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手术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诊断的正确率。方法70例HD患者在结肠造影检查前均摄腹部立位片,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分别采用改良结肠造影方法及传统结肠造影方法进行操作。结果改良结肠造影诊断正确率为92.1%(35/38),传统结肠造影正确率为71.9%(23/32),改良结肠造影法显著优于传统结肠造影(P=0.025)。结论结肠造影是目前公认的诊断HD的首选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简便、有效,利于推广,掌握正确的结肠造影方法,可显著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芍倍注射液“异病同治”直肠脱垂和混合痔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芍倍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对应的作用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对基因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检索直肠脱垂和混合痔相关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通过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疾病”核心靶点网络图。利用DAVID在线数据库平台对芍倍注射液治疗直肠脱垂和混合痔的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检索得到芍倍注射液活性成分作用靶点27个,直肠脱垂靶点884个,混合痔靶点140个,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10个,涉及肿瘤抑制蛋白p53(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GO生物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3个月后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临床转归,≤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对转归良好组与转归不良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特征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采用多...  相似文献   
14.
胃镜检查中应用异丙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镜检查时患者因有明显的咽部不适、屏气、呛咳、恶心、呕吐等,往往难以配合,给胃镜检查带来困难,甚至造成机械性创伤。为此,我们应用异丙酚进行镇静镇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 临床资料:将胃镜检查患者(行镜下治疗者除外)共1357例,分成常规检查组(A组)和异丙酚镇静组(B组)。A组672例,男 401例,女 271例,年龄为(48.68±17.52)岁,体重(60.81±9.31)kg。B组685例,男418例,女267例,年龄为(46.97±18.40)岁,体重(61.62±7.82)kg。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结构和体重情况无差异(性别X2=0.25,年龄t=1.76,体重t=1.72,P均>0.05)。  相似文献   
15.
无痛苦大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 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6.5 cm,ESD手术时间为70~180min,10例病变为整块剥离切除,1例为分块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增生性息肉2例,腺瘤性病变7例,中级别内瘤变1例,早期癌1例.除1例ESD术后6 h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D术后随访1~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较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裁剪加盖带蒂尿道憩室皮瓣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憩室并远端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2例尿道下裂术后出现尿道憩室并远端尿道狭窄的患儿,均距离上次尿道下裂手术6个月以上,均采用裁剪加盖带蒂尿道憩室皮瓣手术治疗尿道狭窄,裁剪尿道憩室,修复尿道。结果2例均阴茎外观正常,尿道口正位,排尿粗,尿程远。随访6个月以上无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假性尿道憩室是尿道下裂成形术后并发症之一,重新修复尿道和解除远端尿道梗阻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裁剪加盖带蒂尿道憩室是创新及可行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梁彪  欧阳昱  李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45-4047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ang’s Disease,HD)是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又称肠道无神经节细胞症,其发病率约为1/5000,占新生儿、小婴儿肠梗阻的20%,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病程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尤其对基因方面的研究成为热点,而导致一些治疗观点上的更新,为其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监测干预、遗传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方法对广西各地市医院确诊的CHD患者140例(简称先证者)及其血缘亲属进行调查,了解其年龄、性别、民族、病种等情况,并采集外周静脉血提取DNA,绘制高发家系谱图。每1个CHD患者确定1个CHD核心家系,1个核心家系内有2个或2个以上CHD患者则为高发家系。结果 140例CHD中,男性患者比率为57.86%,略高于女性(4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间隔缺损发病率较高(51.43%),其次为房间隔缺损(23.57%)。140个CHD核心家系中高发家系49个(35.00%)。高发家系亲属患者与先证者的病种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一致的有15个家系(30.61%)。结论 CHD有家族聚集现象,但亲属患者的病种与先证者不一定完全一致;遗传因素在CHD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