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在急诊室创伤患者的急救模式,以提高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07年6月间经急诊室收治入院的1020例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抢救措施、急诊室救治时间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患者在急诊室救治时间73±41min,其中30min内118例、31~60min 343例,两部分合计461例(45.20%);61~90min 273例(26.76%)、91~120min146例(14.31%)、121~150min内81例(7.94%)、151~180min内36例(3.53%)、3h以上23例(2.25%)。创伤患者入手术室497例,急诊室救治时间56±25min;严重创伤患者的时间82±47min,严重创伤抢救成功率92.2%。结论:“绿色通道”模式是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救治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2.
外感高热症是外感邪毒所致的急性发热 ,以发热、恶寒或伴口渴、脉数为临床主要特征。我们将 119例外感高热症患者随机分为柴胡鱼腥草组、鱼腥草组及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人均为急诊患者 ,其中柴胡鱼腥草组 4 2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19例 ;年龄最小 16岁 ,最大 72岁 ;病情最短 3小时 ,最长 72小时 ;发热最高 4 0℃ ,最低38 8℃ ;按中医卫气营血辨证 ,属卫分症 2 0例 ,气分症 8例 ,卫气同病 14例 ,血象升高者 2 5例 ,正常 11例 ,降低 6例。鱼腥草组 4 0例 ,男性 2 2例 ,女性 18例 ;年龄最…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祖卡木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祖卡木颗粒和板蓝根颗粒。疗程均为3d。持续观察5~7d。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4.0%;两组经治疗后发热、头痛、咽痛、喷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起效更迅速。结论祖卡木颗粒是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快速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节气与其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3年2月4日(立春)至2008年2月3日(立春)在佛山市中医院住院的430例AMI患者病历资料,将发病节气化为角度坐标进行圆形分布统计,分析AMI不同证型的发病节气特点.结果 430例AMI患者中气滞血瘀型134例,痰浊闭塞型188例,阴血虚型29例,阳气虚型79例;其中以实证(气滞血瘀型+痰浊闭塞型)为主,占74.9%.圆形分布统计法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总体发病节气高峰为立春时节[集中向量(r)=0.127 4,P<0.01],标准差(s)=116.300 6°,发病节气高峰期处于冬、春两季.气滞血瘀型发病节气高峰为冬至末至小寒前(r=0.200 5,P<0.01),高峰期集中于冬季;痰浊闭塞型发病节气高峰为春分时节(r=0.147 0,P<0.05),高峰期集中于春季,但两节气发病高峰都比较平缓;而阴血虚型、阳气虚型未发现特定的发病节气高峰期(均P>0.05).结论 AMI发病节气存在集中趋势,提示治疗AMI应以豁痰泄浊、活血化瘀、通脉止痛为基本大法,冬季以活血化瘀、温阳通脉法为主,春季以通阳泄浊、豁痰开结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5.
徐劲松  潘永  梁章荣 《新中医》2002,34(8):27-28
目的:观察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用香丹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41例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2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6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49%。2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U=2.2613,P<0.05)。结论:香丹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6.
目的:用数学统计法探讨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 597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的发病时间以及其中90例死亡病例的死亡时间以每日0~24时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分析,观察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死亡时间的特点.结果:1 597例缺血性中风病例的发病时间在午时11:00~13:00时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32:41(P<0.005);90例死亡病例发病时间在午时11:00~13:00时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03:03(P<0.005),死亡时间在上午4:00~6:00时段有相对的集中趋势(P>0.05);1 507例非死亡病例发病高峰时间点为午时11:31:12(P<0.005).结论:日中午时是缺血性中风的易发病时段,注意日中午时的治疗和护理,可减少缺血性中风的发病率;缺血性中风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4:00~6:00时段,该时段应加强治疗和护理,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床边快速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红蛋白(Myo)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诊断仪,对急诊收治入院的46例急性胸痛病人,采静脉血动态测定cTnI、Myo和CK-MB含量,并结合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综合分析。结果:对AMI诊断的敏感性:0~3hcTnI与CK-MB均为29.4%,低于Myo的47.1%,4~6hcTnI为80.0%,其余均为100.0%;对AMI诊断的特异性:cTnI、CK-MB各时间段均为100.0%,Myo0~3h为58.8%、4~6h为40.0%、12h以上为33.3%;三项联合检测0~3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35.3%和86.3%,4~6h为93.3%、80.0%、12h以上为100.0%、77.8%。结论:床边快速cTnI、Myo和CK-MB联合检测,有助于对AMI床边快速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为AMI及时准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急性中风的死亡高峰期,探讨发病、死亡与节气的关系.方法:以180例急性中风患者的死亡日期为例,先确定出每个节气天数组中值的累计日数,并转换成角度,分别求出其正弦和余弦值,作圆形统计按公式求出平均角度和角度标准差,推测急性中风的死亡高峰期.结果: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包括90例缺血性中风与90例出血性中风)在死亡节气上无一定集中性,未发现特定的死亡高峰期.急性中风患者在惊蛰至立夏为相对低死亡节气.其中缺血性中风在小满至立秋为相对低死亡节气;出血性中风在春分至夏至为相对低死亡节气.结论:急性中风患者无特定的死亡高峰期,一年四季都要积极预防并更加注意相对高死亡节气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急性中风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用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B组用天麻素注射液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C组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三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C组治愈8例,有效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40.0%,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急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