异常形态变化;复方当归注射液组IL-6的含量及p-JAK2/JAK2和p-STAT3/STAT3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可通过降低缺血性卒中大鼠IL-6及p-JAK2/JAK2、p-STAT3/STAT3的表达,抑制炎性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王琦院士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组方用药规律和临床用药特点,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国医大师的学术经验.方法:通过整理王琦院士2017~2019年间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门诊病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并使用该软件的关联规则及复杂熵聚类等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结果:获得完整处方共232首,涉及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核心组方治疗精液不液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对王琦院士的核心组方药物进行成分和靶点的处理收集,再借助Gene Cards数据库、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对疾病靶点进行收集,与药物靶点取“药物-疾病”交集,获得核心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核心靶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运用R语言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核心组方“成分-靶点-疾病”通路图。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通过造模和药物对大鼠进行干预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中细胞因子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IL-17mRNA的表达量,对核心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核心组方中有活性成分29个,对应靶点194个,与疾病靶点交集靶点24个,关键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核心靶点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SERPINE1)、白细胞介素...  相似文献   
25.
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相比,线上教学给教师、学生及网络平台均带来了巨大挑战。本研究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中医学实验班二年级120名本科生开展为期一学期的线上病理生理学教学,并从线上教学的挑战性、线上课堂的实施策略、教学问卷调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总结了线上教学实践过程,形成了病理生理学线上教学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医学课程的线上教学水平和医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6.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玄驹胶囊(CXC)治疗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中CXC治疗CP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自2007年1月至2022年8月29日。由两名研究人员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文献查阅,并对文献进行纳入和排除的筛选。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累计3 401例样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CXC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升高(RR=1.32,95%CI为1.26~1.38,P<0.000 0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显著降低(MD=-6.16,95%CI为-7.56~-4.76,P<0.000 01),但对不良反应无显著影响(RR=0.82,95%CI为0.50~1.33,P=0.42)。结论 基于本研究,CXC可改善CP症状,对CP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7.
缺血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法主要包括急性期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但治疗效果未得到安全认可。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中药及中药复方含多种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作用途径、多个环节和靶点对疾病发挥治疗和预防作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常用注射液,主要由当归、川芎、红花配伍组成,其配伍组分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从复方当归注射液组方中的三味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总结,证明三味药对缺血性脑损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由此推测三者配伍制成的复方当归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也存在潜在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复方当归注射液(CAI)对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患侧脑组织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AI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组(40只)。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CAI组和阳性对照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造模大鼠苏醒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7 d后取材,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测定大鼠血清及缺血侧脑组织中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大鼠神经细胞出现肿胀、坏死和细胞间质水肿等改变,缺血侧脑组织及血清中BDNF表达水平有一定的上升趋势;CAI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BDN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BDNF表达水平有所升高。与模型组比较,CAI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大鼠神经细胞轻微水肿,缺血侧脑组织及血清BDNF表达水平有所升高。结论:CAI可能具有提高脑内BDNF表达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机体在缺血损伤情况下脑内相应的神经因子做出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9.
文章选取了几种典型的中药、中药方剂和中医疗法在脑缺血疾病中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通过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揭示中医药在保护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靶点和机制,同时探究研究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预测,以期为脑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0.
增加中期细胞数的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增加中期细胞数的小鼠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方法。方法小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与酵母液处理组,每组均采用剪碎股骨法与冲洗股骨法收集骨髓细胞,常规方法制备骨髓染色体标本。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酵母液处理组中期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与冲洗股骨法比较,剪碎股骨法收集的中期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中,采用酵母液处理和剪碎股骨法,可有效增加小鼠中期细胞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