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13篇
综合类   229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4篇
中国医学   6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41.
[目的]对足底组织缺损采取足底内侧动脉皮瓣修复。[方法]对9例足跟部组织缺损的病例行足底内侧动脉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年,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侧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厚薄与足跟部组织相似,神经感觉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动脉皮瓣处于足部非负重区,组织与足跟相似,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功能及外观影响很小,不须二次手术,是修复足跟部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842.
目的:探讨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01~2012-12在该院接受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患者473例,分析其围手术期并发症的特点及治疗。结果473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56例60例次(12.68%),其中神经根刺激症状16例,伤口感染10例,脑脊液漏8例,泌尿系统疾病7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血液系统疾病5例,心肺系统疾病8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出院。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手术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因此除了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操作外,围手术期间有针对性的预防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3.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的早期动态变化,判断其在肝衰竭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肝衰竭患者,分别检测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含量,观察其在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生存情况,比较肝衰竭患者不同生存期内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白水平。结果 106例肝衰竭患者入院时血清前白蛋白数值明显比正常值低,在各随访期存活组与死亡组初始血清前白蛋白值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存活组在入院第3天和第10天的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同期死亡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存活组血清前白蛋白数值入院第1、3、10天检测值是逐渐升高的,而死亡组则下降或升高不明显。106例患者在三个不同随访时期,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第1天甲胎蛋白值均较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第3、第10天甲胎蛋白值同期存活组较死亡组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随访期两组患者入院初始甲胎蛋白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值水平,但存活组甲胎蛋白值水平在第1、3、10天检测值是逐渐递增的,而死亡组则升高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结论血清前白蛋白与甲胎蛋的早期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肝衰竭的预后,是临床上方法简单、易于检测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44.
先天性膈膨升是胸外科罕见疾病 ,临床上极易误诊。本文就我科收治的 1例误诊病人 ,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 ,以提高对膈膨升的认识。1 病例资料男 ,34岁。因车祸伤 ,左侧胸背部着地 ,当即感胸部钝痛 ,伴胸闷、气短 ,伤后 9小时入我院。受伤后无咯血及呕血 ,无明显心慌及心前区不适 ,无腹痛、腹胀 ,无肉眼血尿及便血。查体 :体温 36 3℃ ,脉搏 96 /min ,呼吸 2 2 /min ,血压 110 / 6 8mmHg。意识清楚 ,气管居中。左侧胸廓饱满 ,呼吸动度减小 ,左下肺呼吸音明显减弱 ,脾区叩诊呈鼓音 ;心界向右侧移位 ,心音低钝 ,心律齐 ,未闻及杂音 ;腹部无…  相似文献   
845.
目的:观察有刺激成骨作用的体外冲击波对新西兰大白兔骨不连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实验动物中心、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用清洁级(二级)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体质量3.0~3.5kg,兔龄五六个月,每只动物右前肢桡骨为实验肢,左前肢桡骨为对照肢。无菌操作麻醉下截除双侧桡骨中段1cm,缝合伤口,3个月后摄X线片证实骨不连模型形成。麻醉下采用德国多尼尔小王子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对新西兰大白兔实验肢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波焦点能量为0.5mJ/mm2,频率为70~80次/min,冲击量为800次,焦点聚焦范围为1.5cm2,在透视下调整冲击焦点,分别对骨折远、近端边缘进行冲击。对照肢不作任何治疗。采用数码成像X射线机分别于冲击波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2,4,6,8,12周摄实验肢和对照肢前肢正位X射线片,在计算机上精确测量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宽度;同时各处死动物1只,取骨折间隙组织进行光学检查,选择第2,6,8周组织作电镜检查。比较实验肢和对照肢以及治疗前后骨折间隙的变化,观察光镜-成骨细胞、骨小梁的数量和排列的形成及电镜-成骨细胞的有丝分裂,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活跃程度。结果:①X线片检测:实验肢4周后可见骨折间隙密度增高,呈云雾状,间隙缩小。12周后,骨折间隙基本骨性连接,骨纹理出现较规律的纵向排列,髓腔开始再通。对照肢织无明显变化。②组织光学及电镜检查显示:实验肢第3天光镜下可见活跃的圆形或类圆形成骨细胞,间隙两端见大量的微小碎骨屑。第2周见大量的活跃的成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形成骨样组织,软骨细胞增生活跃。电镜下可见有丝分裂,胞质内见较多的线粒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第6~8周时成骨细胞继续活跃成骨,骨样组织逐渐骨化,纤维组织逐渐转化成软骨组织,并出现钙化和骨化;电镜下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细胞形成,细胞器消失。第12周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排列规则、致密,形成成熟的骨结构。对照肢各时间度所取骨折间隙组织无明显变化,未见成骨细胞,可见慢性炎症浸润、纤维结缔组织增生。③冲击波治疗前后动物模型骨不连间隙的变化:实验肢骨折间隙变化治疗前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02±2.11),(7.05±1.91),(7.35±1.24),(7.51±1.57),(8.62±1.48)mm;t=2.561,3.543,3.922,5.659,P<0.05~0.001];实验肢与对照肢治疗后第4,6,8,12周比较差异显著[(6.36±1.89),(6.42±2.02),(6.40±2.12),(6.51±2.31)mm;t=2.376,2.531,3.744,5.126,P<0.05]。结论:实验肢经冲击波治疗后骨不连间隙成骨活跃,不同时段摄X线片显示骨折逐渐达骨性愈合,说明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治疗骨不连创伤小、效果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6.
背景:使用骨水泥型人工关节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延缓或阻止骨内高压并发症的发生。 目的:验证性观察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钻孔减压对股骨远端骨干骨内压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7—07/2008—04在重庆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 材料: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24只和钻孔减压组18只。模型对照组又分为术后即刻、术后4,8,16周组,每组6只。钻孔减压组又分为术后即刻、术后4,8周组,每组6只。 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模型。钻孔减压组造模后在股骨内髁上方1cm处用电钻钻孔达髓腔内减压(钻头直径4mm),纵行钻孔2个,必须看到骨髓溢出。钻孔减压组术后当天测压的6只,测完左侧压力后即刻用电钻将原测压孔扩大,看到骨髓溢出为止,同时再增加钻孔一个,彻底减压,作为钻孔减压术后16周组。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术后即刻、术后4,8,16周骨内压。 结果:42只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对照组4,8,16周后实验侧骨内压高于钻孔减压组实验侧(P〈0.01)。②模型对照组各时间点均处于骨内高压状态,16周时骨内压有所下降。其中术后4周高于术后16周(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钻孔减压组术后4周开始恢复基本正常骨内压水平。术后4,8,16周骨内压低于术后即刻(P〈0.05),而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钻孔减压的方法不仅能够降低骨水泥阻塞骨干髓腔后造成的骨内高压,而且可以起到长期减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47.
目的观察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56例胰腺炎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奥曲肽皮下注射给药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给予奥曲肽连续泵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7 d后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9%VS75.0%),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胰腺炎患者给予奥曲肽连续泵注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奥曲肽皮下注射给药治疗。  相似文献   
848.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疱疹性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武警海南边防总队医院就诊的疱疹性唇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好转的时间,随访一年,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91±0.82)d、(3.34±1.02)d、(4.80±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3.24±1.15)d、(5.78±1.36)d、(8.51±1.9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疱疹性唇炎具有疗程短、起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849.
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8例脾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真性脾动脉瘤14例,假性脾动脉瘤4例;近端型6例,中间型4例,脾门型8例。根据患者脾动脉造影情况,选择普通弹簧圈、微弹簧圈或机械可脱式弹簧圈进行栓塞。术后1周及1、3、9个月行CT增强或CTA复查,随后每月行电话随访。结果对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1例采用隔绝旷置术,4例采用瘤腔填塞术,3例采用隔绝旷置术+瘤腔填塞术。术后12例出现栓塞后综合征,其中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脾梗死,梗死体积约10%~35%;余4例为轻微并发症。随访中无瘤体增大、破裂或复发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简单可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50.
沈烽  张健  黄源  吴颖坤  金樑  梁斌 《中国药房》2012,(41):3892-3894
目的:介绍我院电子化药品物流(ePS),为加强人员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管理、追踪、避免差错、移动药师功能对医院ePS进行介绍,结合运用条形码扫描自动识别技术来判别调配药品以及数量的准确性,同时客观记录人员绩效管理数据。结果与结论:2011年入库验收中由ePS判断不符合接收条件的药品有74个,出库差错率由2009年的0.24%降低为2011年的0,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由7名降至5名。整个ePS平台贯穿医院药品物流始终,确保了入库药品信息准确,有效提升了人员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