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7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e抗原阴性患者HBV核心基因启动子变异方式。方法自5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分别提取HBVDNA,应用多重PCR法鉴定其基因型。PCR扩增X基因序列,克隆入pMD19T载体,共挑选23个克隆测序,与已知HBV基因相应序列比较该患者体内HBV基因变异程度。结果 5例患者中3例基因型分别为B、C和B/C混合型,2例患者通过现行多引物方法无法分型。16个(16/23,69.6%)克隆在X基因下游出现大段缺失突变,其中15例缺失长度为234bp,1例为245bp。缺失突变区域包括C基因启动子区,并导致前-C区起始密码子ATG编码缺失,这种缺失突变在5例患者中均被检出。结论 CP/HBeAg起始密码子缺失突变可能是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变异模式。  相似文献   
72.
目的:通过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研究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的麦达与肝脏病理损害的关系。方法:40例乙型慢活肝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肝穿刺活检标本采用HE及Masson染色法检查肝组织病理损害程度。肝组织内HBsAg及HBcAg表达的检测采用双桥PAP法。结果:肝组织病理损害较重的中型及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组织内HBsAg表达多呈胞浆包涵体型及膜型(74 3%,26/35);5例轻型慢活肝中4例为均质型,无1例属胞浆包涵体型者。中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半数呈弥漫型和膜型(51.5%,16/31);4例重型慢活肝患者肝细胞内HBcAg表达均属弥漫型和膜型,轻型慢活肝无1例呈此两种表达者。结论:肝细胞内HBsAg表达呈胞浆包涵体型和膜型,HBcAg呈弥漫型和膜型者,由于易受免疫攻击,肝脏病理损害较为重。单纯核型HBcAg者肝损害轻,且少见。  相似文献   
73.
干扰素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2年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经肝组织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阴性CHB患者76例,给予IFN-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24个月.联合应答定义为血清ALT复常,且HBV DNA<3 loglo拷贝/mL.所有资料均行意向性分析(ITT).结果 脱落6例.疗程中位数为8.5(2~24)个月,终点疗程中位数为6.0(2~19)个月,终点疗程第75百分位数为10.0个月.治疗末时联合应答率为46.1%(35/76),随访12个月时为43.3%(33/76),随访24个月时为40.8%(31/76).随访12个月时复发率为20.0%(7/35),随访24个月时为25.7%(9/35).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分析显示,肝组织炎性活动度较高者较易应答(偏回归系数=0.834,P=0.023,OR=2.303,95%可信区间为:1.120,4.735),而性别、年龄、肝组织纤维化程度、ALT、AST、HBV DNA载量等为非疗效影响因素.结论 IFN-α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CHB患者有一定的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74.
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是1995年发现的肝炎相关病毒,主要经血和血制品等肠道外途径传播,目前对HGV的临床意义尚不十分清楚,对其是否引起肝脏疾病尚无定论。本文报道10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及血清肝炎病毒标志检测结果,以期探讨HGV的致病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毒性肝炎患者共102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或与丙型肝炎病毒(HCV)混合感染者60例(A组),HBV感染或与HCV混合感染合并HGV感染者30例(B组),急性非甲—戊型肝炎12例,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utation patterns in core promoter(CP)region of hepatitis B virus(HBV).Methods HBV DNA was extracted from sera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The CP sequence was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and cloned into pMD19 T vector.The positive clones were then sequenced.The sequences were compared with known HBV genome in GenBank to identify the mutation sites and pattern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Results There were 74 clones from 21 patient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which were sequenced.The sequence comparison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234-nucleotide deletion in CP region of HBV genome in 54 clones and a 245-nucleotide deletion in one clone.These deletion regions included CP,HBeAg initiation codon and direct repeat sequence(DR)Ⅰ regions,which named CP deletion(CPD).A1585T replacement mutation was also found in HBV strain with CPD,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linkage between these two mutations.Conclusions A novel mechanism of HBeAg 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 is observed,which includes deletions of CP and HBeAg initiation codon.Meanwhile,a simple and useful PCR method is developed to detect CPD.  相似文献   
76.
目的 建立可用于预测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久完全应答情况的评分量表. 方法 本研究纳入474例采用干扰素α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信息,如年龄、性别、HBV标志物、肝脏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HBV DNA定量及基因型,同时收集不同疗程及停药后随访24周时患者的应答隋况.采用遗传算法构建评分量表.随机抽出10%病例作为测试集.疗效分为完全应答(CR)、部分应答及无应答.统计学处理在R平台上进行.以基于随机森林的Gini指数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大小顺序.以Kendall's tau-b检验分析自变量与应变量间的统计学相关性;对于分类变量则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 评分量表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8%及80.6%,优势比为15.25.CR:男性患者为31.9% (110/345),女性患者为39.5% (51/129),P< 0.01,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获得CR;基因B型HBV感染者CR为43.9%,C型感染者CR为26.1%,P<0.01,基因B型感染者比C型感染者更易获得CR.ALT l~2×正常值上限(ULN)者CR为22.6%(12/53)、2~ 3×ULN者CR为10.4%(8/77)、3~ 5×ULN者CR为22.5%(29/129)、5 ~ 10×ULN者CR为53.0% (70/132)、≥10×ULN者CR为55.4% (46/83).AST0~ 1×ULN者CR为9.1%(2/22)、l~ 2× ULN者CR为19.6%(29/148)、2~ 3×ULN者CR为31.4%(32/102)、3 ~ 5×ULN者CR为46.5% (47/101)、5~ l0× ULN者CR为53.4% (39/73)、≥10×ULN者CR为57.1%(16/28),P<0.01,高ALT、AST水平者更易获得CR.结论 本评分量表的预测性能好,便于临床使用.借助这个评分量表,专科医师可以制订出既有循证医学证据又兼顾个体特征的个体化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77.
男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干扰素α应答不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重组干扰素α(rIFN 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干扰素中和抗体(NA)对男女性患者病毒学应答的影响,探讨男性疗效较差的原因。 方法 269例经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198例.女71例,给予rIFN α-1b治疗,每次5 MU,每周3次,疗程6-37个月(中位数10.0个月),疗程中每1-3个月以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NA,以聚合酶链反应荧光定量测定HBV DNA,以AbbottEIA试剂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 结果 NA阳性率31.6%。男性NA阳性率(35.4%,70/198)高于女性(21.1%,15/71)(x2=4.894,P<0.05),NA阳性者治疗末联合应答(CR)率低于阴性者(24.7%对54.3%,x2=20.642,P<0.01)。分层分析显示,在NA阳性组表现为男性CR率(18.6%,13/70)低于女性(53.3%,8/15)(x2=8.024,P<0.01),在NA阴性组,男性CR率(50.8%,65/128)与女性CR率(62.5%,3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56,P>0.05)。以性别分层显示,在男性组,NA阳性者CR率低于NA阴性者,而在女性组,NA阳性者与NA阴性者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男性较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rIFN α应答不良与NA有关。  相似文献   
78.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发病机制中 ,体液因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氧化氮 (NO)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前报道尚少 ,我们对 74例HFRS患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 (TNF)、内毒素 (LPS)水平进行了检测 ,现报告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我院 1996年 9月~ 1999年 6月间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 5 6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37.6± 7.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订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抗汉坦病毒 (HV)IgM阳性。健康献血员 30例作为对照组 ,男 2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