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分析p16基因和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在人肝癌细胞中表达的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肝组织中的p16蛋白和Rb蛋白的异常表达分别为94.44%(34/36)和45.71%(16/35).p16蛋白阴性或弱阳性而Rb呈强阳性者13例(13/34,38.23%),两者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16和Rb蛋白均异常者15例(15/34,44.11%),表明Rb蛋白表达的调节除p16外,还有其他途径.二者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恶性程度无相关关系.结论:细胞调节因子p16和Rb基因的异常表达,均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以p16蛋白表达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22.
200只大鼠分为4组,各组均先施以AFB_1致肝癌作用短期体内实验模型的基本程序。在此基础上,3个实验组在AFB_1期间分别饲用0.5%BHA、0.2%BHA及5%绿茶饲料,对照组此时用正常饲料。短期模型结束后,再进行长期观察。结果发现,0.5%BHA组的r-GT灶最少、最小,肝癌发生率最低、对照组的r—GT灶最多、最大,肝癌发生率最高。这提示:(1)本短期模型对于AFB_1诱发肝癌方面的基础研究是适用的。(2)r-GT灶的数量及大小与肝癌发生率有平行关系,故其在本模型中是可靠的肝癌前病变的标志。[3]绿茶及BHA均有抑制AFB_1致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中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ⅠGF-Ⅱ)发生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组;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活检组织。结果:(1)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在各实验组不仅灶数量,而且灶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双诱癌因素组(A)灶数量明显大于单诱癌因素组(B、C)(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HBV感染组(A,B)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HCC;HCC发生早期就有ⅠGF-Ⅱ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4.
In order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of γ-GT foci(γ-glutamyltranspeptidase positive hepatocyticfoci) as a preneoplastic marker in AFB_1-inducedhepatocarcinogenesis, 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for a long period after a short-term invivo test model of AFB_1-induced hepatocarcino-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检,观察各组肝癌发生率、肝癌出现时间、HBV感染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形成过程中p53、bcl- 2、bax、survivin、GSTA1、SOD1、IL -2和SCF等蛋白在各组各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实验第90、105、120、135、150、165周各个时段中,A组的肝癌发生率均低于B组;A组首例肝癌出现时间及肝癌平均出现时间均晚于B组;A组HBV感染标志(HBsAg,HBeAg和HBcAb)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于B组;在诱癌中期(实验第60 周)及肝癌组织内突变型p53、凋亡抑制基因bcl -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均为A组低于B组。但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大部分无显著性。结论 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B1和HBV诱发树肝癌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树体内的HBV感染标志的消除。茶多酚可能是通过促进终致癌物的解毒、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预防树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转谷氨酰胺酶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ase: EC2.3.2.13)为Ca2 依赖的酰基转移酶,催化酰基转移反应,使翻译后的多肽链形成交联蛋白。所形成的交联蛋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不易发生蛋白质水解的降解过程。在许多组织如皮肤、毛发、伤口和血凝块等中都已发现交联蛋白的蓄积。组织中转谷氨酰胺酶的表达水平和活性高低,可影响到细胞生长、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与一些炎症疾病、慢  相似文献   
27.
动态观察HBV与AFB1诱发树鼩肝细胞癌(HCC)病变过程肝癌前病变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灶(GGT阳性灶)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p21及p53表达情况,探讨HCC发生的可能机制。实验动物分4组:A组血清HBV阳性和摄入AFB1;B组HBV阳性;C组摄入AFB1;D组空白对照。结果:(1)各实验组肝癌前病变GGT阳性灶数量、大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A组明显大于B、C组(P<0.05);(2)实验第15周,即有IGF-Ⅱ阳性表达,在第45周阳性率明显高于第75周(P<0.05);(3)A、B两组动物肝组织中HBsAg阳性率高达92.1%,首次在树鼩肝组织中检出HBxAg,且阳性率达86.5%。提示:HBV与AFB1协同致树鼩HCC;HCC发生早期就有癌基因IGF-Ⅱ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28.
树鼩实验性肝癌发生过程p53基因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由人乙型肝炎病毒(HBV)和黄曲霉毒索B1(AFB1)诱发的树鼩肝细胞癌变过程,p53基因的表达及变化。方法 将树鼩分为四组:A组:HBV AFB1;B组:只感染HBV;c组:只摄入AFB1;D组:作空白对照。定期肝活检,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实验树鼩肝及肿瘤组织进行检测。 结果 (1)接受HBV及AFB1双因素的A组,肝细胞癌(HCC)发生率(66.7%)明显高于只接受HBV的B组或AFB1的C组(30%),而且HCC的平均发生时间也明显早于C组,(120.0±16.6)周与(153.3±5.8)周,t=3.336,P<0.01。(2)在第75周前各组动物肝均未检出突变的p53蛋白。(3)105周时,A组p53蛋白表达率为78.6%,B组为60%,C组为71.4%,D组为10%(x2≥5.03,P<0.05)。在A、C组检出p53基因异常带。(4)树鼩肝癌p53基因突变点分别位于275、78及13密码子;其野生型p5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与人的p53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1.7%、93.4%。 结论 再次证实HBV和AFB1有协同致肝癌作用;突变的p53蛋白出现于肝细胞发生癌变之前,p53基因的突变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和演进。HBV可能协同AFB1致p53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鼩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成年树鼩分成三组:A组(AFB1 HBV 茶多酚组)、B组(AFB1 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检,观察各组肝癌发生率、肝癌出现时间、HBV感染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形成过程中p53、bcl-2、bax、survivin、GSTA1、SOD1、IL-2和SCF等蛋白在各组各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实验第90、105、120、135、150、165周各个时段中,A组的肝癌发生率均低于B组;A组首例肝癌出现时间及肝癌平均出现时间均晚于B组;A组HBV感染标志(HBsAg,HBeAg和HBcAb)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于B组;在诱癌中期(实验第60周)及肝癌组织内突变型p53、凋亡抑制基因bcl 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均为A组低于B组.但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大部分无显著性.结论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B1和HBV诱发树鼩肝癌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树鼩体内的HBV感染标志的消除.茶多酚可能是通过促进终致癌物的解毒、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预防树鼩肝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
鼻咽癌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恶性肿瘤 ,由于其生长部位的特殊性 ,目前仍以放射治疗为首选 ,并且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 ,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但如何做到放疗方案个体化、最优化 ,并尽可能减少放疗后遗症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仍在探索中。研究高剂量分割照射对CNE 2细胞周期的动态变化及剂量依赖性变化规律 ,可进一步了解cyclinD1、cyclinB1、CDK1、CDK4与高剂量照射对细胞动力学改变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 材料 CNE 2 (人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细胞 )由本院中心实验室提供。TRIzol(购于GIBCOBRL公司 )。RT逆转录试剂盒 (购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