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技术开发江苏省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江苏省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ESRI公司的ArcIMS软件开发主动式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结果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已初步开发完成,并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内部局域网试运行,实现了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控制中相关的各类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专业库、资料库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各种查询、显示、分析、统计以及图形输出等功能.结论利用WebGIS技术开发血吸虫病GIS是可行的,为建立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决策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刚地弓形虫RH株重组主要表面抗原1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弓形虫IgM抗体的rSAG1-ELISA.方法用Ni2 螯合柱纯化重组抗原rSAGI;以不同浓度的rSAG1的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条,阳性和阴性混合血清分别作1:100和1:200稀释,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M为二抗,采用正交试验确定rSAG1-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按其最佳检测条件分别对弓形虫IgM阳性和阴性混合血清重复测20次进行精确度的检测;采用抗体抑制试验检测其特异性;同时对用进口试剂盒筛得的35份弓形虫IgM阳性血清和57份弓形虫IgM阴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制备的rSAG1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rSAG1-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rSAG1的包被浓度为2.5μg/m1,血清稀释度1:100,酶标记的羊抗人IgM 1:4 000稀释;用rSAG1-ELISA对混合弓形虫IgM阳性和阴性血清的重复检测表明:IgM阳性混合血清检测值的变异系数(CV值)为13.8%,IgM阴性混合血清的CV值为7.7%;灵敏度检测表明血清稀释度在1:50~1:200均可检出阳性;特异性试验的抑制率为62.0%;rSAG1-ELISA与进口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88.0%,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2.9%(29/35)和91.2%(52/57).结论 rSAG1-ELISA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进口试剂盒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对弓形虫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Sj C2 3蛋白质疫苗对 Sj C2 3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 (GST-HD)疫苗。把 48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质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GST- HD+5 0 μg CFA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 μg pc 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4周每鼠以 45± 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42 .9%的减虫率和 6 0 .0 %的减卵率 ,均显著高于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 2 8.1%的减虫率和 37.9%的减卵率 ,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 (GST- HD) 2 3.8%减虫率和 39.5 %的减卵率 (P均 <0 .0 5 )。联合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Sj C2 3DNA+GST- HD联合应用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 0μg GST- HD+5 0μg CFA 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μg pc DNA 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以 4 5± 2条 /只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 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36 .9%的减虫率和 30 .7%减卵率 ;而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的减虫率为 2 6 .9% ,显著低于联合组 (P<0 .0 5 )和 2 2 .2 %的减卵率 ,单独蛋白疫苗组 (GST- HD)为 15 .2 %和 12 .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25℃浸泡杀螺。结果 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50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4、0.0788、0.0788和0.0654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h的LC50值分别为0.0670、0.01167、0.0754、0.0640、0.0611和0.0367mg/L,1.0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 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ml。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种膜壳绦虫卵,长膜壳绦虫卵自外向内观察到的结构是卵壳外层、卵壳内层、透明层、膜状结构层、胚膜外层、胚膜内层、六钩蚴膜。最内为六钩蚴,六钩蚴主要分为六蚴区和腺样组织区。短膜壳绦虫卵基本结构与上述相似,自外向内包括菲薄的卵壳、膜状结构层、透明层、胚膜,最内为六钩蚴,亦分六钩区和腺样组织区,但六钩蚴的小钩两者结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钉螺一氧化氮合酶分布的酶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定位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在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分布及活性。方法 用还原型尼可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硫辛酰胺脱氢酶(NADPH-d)酶组织化学技术,对钉螺软体的整体连续切片作系统观察。结果 头足部肌纤维间含丰富NOS阳性神经元;中枢神经节纤维区、心脏壁、雌雄生殖细胞、咽管等呈NOS的强阳性;腮管壁呈NOS阳性。结论 NO作为重要生物信使,直接参与钉螺神经肌肉运动、生殖和心血管调节等多种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场观察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预防耕牛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160头耕牛为实验对象,对实验耕牛逐一编号,收集牛粪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在给予吡喹酮治疗后,全部粪检阴性实验耕牛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每隔15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剂量为每次500 ml/头;B组每隔30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C组为对照组,每隔15 d采用不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空白剂对耕牛喷药1次。试验期间,每隔30 d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全部试验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持续喷药90 d后,喷药组A、B及对照组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为4.00%、4.08%和24.49%;与对照组相比,喷药组A和喷药组B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下降83.67%和83.34%。结论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进行全身喷药可预防耕牛感染日本血吸虫,降低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预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预测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程度及范围。 方法 利用全国193个气象站1951~2000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气象数据库,分析全国日均温度变化趋势。利用已建立的钉螺和日本血吸虫有效积温(SDT)模型的结果,构建全国不同地区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计算各地钉螺和日本血吸虫年有效积温(ET),并应用GIS等技术比较分析ET/SDT比值的时空分布。以2030年和2050年我国平均气温将分别上升1.7℃和2.2℃为依据,预测未来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扩散趋势和高危地带。 结果 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气象GIS数据库,在以前的50年中全国平均温度略呈上升趋势,尤其在上世纪90年代后上升趋势明显,回归方程为T年平均=0.0198X-28.476。构建了血吸虫病气候 传播模型,钉螺和日本血吸虫的ET/SDT的比值随年代略呈上升趋势,日本血吸虫的潜在分布区域大于钉螺潜在分布区域。 2030年和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传播区域预测分布图显示,血吸虫病流行区将明显北移,2050年血吸虫病潜在流行的敏感区域较2030年的明显扩大。 结论 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将随气候变暖出现北移,北移敏感区域是今后我国流行区北界线的监测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 ,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建立应用 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 ELISA法 ,并以此法检测 2 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 ,并与常规 SEA-ELISA法比较。结果 用 SCA检测时 ,感染后 15 d有 2 /2 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 SCA抗体阳性 ,2 0 d已有 2 0只阳性 ,阳性率为 71.4% ,3 0 d 2 8只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10 0 % ,而抗 SEA抗体在感染后 2 0 d开始出现 ,3 4d有 2 1只阳性 ,阳性率为 75 .0 % ,3 7d阳性率为10 0 %。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 SCA-ELISA和 SEA-ELISA分别为 (2 1.2 5± 4.0 7) d和 (3 1.5 0±5 .12 ) d,前者比后者早 10 d。结论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