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对比不同部位Test-Bolus测试对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75例随机分配到脑动脉环窦汇(A)组、颈内动静脉(B)组、颈总动静脉(C)组(每组25例),以相同参数行Test-Bolus测试及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3组测试成功病例CTA、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A,B,C3组Test-Bolus测试成功显示动静脉强化峰值率分别为76%,92%,96%;3组测试动静脉峰值时间差有差别(P〈0.005);3组测试动脉峰值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744)。3组CTA图像脑动脉各级分支清晰显示,静脉干扰轻微,两者评分及脑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均无显著差异(P=0.192;P=0.347;P=0.327)。3组CTV图像深浅静脉、静脉窦显示清晰,其评分没有差别(p=0.839);脑动脉仍强化明显,动脉干扰评分及动静脉最大强化CT差值没有差别(p=0.347;P=0.327)。结论颅内、颈内、颈总动静脉行Test—Bolus测试成功后,确定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延时扫描时间对CTA及CTV图像质量影响无显著差异,颈内动静脉可作为MSCT脑动静脉双期成像推荐测试部位。  相似文献   
32.
1 国际上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近二、三十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主要通过健康教育和其他措施,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而降低发病率。芬兰北卡勒里研究始于1972年[1]。采用综合性的健康教育,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至1989年,干预社区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仅为1972年的一半。近年在意大利进行的一个为期5年的以预防心血管病为主的健康促进项目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2],干预区人群的饮食习惯向有利健康的方向发展,血压水平明显降低。始于1978年美国斯坦佛五城市试验,旨在通过健康措施,降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发病…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携带不同耐药基因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生长适应性及毒力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PCR方法扩增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VIM、blaOXA、blaIMP)及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blaLAP),测序确定基因型。扩增7个管家基因rpoB、gapA、mdh、pgi、phoE、infB和tonB,测序确定基因型并获得菌株ST类型。根据所携带的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不同,将菌株进行分组,在不同亚胺培南抗生素浓度(0、2、8 mg/mL)下培养细菌,绘制生长曲线,比较各组细菌的生长适应性变化;通过线虫侵染模型用CRKP感染线虫,绘制线虫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细菌对线虫的毒力作用。结果 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生长适应性相似;在2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KPC+blaNDM组、blaIMP+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单抗性基因组中blaIMP组生长适应性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 mg/mL亚胺培南培养基中,双抗性基因组中blaKPC+blaNDM组和blaNDM+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强,且分别强于单抗性基因组blaKPC组和blaOXA组;单抗性基因组中blaOXA组生长适应性最弱,blaKPC和blaNDM生长最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各组菌株对线虫毒力作用有所不同,blaKPC组、blaKPC+blaNDM组和blaIMP+blaOXA组生存曲线右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延长,菌株毒力减弱;blaIMP+blaNDM组生存曲线左移,线虫中位生存时间缩短,菌株毒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携带不同的耐药基因以及携带单个或多个耐药基因均会对菌株的生长适应性和毒力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4.
李宏璐  毛俊 《海峡药学》2022,(11):113-116
目的 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临床药师药学服务的整体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的用药咨询记录,对咨询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结果 159次用药咨询中,以患者身份(149次,93.71%)、70岁以上(43人,27.04%)、男(91人,57.23%)和面对面方式(116次,72.96%)为主,用法用量(44次,27.67%)、不良反应(33次,20.75%)、药物相互作用(27次,16.98%)和药理作用(21次,13.21%)是咨询类型的主要因素,抗微生物药(22次,13.84%)、消化(21次,13.21%)、神经(18次,11.32%)、内分泌(16次,10.06%)、心血管(15次,9.43%)和血液系统药物(13次,8.18%)是主要的咨询药物种类。结论 定期进行用药咨询调查分析,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自身对比双能量减影与数字减影图像质量,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双期脑血管减影成像的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20例三期双能量双源CT脑血管检查按减影法分成A组:双能量减影;B组:100kv Neuro DSA数字减影。计算2组图像信噪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及减影时间,按去骨程度及血管显示与切割程度,采取双盲法分别对图像评分(1-5分)。比较2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减影时间A组短于B组(2.07±0.19min VS2.27±0.13min,P0.05)。A组动、静脉期SNR(29.89±12.20,30.49±7.34)均高于B组(24.42±9.99,27.17±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静脉期CNR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动、静脉期图像去骨评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动脉期血管评分低于B组(3.95±0.97 vs 4.95±0.23,P0.05),主要为部分颈内动脉管腔局部缺损。2组静脉期评分差异不显著。三期双能量扫描DLP平均为416.21±26.10 mGy·cm,较双期双能量扫描增加约10%。结论双源CT三期双能量扫描模式的双期脑血管成像,增加少许辐射剂量,可同时利用双能量与数字减影的优点来相互弥补诊断,推荐临床急诊脑血管检查。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要点。方法:选择122例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析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过程和结果。结果:共计72.7%(266/366支)的血管可用于诊断,心率在70次/min,且心律波动幅度小,图像质量显示较好,基本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心脏的搏动伪影、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血管内对比剂浓度是影响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比较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与IVU对肾及输尿管结石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92例临床拟诊肾及输尿管结石病例,所有病例在作IVU之前均作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在低剂量扫描中,管电流下降为60mAs,其余条件与腹部常规扫描条件相同。统计比较两者检测肾及输尿管结石的病例数、数目及输尿管梗阻情况,两组结果进行配对卡方检验。结果:在低剂量扫描中,81例发现结石,肾结石53例,输尿管结石59例,结石数量为156个,肾积水78例,输尿管扩张63例;而在IVU检查中,62例发现结石,肾结石40例,输尿管结石42例,结石数量为101个,肾积水67例,输尿管扩张45例。经卡方检验,两者在发现结石病例数、结石数量及泌尿系梗阻数量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检测肾及输尿管结石方面,16层螺旋CT低剂量平扫优于IVU。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ECG)J点抬高(J波)与心脏骤停(SCA)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北京7家三级甲等医院345例HCM患者,采集所有入选者静息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J波定义为在下壁(Ⅱ、Ⅲ和aVF)、侧壁(V4~V6导联)或高侧壁(Ⅰ和aVL)连续2个及以上导联出现J点较基线抬高≥0.1mV。SCA包括心脏性猝死(SCD)、有证据的心室颤动(VF)、由VF或快室性心动过速(VT,200次/min)导致的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放电。结果:在(47.9±46.6)个月的随访期间,共14例HCM患者发生SCA事件。在发生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43%(6/14),在无SCA的HCM患者中,J点抬高的检出率为10%(34/331),J波的存在显著增加HCM患者发生SCA风险(OR:5.67,95%CI:2.38~13.50,P0.001)。在SCA组和无SCA组之间,J点抬高的形态(包括顿挫和光滑延续)和ST段的形态(包括水平/下斜型压低和弓背向下抬高/快速抬高)在所有导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M患者ECG存在J波与SC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40.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可以通过脑室-腹腔(V-P)分流术,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脚间池造瘘术及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方法解除脑积水,据文献报道,V-P分流术再手术率高达28%~58%[1],我科自1996年6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以下简称V-P)的脑积水病人1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现将行V-P分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科行V-P病人135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其中颅内高压6例,颅内低压2例,颅内感染12例。1.2观察及护理1.2.1心理护理,加强宣教:由于患者疾病痛苦及行V-P分流术后,可能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