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试纸条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一种血吸虫病快速早期诊断的试纸条检测方法.方法用标记胶体染料的可溶性尾蚴抗原(SCA)作为检测抗原,建立用于血吸虫病早期诊断的简便快速的可溶性尾蚴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SCA-DDIA),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SEA-DDIA)比较,检测感染家兔早期血清和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中抗血吸虫抗体,并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和健康人血清.结果早期感染血吸虫家兔感染后首次检出阳性的平均时间为22 d,全部家兔检出阳性为30 d,均早于SEA-DDI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100.0%、93.3%,检测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健康人的特异性为99.0%,与卫氏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姜片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6.3%、0、0.其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率与SEA-DDIA法相似.结论 SCA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方法,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32.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其杀螺效果评价   总被引:11,自引:20,他引:11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悬浮剂 ,测定其性能及杀螺效果。方法 将氯硝柳胺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粘度调节剂等助剂按一定工艺混合 ,经砂磨机研磨 ,制成悬浮剂 ;进行分散性、悬浮性、稳定性等性能评价 ,确定最佳配方组成及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 ,并对产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评价。结果 最佳配方 (W/W)为 :2 5 %氯硝柳胺、1.5 % - 2 .0 %润湿剂 (RS3)、4 %分散助悬剂(FS2 )和 0 .10 %增稠剂 ,少量其它助剂和水 ;技术质量指标 :含量氯硝柳胺≥ 2 5 % (W/W) ,悬浮率≥90 % ,p H4 - 7,细度 (≤ 4 4 μm的粒子 )≥ 98% ,粘度≤ 6 0 0 mpa.s,冷、热贮稳定性符合国家农药标准。室内浸杀钉螺 2 4、4 8、72 h,氯硝柳胺悬浮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4 74、0 .0 4 12、0 .0 4 12 m 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94 7、0 .0 5 83、0 .0 4 4 2 m g/L。 2 .0 g/(L· m2 )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含氯硝柳胺 0 .5 g/(L· m2 ) ]现场进行喷洒灭螺 ,3、7、15 d后 ,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 .77%、99.0 7%、97.0 9% ;2 .0 g/(L· m2 )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含氯硝柳胺 1.0g/(L · m2 ) ]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97.37%、95 .19%、97.4 1%。结论 新研制的悬浮剂 ,质量稳定 ,分散性好 ,方便  相似文献   
33.
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目的 了解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与扩散的可能性,提出防止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防范措施。方法 收集有关南水北调工程进展和影响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因素资料,座谈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防范设想。结果 新建工程对原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扩散问题,主要出现在江苏段工程中的苏中里下河地区、引江济淮工程的安徽巢湖地区、引江济汉工程的湖北四湖地区。而对南水北调能否引起钉螺北移问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钉螺有可能向洪泽湖、巢湖周围地区扩散。结论 东线工程中,如能结合血防工程,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已控制地区重新出现血吸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34.
目的了解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终宿主致病作用的强弱.方法采用浸尾法以200尾蚴/鼠逐只感染远交系CD1鼠,感染57 d后采集鼠粪便计数虫卵;78 d后剖杀鼠收集成虫计数并摘取肝脏和肠做组织虫卵计数;95 d后取肝组织,切片、染色测量虫卵肉芽肿面积和周长.比较抗性株与敏感株对终宿主的易感性、产卵量和肝虫卵肉芽肿面积.结果抗性株和敏感株感染鼠成虫回收数为22.5条/鼠和21.8条/鼠;抗性株感染鼠粪便虫卵数为68.6只/100 mg,敏感株为31.7只/100 mg,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感染第78天,抗性株组织虫卵数为8 364只/对成虫,敏感株为4 665只/对成虫,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敏感株产于肝和肠组织虫卵数为1 540只/对成虫和3 124只/对成虫,抗性株分别为4 297只/对成虫和3 887只/对成虫;抗性株和敏感株感染鼠肝虫卵肉芽肿面积分别为392 236μm2和523 263μm2,周长分别为2 385μm和2 882 μm,两者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抗性株在粪便与组织中产卵量均高于敏感株,故抗性株对终宿主的致病作用强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尾蚴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 ,建立现场监测吡喹酮抗性的方法。方法 将各虫株尾蚴分别暴露于10 - 4、10 - 5、6× 10 - 7、4× 10 - 7m ol/ L吡喹酮溶液中 ,0、2 0、4 0、6 0、80、10 0 min后 ,解剖镜下观察尾蚴的泳动、收缩和断尾率的变化。结果 尾蚴暴露于 10 - 4m ol/ L吡喹酮中即刻停止泳动、沉底并伴有强直性收缩 ;5 min后开始出现体与尾部不协调的快速蠕动 ,尾蚴体区的后端与尾部的前端发生分离即断尾 ,敏感株断尾尾蚴明显多于抗性株 ;暴露于 10 - 5mol/ L吡喹酮中 4 0、6 0、80 m in和 10 0 min后 ,敏感株尾蚴的断尾率分别为 2 8.2 %、5 2 .7%、6 7.5 %和 78.0 % ;抗性株分别为 11.3%、2 8.6 %、39.3%和 4 5 .5 %。暴露于 4× 10 - 7m ol/ L中 80 min和 10 0 min后 ,敏感株尾蚴的断尾率为 10 .3%和 17.0 % ;抗性株为 0 .5 %和 1.1%。结论 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尾蚴阶段对吡喹酮反应性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提示 ,将尾蚴移入 4× 10 - 7mol/ L吡喹酮溶液中 80 - 10 0 min,镜下观察其断尾率 ,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 ,可用于螺体内吡喹酮抗性虫株的现场监测。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3 kDa膜蛋白DNA疫苗基因枪免疫诱导BALB/c小鼠产生的抗血吸虫感染作用.方法6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pcDNA3.1组(对照组),每只小鼠用基因枪经腹部皮肤免疫pcDNA3.1质粒DNA 2次,共2 μg;SjC23基因枪(gg)组,每鼠用基因枪免疫pcDNA3.1-SjC23质粒DNA 2 μg;SjC23肌注(im)组,每鼠肌注100 μg pcD-NA3.1-SjC23质粒DNA;SjC23/CpG(gg)组,每鼠用基因枪免疫pcDNA3.1-SjC23/CpG质粒DNA2μg;SjC23/CpG(im)组,每鼠肌注100μg pcDNA3.1-SjC23/CpG质粒DNA;联合免疫组,每只小鼠先肌注100μg pcDNA3.1-SjC23/CpG质粒DNA,第2天用基因枪免疫2 μg.各组小鼠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 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及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3周检测脾细胞经ConA和rSjC23-HD刺激后培养上清中鼠IL-2、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SjC23(gg)组、SjC23/CpG(gg)组及联合免疫组小鼠所检成虫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减虫率分别为19.57%、25.38%和32.31%;SjC23(gg)组、SjC23/CpG(gg)组及联合免疫组小鼠检获虫卵数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减卵率分别为16.92%、19.56%和27.73%.SjC23(im)组和SjC23/CpG(im)组分别获得了28.07%和35.14%的减虫率及21.56%和26.52%的减卵率.抗体检测结果,SjC23(gg)组、SjC23/CpG(gg)组、SjC23(im)组、SjC23/CpG(im)组和联合免疫组均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IgG抗体.SjC23(gg)组IgG1的A450值为0.102,而IgG2a几乎检测不到;SjC23/CpG(gg)组IgG2a/IgG1比值为2.01;联合免疫组IgG2a/IgG1比值为5.18;SjC23(im)组和SjC23/CpG(im)组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0.06和12.15.脾细胞经ConA和rSjC23-HD刺激,联合免疫组检测到较高水平的IL-2.SjC23(gg)组小鼠脾细胞经特异及非特异性抗原刺激均产生较高水平的IL-4.脾细胞经ConA刺激,IFN-7的水平SjC23/CpG(gg)组较SjC23(gg)组有所升高.结论SjC23 DNA疫苗通过基因枪免疫也能产生部分免疫保护作用,但明显低于肌肉注射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江苏省曾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多年积极防治,1980年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达到了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2011年全省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原则,江苏省近年来采取了传染源控制与钉螺控制并重的综合防治策略,并打造了敏感而高效的监测体系,加强了新技术与信息化建设,有效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全省所有流行县(市、区)于2017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本文对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情况、防治历程及血吸虫病传播阻断阶段的主要防控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8.
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实验观察水温对日本血吸虫尾蚴的逸出及其感染力的影响.方法将一定量感染性钉螺分别置于1、5、10、15、20、25、30、35℃和40℃水中逸蚴4 h,观察各水温组钉螺逸蚴率和逸蚴量;将一定量尾蚴分别移入1、10、20、30℃和40℃水中,后采用接触法感染小鼠30 min,观察各水温组鼠感染率和虫负荷.结果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云南和江苏感染性钉螺均能逸出尾蚴,其中云南螺逸蚴的最适水温为20~35℃,江苏钉螺则为15~35℃.在温度为1~40℃水中,江苏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为100.0%,云南虫株尾蚴对各水温组鼠的感染率均>83.3%.结论在温度为1~40℃的水体中,日本血吸虫尾蚴均能从感染性钉螺中逸出并能感染终宿主;提示冬季人畜接触有感染性钉螺存在的滩块附近的水体仍有被血吸虫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39.
红内期恶性疟原虫对氧化作用十分敏感,参与代谢反应的多种酶均需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可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产生2-酮戊二酸、二氧化碳和NADPH。因此,ICDH是催化其代谢反应的关键酶。Chan等克隆了恶性疟原虫ICDH(pflCDH)基因,  相似文献   
40.
本文从Medline上摘选了发表于2010年7月-2010年12月的有关中国血吸虫病及血吸虫学研究的部分论文,内容涉及日本血吸虫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以及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疫苗、分子生物学和抗血吸虫药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