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反复自然流产(RSA)的效果,探讨免疫治疗前后封闭抗体(APLA)的变化及其对妊娠结局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88例RSA患者的APLA水平,选取其中941例APLA阴性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疗程结束后复查APLA。结果:988例RSA患者免疫治疗前APLA阳性率为4.76%(47/988),941例APLA阴性者免疫治疗一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75.98%(715/941),2个疗程后APLA阳性率为95.96%(903/94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治疗后,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94.07%(856/910),其中APLA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94.96%(848/893),APLA阴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为47.06%(8/1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能提高RSA患者APLA的阳性率及再次妊娠的成功率,APLA对预计再次妊娠的结局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异常细胞提示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对1200例各种住院病人标本,进行血片复检,评价其对异常细胞报警系统的性能。结果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形态异常细胞提示系统具有很高灵敏度,其异常情况报警系统的灵敏度为100%,阴性预示值为100%,阳性预示值为79.55%,特异性是95.60%,可疑警号的假阳性率为12.83%,总检出有效率为96.25%。结论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分类及形态异常细胞报警系统的功能良好,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学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在梅毒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10例疑为梅毒患者及2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作TRUST试验和TPPA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例健康体检者中,TRUST试验和TPPA试验均为阴性;210例疑为梅毒患者中,TRUST试验阳性的有192例,TPPA试验阳性的有200例,两者均为阳性的有182例,TPPA试验100%符合临床诊断,TRUST试验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论TPPA对TRUST试验阳性病例和疑为梅毒患者有排除和证实作用,而TRUST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筛选和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4.
目的: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人β-淀粉样肽(Aβ)特异性单链抗体的抗体库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从Aβ免疫的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分离纯化mRNA,经逆转录合成其总cDNA.以PCR方法分别扩增出抗体的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片段,再经重组PCR将两基因片段由编码十五肽(Gly4Ser)3的接头连在一起,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 5E中,转化至大肠杆菌TG1,经辅助噬菌体M13K07超感染后回收全部重组噬菌体,构建噬菌体抗体库,SDS-PAGE鉴定纯度.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RT-PCR方法扩增的抗体VH和VL基因片段大小约350bp和325 bp,与预期VH,VL基因片段理论值相符.经重组PCR得到大小约750 bp的ScFv基因片段.ScFv基因片段经双酶切后成功定向克隆到噬菌粒载体,回收后构建成库容量为1.1×10<'8>的噬菌体抗体库,经SDS-PAGE鉴定,得到M,约为30000 ku,纯度较好的scFv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库容量大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库,为抗人Aβ特异性抗体的筛选、生物活性鉴定、临床实验诊断方法建立和治疗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5.
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患者的SARS冠状病毒(SARS—CoV)抗体产生情况以及SARS-CoVSpike蛋白抗原的特异性。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检测95例SARS患者体内抗体的产生情况和验证病毒Spike蛋白抗原的特异性。结果 95例SARS患者血清抗体结果中,大部分患者出现抗体阳性,抗SARS-CoVIgM总阳性率为91.6%(87/95),抗SARS-CoVIgG总阳性率为97.9%(93/95);高暴露人群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SARS-CoVIgM和抗SARS-CoVIgG阳性率为0%。经过携带Spike-protein基因的重组病毒Ad-sn感染COS-1细胞后表达的s蛋白抗原,使用SARS患者抗血清能够检测出特异性蛋白条带;重组病毒感染CNE-2细胞后,表达的S蛋白抗原,能够通过不同患者抗血清同时检测到相应的特异性抗原蛋白。结论 SARS患者感染SARS-CoV后,体内可产生相应抗体;利用SARS患者所产生特异性抗血清,可以检测出克隆SARS-CoV的Spike基因所表达的Spike蛋白。  相似文献   
47.
生物芯片在幽门螺杆菌抗体谱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生物芯片仪和幽门螺杆菌(HP)抗体芯片,在检测幽门螺杆菌抗体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针对幽门螺杆菌抗体之一的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HP)IgG抗体,应用酶免疫检测试剂盒,对比生物芯片仪和幽门螺杆菌抗体芯片,检测幽门螺杆菌CagA抗体,进行方法学比较分析.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抗体谱,包括抗CagA、抗VacA、抗Ure、抗Hsp60、抗RdxA抗体,并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6.7%,两种非独立样本比率相等检验,x^2=0.25,P〉0.05,认为两种检验方法的阳性率相等,两方法呈正相关联,关联系数r=0.936;蛋白芯片重复性实验结果显示检测重复性好,五种抗体总重复率分别为97.5%~100%.结论 生物芯片仪和相关蛋白芯片可以应用在临床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中,具有检测快捷、方便的特点,并可以得到多信息量的临床诊断与分析.  相似文献   
48.
袋血辐照对淋巴细胞凋亡及红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辐照对淋巴细胞凋亡及红细胞活性影响。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的凋亡,检测红细胞膜功能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反映红细胞活性。结果淋巴细胞的凋亡率具有量效和时效关系,辐照可以有效的导致淋巴细胞的凋亡;在剂量达到35Gy时红细胞的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剂量的辐照可以有效的减少血液中有活性淋巴细胞的数量,同时又对红细胞的活性没有显著的损伤,是有效的预防TA-GVHD的方法之一。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9.
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实验采用约色法,硫经妥酸法(改良TBA法)测定了52例ROU患者治疗前后及50例健康者血浆中T-SOD,Mn-SOD,CuZn-SOD活性和MDA的含量,要ROU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浆中T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入选冠心病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3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FMD、NO、ET、TXB2、6-Keto-PGF-1a.[结果]治疗结束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FMD、NO、6-Keto-PGF-1a分别为(9.54±0.81)%、(79.20±7.19)μmmol/L、(84.94±10.31)p/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ET、TXB2分别为(70.08±5.12)pg/mL、(47.08±7.03)p/ng·L-1,较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正性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纠正ET/NO、TXA2/PGI2的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