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在中国人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109例和中国汉族健康人(正常对照组)104名的资料,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心肌梗死和心绞痛亚组.采用PCR技术结合MspⅠ酶切分析等测定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循环vWF水平.结果①正常对照组中M+/M+、M+/M-和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20、0.490和0.490;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的MspⅠ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M-/M-型频率分别为0.649和0.712,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②冠心病心功能Ⅰ~Ⅱ级及Ⅲ~Ⅳ级患者的M-/M-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67和0.706,低射血分数(EF)和正常EF分别为0.744和0.589,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M-/M-基因型频率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分别为0.778、0.667和0.584;④冠心病组、心肌梗死、心绞痛亚组和正常对照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85.07±80.57)%、(211.22±85.85)%、(156.32±63.60)%和(117.01±55.52)%,各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组M+/M+、M+/M-和M-/M-型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232.98±48.91)%、(156.52±75.28)%和(191.28±82.09)%;M-/M-型和M+/M-型、M-/M-型与M+/M+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050和0.184),M+/M+型与M+/M-型相比,差异有显性(P=0.024);对照组M+/M+、M+/M-和M-/M-型的循环vWF水平分别为(10050±59.19)%、(122.61±59.01)%和(112.06±52.24)%;各基因型循环vWF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vWF基因19内含子MspⅠ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M-/M-基因型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遗传标志;此多态性可能通过升高循环vWF水平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2.
从循证医学到循证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92年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r教授及其同事首先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的概念后,至今已有13年,其观念已为临床医生所熟知。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其执行情况却不容乐观,更促使我们深思。笔者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近几年心血管专业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情况,深感有必要强调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 practice).并且在循证医学的大背景下,探索有别于传统医学诊疗模式(以个人临床经验为基础,门诊单兵作战式)的新型诊疗模式.以有利于循证医学的发展和执行,更好地在医学服务中体现以患者利益为中心的理念。  相似文献   
43.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据WHO的界定,人类的健康和长寿,40%取决于遗传和客观条件,其中15%为遗传因素,10%为社会因素,8%为医疗条件,7%为气候条件,而占60%则是取决于自己建立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习惯,由此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决定是否健康和长寿的第一要素。1992年国际心血管保健会议发表了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把健康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健康的四大基石:即合  相似文献   
44.
206例心房颤动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及其治疗现状。方法对206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6例心房颤动的最常见的病因依次为冠心病、高血压和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较高,约占49.0%;阵友性心房颤动药物复律约占50.O%。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以洋地黄类及胺碘酮等控制心室率为主(58.5%);应用抗凝治疗患者占44.1%。结论 206例心房颤动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和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持续性和永久性心厉颤动药物控制心室率的效果亦佳。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7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冠脉病变特点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随访1年的结果。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355例ACS并行PCI术的患者,分为≥75岁组(205例)和<75岁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冠脉病变特点以及PCI术后随访1年的结果。结果:与<75岁组比较,≥75岁组的高血压(66.83%比78.67%),糖尿病(28.29%比39.33%),心律失常(17.07%比44.00%)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冠脉造影C型病变的比例(41.95%比56.00%)显著增大( P<0.05-<0.01),随访一年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75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合并症较多,复杂病变发生率较高,但一年的预后两组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46.
目的:比较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动脉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浓度在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前、后的变化,探讨基线PAF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入选88例稳定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PCI前留取的动脉(主动脉根部)血浆PAF水平。根据基线PAF水平分层,随访1年时的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再次心血管原因入院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29例稳定冠心病患者在DES置入平均8个月后进行了CAG复查和PAF水平测定。结果:DES置入8个月后随访PAF浓度明显低于基线水平[(236.25±17.78)pg/ml∶(349.92±38.44)pg/ml,P=0.0109]。平均随访12.5月,PAF高水平(PAF≥260pg/ml)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入院和再次PCI联合终点心血管事件较低水平(PAF〈260pg/ml)组明显增多(RR=1.714,95%CI:1.051~2.796,P=0.031)。结论:稳定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短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关;药物洗脱支架置入8个月后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其有效地抑制了炎症反应和降低了血小板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47.
辛伐他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小鼠的心肌病变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给BALB/c小鼠腹腔接种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_3)病毒建立急性VMC模型。随机均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5mg·kg~(-1)·d~(-1)治疗组(5mg组)、20mg·kg~(-1)·d~(-1)治疗组(20mg组)及40mg·kg~(-1)·d~(-1)治疗组(40mg组)。用药14d后,观察各组小鼠的心肌病理改变和死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心肌中TNF-α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TNF-α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的心脏病变积分、心肌TNF-αmRNA表达和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84±0.62)分、0.139±0.029和(147.4±13.3)ng/L,5mg组分别为(2.48±0.55)分、0.124±0.026和(139.0±20.2)ng/L,20mg组分别为(1.56±0.58)分、0.057±0.012和(113.0±11.8)ng/L,40mg组分别为(1.61±0.62)分、0.051±0.012和(101.3±13.8)ng/L,20mg和40mg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值均<0.01),5mg组与模型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组间小鼠死亡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急性VMC小鼠心肌炎症和心肌病变程度,其机制部分与减少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分析急、慢性心力衰竭(HF)患者的病因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11年3月31日心内科连续收治的急、慢性HF患者323例,分析其年龄特点、伴随疾病和导致HF的病因谱。结果 323例患者中男139例(43.0%),平均年龄(76±11)岁,女184例(57.0%),平均年龄(79±8)岁,女性患者年龄大于男性患者(P<0.05)。引起HF的最直接原因依次为冠心病(42.1%)、高血压病(19.2%)、特发性心律失常(5.0%)、心脏瓣膜病(5.0%)、扩张型心肌病(4.3%)、肥厚型心肌病(0.9%)和心肌炎(0.3%),尚有23.2%的HF患者不能确定病因。与HF发生发展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79.0%)、慢性肾脏疾病(CKD)Ⅲ期(36.5%)、贫血(36.2%)、心房颤动(33.1%)、左心室肥厚(31.0%)、2型糖尿病(30.7%)、中重度心脏瓣膜功能不全(28.5%)、永久性心脏起搏(7.1%)。结论 HF住院患者的年龄较大,最主要的致HF原因是冠心病,近80%的患者患有高血压病,故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发病率,应该是降低HF发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9.
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分层随访1年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老年稳定性冠心病(SCAD)患者静脉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的变化以及B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研究入选了88例老年SCA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收集临床、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资料。所有入选者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化学发光法)测定静脉血浆BNP浓度。其中29例在DES植入后进行了CAG复查和BNP测定。随访1年时的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再次心血管原因入院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DES植入8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平均随访12.5月,BNP高水平组死亡、非致死性ACS、再入院和再次PCI联合终点发生率高于低水平组(P=0.003)。结论老年SCAD患者DES植入8月后BNP水平明显降低,可能反映了心功能的改善; 基线BNP水平对SCAD 1年时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0.
抑郁是人群中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者较多,但其主要的机制不甚明了。该研究目的旨在探讨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炎症因子、凝血因子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方法共入选男性453例(19~89岁),女性400例(18~84)岁。测定的炎症标志物包括hs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