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对单侧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USN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及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2组均每天训练1次,每次50min,每组训练4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USN的改善程度、Barthel指数(BI)。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USN的忽略程度、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的USN的改善程度、BI较治疗前亦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间USN的改善程度、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业疗法联合前庭训练早期介入可明显提高USN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改善忽略症状。  相似文献   
22.
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而且恢复较为困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新技术、新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稳定型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48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强化组给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2组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能力;简式Fugl-Meyer评价法(FMA-L)评价下肢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评价行走能力,独立功能量表(FIM)评价ADL。结果:治疗8周后,2组FMA-L、BBS、FAC及FI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上升(P〈0.05,0.01),且强化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能独立步行的比例较治疗前明显提升,强化组更高于对照组(72.9%与54.2%,P〈0.05)。结论:配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够最大程度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PSD)多元化治疗手段。方法将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均常规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和心理辅导,治疗组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疗程4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情况、HAMD、CSS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AMD、CS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的康复,从而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5.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天佳  莫雪安 《医学综述》2008,14(7):1040-1042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兴奋性毒性、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氧化应激、免疫学异常、年龄老化、细胞凋亡、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功能障碍、多聚ADP核糖聚合酶过度活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文章在上述几个方面针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27.
帕金森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治疗存在诸多困难,目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左旋多巴替代治疗,但仍不能有效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因此临床上还采用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在中晚期可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行rTMS治疗,观察组则还增加绳带疗法(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中的步行训练时佩戴绳带...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PNF)绳带训练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绳带组和联合组,每组各30例。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PNF训练,绳带组接受PNF绳带训练,联合组接受PNF绳带训练和rTM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r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3组FTHUE-HK、FMA-UE和MBI评分均提高(t> 2.167, P <0.05),联合组优于绳带组(P <0.05),绳带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PNF绳带训练联合rTMS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PNF训练。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60例脑性瘫痪下肢痉挛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下肢痉挛肌注射BTX-A后3d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后3d、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等级量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下肢功能改善起效时间为注射后3d,高峰1~2周,在注射后3个月时仍能维持疗效.对照组治疗后2周,痉挛评分下降,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至3个月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GMFM-88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A注射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可快速缓解脑瘫患儿下肢痉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