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终末期肝病,分别为慢性乙型重症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及合并肝癌患者,行肝移植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临床资料,术前均服用拉米夫定,术后3例患者单用拉米夫定,85例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抗HBIg,以临床血液病毒学、肝活检免疫组化及临床症状变化为指标,随访≥6个月。结果 单用拉米夫定组3例中有2例术后HBV再感染,最短时间为术后6个月;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组,85例患者仅3例再感染。结论肝脏移植是治疗HBV感染相关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术前服用拉米夫定降低HBV的复制水平,术后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及小剂量HBIg可更有效防治HBV感染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肝动脉结扎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成3组:手术对照组(肝动脉未结扎,C)、肝动脉结扎组(HAL)和肝动脉结扎 高压氧治疗组(HAL HBO)。每组分为术后1 d、3 d、7 d、14 d时间点。高压氧治疗于术后2 h开始,吸纯氧60 m in,2/d,采用激光多谱勒测定肝血流灌注,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肝动脉结扎1d较结扎前肝血流灌注下降22%,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压氧治疗14 d,和结扎组相比肝血流灌注明显增加[(4.22±0.31)Vvs(3.62±0.49)V,P<0.01],但未达对照组水平。高压氧治疗各组血清ALT均较结扎组明显降低,病理光镜下示结扎组肝细胞浊肿明显,有坏死灶形成,高压氧治疗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明显减轻,未见肝细胞坏死灶,肝周见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肝血流灌注,降低血清ALT,减轻肝动脉结扎造成的肝脏损伤,提示高压氧对发生肝动脉血栓的移植肝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表现为肝区疼痛不适,3例自觉腹部巨大肿物;AFP、CEA、CA19—9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大部分病例有血清GGT、ALP、γ-GT升高,但无特异性;B超、CT、MRI均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均行探查术并经病理证实;均获随访。12例切除肿瘤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至2009年12月31日存活4例;1例行肝移植治疗,己生存5个月;3例未能切除肿瘤者,行介入治疗,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无明确病史及基础疾病,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可通过影像学方法检查早期发现,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结果,目前手术切除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脏移植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4.
肝动脉栓塞术 (HAE)已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最近报道显示 ,HAE已被用于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 ,特别是肝血管瘤的治疗[15] 。但HAE应用于肝血管瘤的价值及治疗形式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评价。因为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之间有些本质上的差异[6] ,将会影响治疗效果。肝血管瘤HAE术后严重的胆道并发症在文献中很少被提到 ,因此这种非手术治疗方法可能被作为一种“无损伤”的治疗不加选择地使用 ,很少有人注意到HAE的胆道并发症及治疗这种胆道并发症是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从 1994年 2月至2 0 0 0年 11月中遇肝血管瘤病人因HAE所…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复杂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5例复杂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对患者的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及术前评估,包括肿瘤与相邻脉管的解剖关系、肝脏体积、可切除性等,评估的准确性通过术中及术后结果验证.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肝脏体积间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误差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5例患者均接受了根治性切除,其中扩大半肝切除8例、肝脏左右三区切除7例.术前三维重建对重要血管及胆管解剖学评估结果与术中所见相符.三维方法评估门静脉和肝动脉受累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0%、72.7%、72.7%和100.0%、78.6%、78.6%.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与术后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呈正相关(r =0.974,P <0.05).三维和二维方法计算的预切除肝脏平均体积分别为(458±86)m]和(491±103) 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1,P>0.05);两种方法计算的肝脏切除体积的平均误差率分别为4.7%和7.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381,P>0.05).本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15,均经保守或介入治疗痊愈.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复杂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术前评估,对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 采用计算机3D重建模型,研究肝动脉的解剖和肝脏第4段动脉的解剖,并讨论其在活体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该中心99例低位梗阻性黄疸病例的DICOM格式的薄层增强CT影像,以Intrasense Myrian工作站进行肝脏、肝动脉、门静脉、胆管的3D模型重建,并对肝动脉和A4进行描述性解剖学研究。结果 99例均成功完成肝脏、肝动脉、门静脉和胆管的3D重建。按照改良的Hiatt分型,肝动脉的解剖类型1型79例(79.8%),2型14例(14.1%),3型3例(3.0%),4型2例(2.0%),5型1例(1.0%)。Couinaud分段第4段动脉参考Jin等的分型分为3型,1型38例(38.4%),2型52例(52.5%),3型9例(9.1%)。结论 肝动脉及A4均存在各种变异形式,对活体肝移植具有重要影响。计算机3D重建是评估肝脏脉管解剖的良好工具。术前利用计算机3D重建进行个体化解剖学评估有利于手术设计和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67.
我们在对1例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行扩大的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采用门静脉动脉化(arterioportal shunting,APS)的方法恢复肝脏动脉血的供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0%~20%左右,死亡高,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高压氧(HBO)对缺氧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我们通过大鼠肝动脉结扎模型观察HBO对肝脏缺氧损伤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69.
胆囊鳞癌和腺鳞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鳞癌和腺鳞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994—2004年收治的胆囊癌12例(鳞癌4例,腺鳞癌8例),男女各6例。结果行根治性手术9例,姑息性手术3例。12例中有11例得到随访,其中2例在1年后死亡,1例在半年后死亡,其余均在半年内死亡。术后中位生存期108d。结论胆囊鳞癌和腺鳞癌恶性程度高,但远处转移较少,有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疗有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7年12月30例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情况,其中包含肝中静脉(MHV)右半肝供肝26例,不包含MHV右半肝2例,辅助性肝移植(包含MHV左半肝)1例,包含MHV右半肝加左外叶双供体1例。受体原发病包括慢性重症肝炎8例,原发性肝癌9例,暴发性肝衰5例,终末期肝硬化5例,肝脏紫癜病1例,肝脏血管肉瘤1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Child-Pugh分级A级5例,B级9例,C级16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6.8~45.6分,平均27.7分。供体常规行三维CT计算全肝体积及右半肝体积,对供、受体进行完备的术前评估。结果供体平均住院时间11(9~15)d,平均手术失血量341(160~1200)ml,仅1例术中出血1200ml,输注浓缩红细胞600ml。供体未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均痊愈出院。受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6.7%(5/30),其中胆漏2例,肺部感染2例,弥漫性曲霉菌感染1例。受体存活率为90%(27/30),死亡3例,死亡原因包括严重肺部感染2例、弥漫性曲霉菌感染1例。结论充分的术前供、受体评估和精湛的肝移植技术是成人间活体肝脏移植成功的关键,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