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我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丹参酮口服联合维A酸乳膏及姜黄消痤擦剂外用治疗寻常性痤疮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86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男66例,女120例。年龄14—32岁,平均年龄21.3岁。病程2周至9年。皮疹分布于  相似文献   
52.
一例同种异体部分颜面移植围手术期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颜面复合组织移植术在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方案和其他用药治疗措施,以期为同种异体颜面移植术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对一例同种异体颜面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药物治疗进行系统观察。免疫抑制治疗采用FK506、霉酚酸酯(MMF)、激素(Pred)、赛尼哌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并应用各种抗感染药物预防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同时应用奥美拉唑、肝泰乐等药物保护胃肠和肝肾功能。通过观察移植物术后的色泽、肿胀情况、及血液中T细胞分化抗原(CD)系列和病理学等指标,观察免疫排斥情况;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各种化验指标,监测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和各种并发症,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和剂量,以免对患者造成永久性伤害。结果移植的复合组织瓣在围手术期血运良好,皮肤色泽正常,术后1周后开始消肿,半个月后恢复正常。于1个月内多次分析血液中辅助T淋巴细胞(Th,CD3+、CD4+)和抑制T淋巴细胞(Ts,CD3+、CD8+),未发现异常。病理切片未显示急性排异反应的指征。在围手术期,除在冲击治疗过程中有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外,未发现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身体机能的损伤。结论本例异体颜面移植患者应用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和其他辅助用药,有效地控制了急性排异反应,在各种辅助用药的支持下,平安地渡过了危险期。  相似文献   
53.
炎症性肠病是在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下,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所导致的炎性反应。新近的研究发现,易感基因、维生素以及一些特殊的菌群如难辨性梭状芽孢杆菌等重要因素参与了该病的发病过程,并在两种类型的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并可能与疾病的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术中脊髓直接波(D波)监测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手术治疗的74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行D波监测, 记录术中D波波幅的下降率。分别于术前, 术后1、6个月采用改良McCormick评级(MMS)标准评估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状况, 并根据术前、术后评级情况将患者分为新发功能障碍组(MMS升高≥1级)和无新发功能障碍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对术后运动功能结局有影响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以确定D波的临界值及其对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74例患者中, 肿瘤全切除63例, 近全切除11例。共有46例(62.2%)患者术中D波波幅下降, 其中7例(15.2%)D波波幅下降率>50%。术后1个月新发功能障碍组有54例, 无新发功能障碍组20例, 两组术中D波波幅下降率的中位数(Q1, Q3)分别为20.2%(0, 42.1%)、4.7%(0, 24.2%), 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55.
樊星 《西北医学教育》2013,21(3):583-585
整形外科临床教学面临很大挑战,必须用整合医学的理念去改革教学方式和内容。整合医学就是通过整合现有最先进的各方面知识去探索符合、适合人体整体需要的新型医学体系。整合医学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既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整形外科发展的必然需求。可以通过实施会诊式、转化式和循证式教学来提升整形外科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改良Blalock-Taussig(BT)管道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行改良BT分流术患儿29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管道闭塞分为闭塞组9例和非闭塞组281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测定2组患儿术后24 h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和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 PCT);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儿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质量、人造管道直径以及肺动脉闭锁、法洛四联症等其他病种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PDW[(21.03±6.37)%]和MPV[(15.12±6.59)fL]高于非闭塞组[(14.95±2.14)%、(8.03±3.17)fL](P<0.05),PLT[(210.13±26.54)×10~9/L]和PCT[(0.17±0.03)%]与非闭塞组[(197.25±28.43)×10~9/L、(0.16±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17%和MPV>10 fL为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42,95%CI:1.675~3.943,P=0.008;OR=2.227,95%CI:1.521~2.563,P=0.028)。结论 PDW、MPV升高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改良BT分流术后发生管道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8.
目的: 通过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评估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以重新评估高血压患者原有危险分级。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94例,平均年龄(56.9±12.1)岁,其中女性64例(68.1%),均为初次发现并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以及因眩晕住院合并单纯高血压的患者,均无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对全部患者进行Framingham评分,并进行临床,生化,超声心动图以及高频超声检查并测量CIMT。结果: 通过Framingham评分,60例(63.8%)患者被归于低风险组,22例(23.4%)被归于中风险组。在所有患者中,68例(72.3%)患者伴有CIMT增厚,包括低风险组36例(60.0%)和中风险组20例(90.9%),高风险组中CIMT增厚达100%(12例)。增加CIMT的测量可以将59.6%的患者重新归类,36例(60.0%)低风险组患者被归于中风险组,20例(90.9%)中风险组患者被归于高风险组。结论: 高血压患者CIMT增厚有很高的发生率,且CIMT增厚能够提高心血管疾病危险性评估等级。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带有不同变异位点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 1)vpr基因对感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其致细胞周期变化和致细胞凋亡的机制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14个带有HIV 1 vpr基因片段的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将其转染Hela细胞,并设立保守株vpr基因转染细胞、突变株vpr FS基因转染细胞、空载体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 PCR)检测目的基因转染成功后,Pi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被转染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14个带有不同变异位点HIV 1 vpr基因片段的Hela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出不同的致细胞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能力。发现转染保守片段HIV 1 vpr的Hela细胞,其细胞周期出现G2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但转染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的细胞、空载体pcDNA3.1(+)转染细胞和未转染的Hela细胞无此现象。转染了HIV 1 vpr基因序列相对应的Vpr蛋白中含有70V、85P、86G、94G突变的片段,较vpr保守片段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明显下降。初步发现vpr诱导G2期阻滞百分率越高,其所致凋亡率亦越高。结论HIV 1vpr基因有明显的致感染细胞G2周期阻滞和致细胞凋亡的作用,但vpr C末端截断的vpr FS片段无此功能。说明中国感染者HIV 1 vpr基因表达蛋白的70V、85P、86G、94G位点突变能使其致感染细胞G2期阻滞和凋亡的能力下降。vpr诱导G2期阻滞的程度与其致凋亡水平可能相关,提示两者的发生机制可能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HIV 1致病机制和探索可能的基因干预措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0.
我们采用无环鸟苷乳音(商品名为克疱乳音)外用及病毒灵口服治疗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