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为制定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在全省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有代表性的82个流行村作为监测点,开展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分布情况的监测调查。结果 全省监测村中有42个测村发现了钉螺,占监测村的51. 22%;有10个监测村发现了感染性钉螺,占监测村的12. 20%。监测村发现的钉螺面积占调查总面积的27. 86%,发现的感染性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17. 35%。监测村总的钉螺密度为0.16只10.1nl2,总的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44只10.1 mz。结论全省螺情仍不容乐观,有可能成为2010年实现江苏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目标的主要制约因素。全省在今后的防治策略上,仍应如强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的控制工作,以从根本上消除和降低血吸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2.
2006年江苏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考核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方法,在全省8个国家级监测点开展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3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常住居民总感染率为0.15%,流动人口感染率为2.74%。7个监测点查到钉螺,其中4个监测点查到感染性钉螺。1个监测点发现粪检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总感染率分别为2.82%和3.19%。结论监测区疫情较2005年有所下降,但流动人群和局部区域的家畜感染率仍较高,需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以更有效地降低当地的血吸虫病流行水平。  相似文献   
93.
目的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的雌性特异性片段及DNA重复序列.方法分别提取雌、雄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制备检测子和驱动子;利用代表性差异分析(RDA)及PCR进行扣除杂交,获得目的DNA片段;对所获目的DNA片段用低熔点凝胶回收;转质粒载体、重组质粒载体的阳性克隆筛选、测序;用Southern blottmg对目的DNA片段进行鉴定.结果RDA及PCR获得5个目的DNA片段;并转质粒载体测定了5个目的DNA片段(P1~P5)的序列.Southernblottmg显示DNA片段P1和P2均与雌、雄基因组DNA强烈杂交;DNA片段P3与雌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明显高于与雄性基因组DNA的杂交强度;DNA片段P4和P5仅与雌性基因组DNA杂交,但不与雄性基因组DNA杂交.结论DNA片段P1和P2为日本血吸虫DNA重复序列,并以多拷贝存在于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中;DNA片段P3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和Z上,在性染色体W的拷贝数多于在性染色体Z上的拷贝数;DNA片段P4和P5仅存在于日本血吸虫性染色体W上,为日本血吸虫雌性特异性片段.  相似文献   
94.
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研究--低度流行区的情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是否改变,为调整防治策略和修订日本血吸虫病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江苏省南京、镇江市各选择1个沿江血吸虫病低度流行村,对村中人群作粪便检查,进行病原学诊断,阳性者为观察对象,做个案调查.对观察对象分别按60 mg/kg或40mg/kg吡喹酮抗虫治疗.治疗6周后粪检复查,阳性者进行第2次治疗.第2次治疗6周后再粪检,体内仍有活卵排出者,结合以往病史和治疗情况,可被认为体内存在对吡喹酮不敏感虫株.结果43例观察对象中,有吡喹酮抗虫治疗史1次者16人,2次以上者27人;中度感染10人(EPG 216~31 2),轻度感染33人(EPG 24~96),第1次治疗使用吡喹酮60 mg/kg 30人,40 mg/kg 13人,复查均未查见毛蚴或虫卵.结论目前,在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仍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5.
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制一种检测弓形虫病Ig M抗体的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与国外进口试剂盒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实验室筛选的胶体染料D- 1标记兔抗人Ig M,以此标记物与弓形虫病人血清中的抗弓形虫Ig M抗体结合,用点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硝酸纤维膜通过层析捕获染料标记兔抗人Ig M与弓形虫Ig M抗体的复合物,采用正交试验确定DDIA的最佳检测条件;对2 5份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血清和5 0份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同时对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筛查时的84份血清进行检测并与进口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DI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点膜浓度为1mg/ m l,血清用量为10μl和兔抗人Ig M胶体染料检测液作1∶2 0稀释时的检测带清晰且背景较浅;2 5份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血清均为阳性,5 0份正常人血清有3份为Ig M抗体阳性;DDIA与进口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7.6 % ,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 0 .0 % (35 / 35 )和95 .9% (47/ 4 9)。结论 DDIA简便快速,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与进口试剂盒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弓形虫病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6.
日本血吸虫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日本血吸虫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 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oSun)预测已报告的日本血吸虫Sj22.6、Sj14?鄄3?鄄3、Sj26等3个B细胞表位片段的基因序列(P2、P6、P7),用随机顺序法连接3个片段,克隆入高效融合表达载体pET-32c(+)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重组子。阳性克隆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纯化,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该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结果 3个目的表位基因片段按P2-P6-P7和P6-P2-P7的顺序连接为2条复合表位片段(表位间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柔性接头连接),成功克隆入pET-32c(+)。其重组子均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 400的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的融合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Mr 20 400),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这2条重组复合表位蛋白均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健康者血清反应。 结论 获得2个具有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潜在价值的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了解氯硝柳胺展膜油剂水面铺展速度、水面分布和水面杀尾蚴效果。方法取直径4 mm的泡沫塑料作为浮标,置于大型静止水面中心处,待静止后,在距浮标0.5 cm处滴加氯硝柳胺展膜油剂,开始计时并测定浮标在水面漂浮距离,计算氯硝柳胺展膜油剂的铺展速度及面积。将塑料桶(直径40 cm,高50 cm)装满脱氯水后,水温(25±1)℃,待水体静止后在水表面圆心处滴加氯硝柳胺展膜油剂60μl。分别在距离滴加展膜油剂处的水体表面10 cm和20 cm,并且水深10、20、30、40 cm和50 cm处提取水样1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样中氯硝柳胺浓度。将氯硝柳胺展膜油剂用乙醇稀释成有效浓度为1.25 mg/L和0.62 mg/L的溶液,各取10μl溶液加入含有尾蚴的24孔培养板中,使各孔中氯硝柳胺浓度分别为6.25×10-3mg/L和3.13×103mg/L,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结果氯硝柳胺展膜油剂滴入量为20、30、40、50、60、70μl和80μl时,铺展速度分别为59、55、71、90、111、122 cm/s和153 cm/s,铺展面积分别为5.31、5.89、7.07、10.06、12.56、15.20 m2和16.61 m2,且随着滴入量的增加,铺展速度呈加快趋势,铺展面积相应增加,铺展速度与滴入量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水表面滴入氯硝柳胺展膜油剂60μl后,其浓度最高可达1.27 mg/L,2 h后浓度仍维持在0.07 mg/L以上。距离水面10 cm以下水体中氯硝柳胺浓度均<0.04 mg/L。氯硝柳胺展膜油剂浓度为6.25×10-3mg/L时,1 min尾蚴内全部死亡;当浓度为3.13×10-3mg/L时,1、2、3、5、10、20 min和30 min尾蚴死亡率分别为0、13.89%、19.44%、43.06%、69.44%和79.17%。结论氯硝柳胺展膜油剂铺展速度快、水面滞留时间长,具有较好的表面杀蚴作用,可用于现场水面杀尾蚴,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98.
200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全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的调查。结果有4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人群校正感染率为0.24%;分别有7个点和4个点查到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有1个点查出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11%。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的疫情。感染性钉螺分布与病人分布高度一致。在多数地区家畜已不是主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在局部疫区仍起着重要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99.
结膜吸吮线虫成虫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由人体获得的结膜吸吮线虫(Thelazia callipaeda)成虫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叙述了雌雄虫头部结构、体表隆起物以及表皮皱摺和棘等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0.
心肝宝对兔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酶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心肝宝对日本血吸虫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血吸虫感染组、血吸虫感染后用吡喹酮治疗组和血吸虫感染后经吡喹酮治疗再给心肝宝组。剖杀4组兔,立即取肝脏冷冻切片(15μm),用酶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DH、MAO、Mg^2 -ATPase和ACP的变化。结果心肝宝治疗后家兔肝脏的SDH、MAO和Mg^2 -ATPase活性明显提高到最强阳性或强阳性,ACP活性明显下降为阳性。结论心肝宝对改善被血吸虫损害的肝脏的新陈代谢功能,提高肝脏的解毒,分泌、排泄胆汁的功能和保护肝细胞等有着极其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