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60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技术开发江苏省血吸虫病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江苏省血吸虫病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ESRI公司的ArcIMS软件开发主动式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结果江苏省血吸虫病WebGIS已初步开发完成,并在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内部局域网试运行,实现了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控制中相关的各类地理数据、属性数据、专业库、资料库数据的统一管理,提供各种查询、显示、分析、统计以及图形输出等功能.结论利用WebGIS技术开发血吸虫病GIS是可行的,为建立江苏省血吸虫病管理决策系统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刚地弓形虫RH株重组主要表面抗原1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检测弓形虫IgM抗体的rSAG1-ELISA.方法用Ni2 螯合柱纯化重组抗原rSAGI;以不同浓度的rSAG1的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条,阳性和阴性混合血清分别作1:100和1:200稀释,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M为二抗,采用正交试验确定rSAG1-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按其最佳检测条件分别对弓形虫IgM阳性和阴性混合血清重复测20次进行精确度的检测;采用抗体抑制试验检测其特异性;同时对用进口试剂盒筛得的35份弓形虫IgM阳性血清和57份弓形虫IgM阴性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制备的rSAG1重组蛋白纯度在90%以上;rSAG1-ELIS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rSAG1的包被浓度为2.5μg/m1,血清稀释度1:100,酶标记的羊抗人IgM 1:4 000稀释;用rSAG1-ELISA对混合弓形虫IgM阳性和阴性血清的重复检测表明:IgM阳性混合血清检测值的变异系数(CV值)为13.8%,IgM阴性混合血清的CV值为7.7%;灵敏度检测表明血清稀释度在1:50~1:200均可检出阳性;特异性试验的抑制率为62.0%;rSAG1-ELISA与进口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88.0%,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82.9%(29/35)和91.2%(52/57).结论 rSAG1-ELISA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进口试剂盒相比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对弓形虫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 Sj C2 3蛋白质疫苗对 Sj C2 3DNA疫苗增强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质 (GST-HD)疫苗。把 48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DNA和蛋白质疫苗联合免疫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质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GST- HD+5 0 μg CFA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 μg pc DNA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4周每鼠以 45± 2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42 .9%的减虫率和 6 0 .0 %的减卵率 ,均显著高于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 2 8.1%的减虫率和 37.9%的减卵率 ,及单独蛋白质疫苗组 (GST- HD) 2 3.8%减虫率和 39.5 %的减卵率 (P均 <0 .0 5 )。联合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Sj C2 3DNA疫苗和 Sj C2 3蛋白疫苗联合免疫对 C5 7BL/ 6感染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分别构建和制备 Sj C2 3DNA疫苗 (pc DNA3.1- Sj C2 3)和蛋白疫苗 (Sj C2 3大亲水片段融合蛋白 GST- HD)。 4 8只 C5 7BL / 6小鼠随机分为 A、B、C、D 4组 ,每组 12只。 A组 (Sj C2 3DNA+GST- HD联合应用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μg Sj C2 3质粒 DNA,在第 4周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 5 0 μg GST- HD+5 0 μg CFA;B组 (Sj C2 3DNA组 )每只小鼠分别在第 0、2、4周经股四头肌注射 10 0 μg Sj C2 3质粒 DNA;C组 (蛋白疫苗组 )于第 4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5 0μg GST- HD+5 0μg CFA 1次 ;D组 (对照组 )每鼠分别在第 0、2、4周肌注 10 0μg pc DNA 3.1。各组在末次免疫后 30 d每鼠以 4 5± 2条 /只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 ,攻击后 4 5 d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及肝内虫卵数。在免疫前、末次免疫后和攻击后从小鼠尾静脉采血 ,分离血清 ,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反应。结果 联合组与质粒对照组相比 ,获得了 36 .9%的减虫率和 30 .7%减卵率 ;而单独Sj C2 3DNA疫苗组的减虫率为 2 6 .9% ,显著低于联合组 (P<0 .0 5 )和 2 2 .2 %的减卵率 ,单独蛋白疫苗组 (GST- HD)为 15 .2 %和 12 .2 %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杀螺剂的不同药液体积对杀螺效果的影响。方法 实验室25℃浸泡杀螺。结果 每只钉螺用药液体积分别为0.5、1.0、2.0、3.3、10.0和20.0ml浸杀时,24h的LC50值分别为0.2242、0.1768、0.1064、0.0788、0.0788和0.0654mg/L,随药液体积增加杀螺效果增加,但增加至3.3ml/只后杀螺效果基本一致;48h的LC50值分别为0.0670、0.01167、0.0754、0.0640、0.0611和0.0367mg/L,1.0ml/只以上药液体积杀螺效果与24h组杀螺效果基本一致,但0.5ml/只组杀螺效果反而高于较大药液体积组。结论 实验室浸泡每只钉螺的杀螺药液体积宜大于3.3ml。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 ,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建立应用 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 ELISA法 ,并以此法检测 2 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 ,并与常规 SEA-ELISA法比较。结果 用 SCA检测时 ,感染后 15 d有 2 /2 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 SCA抗体阳性 ,2 0 d已有 2 0只阳性 ,阳性率为 71.4% ,3 0 d 2 8只全部阳性 ,阳性率为10 0 % ,而抗 SEA抗体在感染后 2 0 d开始出现 ,3 4d有 2 1只阳性 ,阳性率为 75 .0 % ,3 7d阳性率为10 0 %。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 SCA-ELISA和 SEA-ELISA分别为 (2 1.2 5± 4.0 7) d和 (3 1.5 0±5 .12 ) d,前者比后者早 10 d。结论 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东线江都泵站钉螺扩散情况现场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抽调江水时钉螺能否进入输水河道孳生扩散。方法对泵站前水源河道、泵站拦污栅、泵站消力池滩地和渠首输水河道进行钉螺分布调查,采用打捞的方法检测水源河道漂浮物携带钉螺情况,结合水工建筑功能、调水量及有关河道水位资料,对钉螺通过泵站扩散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江都泵站前水源河道查出钉螺面积185.28hm2,水源河道漂浮物调查发现钉螺主要在汛期吸附于漂浮物漂流扩散;泵站前拦污栅及泵站出水口消力池滩地及泵站后渠首输水河道均未发现钉螺。结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泵站水闸、拦污栅、水泵、消力池等水工建筑物具有阻挡、沉淀钉螺的作用,泵站消力池及输水河道因水体大,常年保持高水位运行,不适宜钉螺孳生。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中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策略和效果。方法采取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纵向观察、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3--2007年全省灭螺覆盖率和人畜化疗比率逐年增加,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及人畜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灭螺覆盖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环境数、人群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及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与感染螺面积=-0.897,P=0.039;r与歙螺环境=-0.937,P=0.019;r与人群感染率=-0.913,P=0.031;r与家畜感染率=-0.991,P=0.001;r与急性血吸虫病=-0.894,P=0.041);人、畜化疗比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r人化疗比率=-0.965,P=0.008;r畜化疗比率=-0.921,P=0.027);经费增加与人、畜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经费和人感染率=-0.897,P=0.039;r经费和畜感染率=-0.971,P=0.006)。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畜感染率与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及灭螺覆盖率间均有直线关系。结论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灭螺和化疗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防治经费的稳定增加是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同位素示踪技术解析氯硝柳胺乙醇胺盐(NES)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及测定光解终产物CO2的变化。方法实验室配制pH5的0.05μg/ml、pH7的0.5μg/ml和pH9的2.5μg/mlNES溶液,采用氙灯光源作为模拟日光照射上述NES溶液,照射8、16、24、32、40、48h和72h后,分别测定NES溶液在光解管顶的气态样品,采用GasBenchⅡ进样针插入直接分析;液体样品则取2.5ml注入用高纯氦吹过的密封顶空样品瓶中,用加酸泵滴加无水磷酸,30℃超声反应1h,再插入GasBenchⅡ进样针进行分析;与DELTAPLUS/XP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用测定光解产物CO2的量及碳稳定同位素。结果在氙灯光光照条件下,pH70.5μg/ml和pH92.5μg/mlNES溶液的光解,随光照时间的增加,CO2的量也增加,并呈线性增长,72h时其产量接近NES的实际产量。同位素结果显示,随光照时间的增加,CO2的碳同位素值逐渐变负,72h时接近NES原药的碳同位素值,为-25.36±0.11,光降解已接近完全。而pH50.05μg/mlNES溶液的光解,随光照时间的增加,CO2的量也在增加,但其产量超出了NES的实际产量;同位素结果显示,随光照时间的增加,产出CO2的碳同位素值逐渐变负,但在光照16h后其产CO2的碳同位素值比NES的碳同位素值偏负。结论 NES能够在水中快速光解,终产物为CO2。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发展。方法以美国IslwebofScience的ScienceCitationIndex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我国血吸虫病和血吸虫学方面的文献,分别对不同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h指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009年间我国发表血吸虫病和血吸虫相关文献527篇,分布于100种期刊;各年发表的文献数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热带医学,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免疫学及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2000-2009年我国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国家、机构、作者发文量,还是被引频次及h指数,仍然存在差距。结论近年来,我国在血吸虫病领域研究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血防工作者需进一步提高血防科研水平和论文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