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胫骨远段严重粉碎性骨折多系高能量外伤所致 ,临床上常见于交通事故伤及较强外力扭伤 ,常伴有严重的局部软组织挫伤。因骨折粉碎严重 ,骨折的复位与固定均较困难。我院自 1999年 8月~ 2 0 0 2年 5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胫骨远段严重粉碎性骨折 15例 ,经术后 5个月~ 3年的随防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例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19~4 2岁 ,平均 32 6岁。左侧 6例 ,右侧 9例。致伤原因 :交通事故伤 7例 ,坠落伤 3例 ,砸伤 2例 ,摔伤 2例 ,击打伤 1例。其中闭合性骨折 12例 ,开放性骨折 3例 ,14例伴有…  相似文献   
52.
介入治疗在慢性骨髓炎治疗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索慢性骨髓炎并大段炎性骨段的早期外科治疗和术后大段骨缺损一期修复的可行性治疗。方法观察抗生素经介入后的体内药物代谢的情况。方法 按不同时间段 ,将 36只青紫兰兔随机等分为 6组。每组 6只再编号随机分为两小组 ,用胫骨干骺端髓腔开窗 2 0cm× 0 2cm并放置棉球复制出具有大段炎性骨段的慢性骨髓炎动物模型 ,一组接受抗生素的介入 ,一组用静脉滴注治疗为对照组 ,于用药后 0 5h、 1h、 2h、 3h、 6h和 12h采用微生物法的琼脂扩散单层法测定动物血液、病灶周围软组织和病灶炎性骨段的抗生素药物浓度。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内 ,组织中介入治疗组的抗生素含量比静脉推注组的高 ,其中在术后 0 5h、 1h和 2h (P <0 0 1) ,术后 3h和 6h (P <0 0 5 ) ;炎性组织在术后 0 5h、 2h和 2h (P <0 0 1) ,术后 3h和 6h (P <0 0 5 )。血液中则相反 (P <0 0 5 )。介入治疗组炎性骨的抗生素含量和正常骨的差与静脉推注组的二者之差有显著差别 (P <0 0 1)。结论 术前 3h内经感染灶动脉插管给予抗生素青霉素G介入治疗 ,能保证慢性骨髓炎清除术术野有足够的抗菌能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索椎管肿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摘除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疾病康复效果。方法对23例椎管肿瘤致程度不同截瘫病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围手术期找出引起患者心理失衡的相关因素,提出心理护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结果使患者懂得心理稳定对疾病的益处,增加对手术前后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与护理,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为椎管肿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术中复位技巧。方法 52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分型及部位,选择相应的骨盆骨折复位器械辅助复位。结果本组未发生骶神经、膀胱损伤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对位固定良好,根据Matta标准评定:优33例,良18例,可1例。术后52例均获随访3~3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效。结论通过使用髋臼复位器械联合撑开、旋转、顶压、提拉以及捏合等手法,不稳定骨盆骨折可以达到良好复位效果,同时复位前的充分准备也有利于术中复位。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63例骨盆及髋臼骨折患者手术前入路的治疗过程回顾性分析,获得改良髂腹股沟入路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髂腹股沟前入路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63例,男45例,女18例;年龄12~68岁,平均(37.71±13.41)岁.分别选用标准前入路和改良前入路手术处理,标准前入路(A组)手术处理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38.49±13.64)岁;改良前入路(B组)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36.62±13.29)岁.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切口(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其间失血量、切口关闭时间,并采用Majeed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B组手术从切皮至完成髂腹股沟前方3个“窗口”暴露时间较短(P=0.006),失血量(暴露过程中出血)较少(P=0.002),关闭髂腹股沟切口时间短(P=0.002),而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组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9.2)个月.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松动及螺钉钢板断裂.骨折复位情况根据Matta标准评定:A组优28例,良8例,可1例;B组优20例,良5例,可1例.髋关节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A组优20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平均(82.51±9.72)分;B组优13例,良10例,中3例,差0例,平均分(80.54±10.79)分.结论:改良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术野暴露范围,不易损伤到腹股沟韧带下方股神经及股动静脉,无须切开腹股沟管,可以避免出现腹股沟疝的发生,也减少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原位髋部透视法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术中透视方法不同分为2组:原位组35例,采用双下肢对称牵持续引下,股骨颈骨折复位后原位髋部C型臂X线机透视;对照组34例,采用健侧蛙式位、患髋牵引复位下C型臂X线机透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导针重置次数、术中伤口出血量及全程手术时间。结果原位组与对照组股骨颈骨折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致伤原因、受伤至手术时间等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原位组全程术中透视次数[(7.2±0.5)次]、导针重置次数[(2.1±0.3)次]、术中伤口出血量[(96.8±18.6)mL]、全程手术时间[(1.2±0.2)h]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6.1±1.2)次、(4.7±0.8)次、(198.1±13.2)mL、(1.6±0.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位髋部透视由于双下肢维持对称牵引状态,勿须变动髋关节体位,因而维护骨折复位后的稳定。C型臂X线机透视操控简捷,影像清晰可辨。因此,原位髋部透视法具有术中透视和导针重置次数少,进而大大减少了术中伤口出血量、缩减了无效的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椎体环形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椎体环形结核患者采用一期病变椎体彻底病灶清除、大块髂骨支撑植骨、前路或后路器械内固定手术,分析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外科治疗特点。结果患者结核病灶均清除彻底,结核治愈无复发,4例合并脊髓神经功能受损的病例中,D级2例均恢复至E级,C级2例中1例恢复至E级,1例恢复至D级。脊柱后凸成角术后平均矫正度数为18.5°.植骨界面骨性平均愈合时间5.5个月。结论椎体环形结核可造成椎体广泛的骨质破坏,一期彻底的病灶清除与植骨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脊柱重建稳定及复发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股骨远端解剖钢板的设计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股骨远端解剖钢板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股骨远端半环式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各类型骨折38例。结果  38例中 35例获 6~ 36个月的有效随访 ,30例骨折对位良好 ,钢板固定确实 ,膝关节伸屈功能≥ 90°,达到优良标准 ;3例骨折愈合 ,但关节仅有 1 5°~ 2 0°伸屈范围 ,经二次粘连松解手术后达到≥ 70°评为中 ;2例为差 ,一例骨不连作二次植骨愈合 ,一例关节强直作了人工膝关节置换。结论 以股骨远端为模板所设制的解剖钢板 ,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分布 ,克服了现有钢板偏心型固定所带来的缺点 ;其良好的复位 ,确实内固定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9.
肱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的修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索肱骨远端难治性骨缺损与骨不连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肱骨远端骨缺损与骨不连12例,均有外科手术史及植骨史,病程8个月~3年10个月,平均12.5个月。肢体短缩4~11cm,其中8例假关节形成,4例缺损3~5cm。采用解剖钢板固定为支架,取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移植腓骨长5~15cm,平均8.5cm。结果 术后12例均获随访3~18个月,平均8.5个月。移植腓骨3~8个月全部愈合,随愈合时间延长,移植腓骨增粗,髓腔再通。退行变的肘关节面骨质恢复正常,肘关节伸屈、前臂旋转功能获得恢复,肢体短缩获得纠正,持重及精细操作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 钢板内固定加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用于邻近关节疑难骨缺损、骨不连的修复,可重建关节功能,免除关节假体置换。  相似文献   
60.
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0月共收治经手术证实的老年脊柱结核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65.3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及X线片、CT与MRI检查结果。结果:首发症状为进行性腰背痛10例,下肢神经根放射痛3例,胸腹束带感2例;临床症状为腰背部疼痛15例,近期体重减轻8例,明显夜间痛6例,低热、盗汗3例;临床体征为脊柱叩击痛15例,脊柱活动受限10例,脊柱后凸畸形2例,脊髓功能轻度受损1例。15例CT检查显示椎体破坏13例,细小颗粒状死骨形成5例,椎间盘受累3例,伴较小的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对10例X线片及CT检查不能确诊者行MRI检查,显示病变椎体呈骨髓炎性水肿及骨质破坏表现,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侵的显示优于X线片及CT。结论:老年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以脊柱局部疼痛为主,全身结核中毒症状轻微,脊柱后凸畸形少见。MRI可清晰显示受损椎体的病变性质,为老年脊柱结核的诊断提供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