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院自83年4月~83年8月用安定促进宫颈扩张,缩短产程共71例。本组中6例因胎头定位不好,胎儿珍贵而作了剖宫术。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安定对扩张宫颈,缩短产程有显著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2.
目前,国内外利用早孕绒毛培养法和绒毛直接制片法进行产前诊断,取得一些进展。但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为此本室进行了绒毛培养法109例试验,绒毛直接法100例试验,试以两种方法联合应用,达到相互辅助的目的,并在取材、接种、制片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了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病历摘要:男,58岁,农民,住院号:72805。患者于20年前患“肝硬化”,半年前因合并“肝昏迷”住院治愈。1个月前自感呼吸费力,活动后加剧,无咳嗽、咯血,症状日渐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同时伴消瘦。查体;体温37℃,血压:17/10kPa,全身无黄染,胸前可见散在蜘蛛痣,颈静脉略充盈,右侧胸廓饱满,呼吸动度减弱,自第三前肋以下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  相似文献   
74.
75.
内吗啡肽在糖尿病大鼠胃神经丛中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胃排空功能和内吗啡肽(endomorphin,EM)在胃神经丛表达和分布,以进一步明确DM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方法建立DM大鼠动物模型,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胃排空法,免疫组化法观察胃排空功能和胃神经丛内EM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和DM胃功能正常组(DM组)相比,DGP组胃排空明显减慢(P<0.05),胃半排空时间(GET1/2)(min)和胃排空率(%)分别为(124.0±20.2)min、(25.18±8.74)%,胃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EM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而对照组和DM组无差异。结论EM参与胃肠动力的调控,肠神经系统及其递质的异常可能是DGP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6.
脑心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严格控制血糖虽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对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如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修复剂、微循环促进剂等综合治疗,会使临床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D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6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6 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6 0例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均顺利完成 ,无 1例中转开腹及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8.
<正>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 AFE)是一种特有的罕见产科事件,其危险性极高,即使临床积极加强对高危因素的干预,但仍难以预测和预防。催引产技术作为常用的产科基本技能,应用广泛。在不显著增加母婴风险的前提下,适时、安全、有效的催引产可以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但催引产本身也有风险和局限性。有报道高龄产妇、人工破膜、宫缩过强、催引产均为AFE发生的高危因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