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5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HLA-DRβ_1亚型对蛋白激酶A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相关的HLA DRβ1基因亚型对细胞内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测定HLA DRβ1 0 40 1、 0 40 2、 0 40 3、 0 40 4亚型转基因细胞内PKA、cAMP及腺苷环化酶 (AC)的浓度及活性。结果 RA相关的HLA DRβ1 0 40 1和 0 40 4转基因细胞的PKA活力、cAMP水平及AC活力明显低于HLA DRβ1 0 40 2和 0 40 3转基因细胞 (P值均 <0 .0 1)。结论 RA共同表位QK/RRAA的表达可抑制PKA、cAMP和AC的活性 ,并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内PKA信号通路参与RA的发病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抗细胞膜DNA(mDNA)抗体在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AnuA)等特异性自身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45例SLE患者。以Raji细胞为底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LE患者血清抗mDNA抗体和抗dsD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m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nuA。分析抗mDNA抗体在其他特异性自身抗体阴性SL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抗mDNA抗体在SLE中的阳性率为69.7%,明显高于抗Sm抗体(19.7%)、抗dsDNA抗体(31.9%)和AnuA(45.8%,均P〈0.01)。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达64.3%;在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为70.2%;而AnuA阴性的SLE患者中,抗mDNA抗体的阳性率为60.3%。结论 抗mDNA抗体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SLE血清学标志之一,尤其对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或AnuA阴性SLE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3.
自身免疫疾病常导致肺部损伤,复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例重叠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合并无肌病性皮肌炎)伴多重肺部损伤的患者,结合文献探讨其病例特点及诊治经验.患者起病为类风湿关节炎,病程中出现以空洞为表现的肺部类风湿结节,排除结核、真菌等感染及肿瘤后,行病理检查确诊.此后又出现以发热为表现的机化性肺炎,予常规量激素治疗;机化性肺炎进展时出现典型手部Gottron征及技工手,无肌酶及肌电图改变,考虑为无肌病性皮肌炎,予激素冲击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后机化性肺炎好转,但同时出现肺部感染,经暂停环磷酰胺、激素减量并联合抗感染治疗后感染好转.本例患者为重叠综合征,出现多种肺部损伤,如类风湿关节炎肺损害、免疫疾病合并的机化性肺炎、肺叶切除术后的支气管胸膜瘘、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真菌、细菌感染等,其诊疗经验可以加深对结缔组织病肺部损害的认识,并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骨密度及血清骨转化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初发SLE患者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80例,入组研究时所有SLE患者均未开始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活性维生素D。使用双光能X线吸收法检测前臂、髋部、腰椎骨密度,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aric acid phosphatase 5b,TRAP5b)、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P)和25羟维生素D3(25-dihydroxy-vitamin D3,25-OH-VD3)水平。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SLE患者骨密度下降的可能因素。结果: SLE患者平均年龄(32.8±12.4)岁,育龄期女性68例,年龄未超过50岁的男性12例;健康对照组平均年龄(30.0±2.9)岁,育龄期女性70例,年龄未超过50岁的男性10例。SLE患者前臂、腰椎、髋部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总体骨密度减低发生率为20%。血清骨转化因子方面,SLE患者血清BAP浓度与同年龄的健康对照相似,血清TRAP5b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01),血清25-OH-V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46.1±12.3) nmol/L vs. (25.4±11.2) nmol/L, P<0.001]。存在肾炎的SLE患者血清25-OH-VD3显著低于不存在肾炎的SLE患者(P=0.04)。上述指标同SLE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提示,血清25-OH-VD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LEDAI)负相关(r=-0.3, P=0.001),血清TRAP5b浓度与SLEDAI正相关(r=0.435, P=0.00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58)及SLEDAI评分(P=0.085)可能与SLE患者骨密度减低有关。结论: 初发SLE患者骨密度值较正常对照下降,疾病相关的慢性炎症可能是参与SLE骨密度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为优化血小板减少的鉴别诊断,论证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存在;方法重新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国内外相关文献病例的客观资料,寻找肾性血小板减少症存在的证据;结果我们发现了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症6例(高度疑似3例),另外文献计91例尿毒症并发肾性贫血的患者,经我们分析约半数疑似肾性血小板减少;结论 (1)肾性血小板减少症(以肾脏分泌血小板生成素减少为主要原因)理论上推测其存在,实践上有我们揭示的临床病例群支持,应该是存在的;但尚未见我们之外的文献提出。(2)重型狼疮性肾炎并发肾性贫血与肾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几率可能远高于其并存(而非并发)TTP的几率;(3)北京协和医院报告的两组(14+17)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存"TTP"文献及国外同类文献的诊断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66.
67.
我们研究了67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变化与HLA-B_(27)的关系。结果表明,HLA-B_(27)阳性AS患者的发病年龄较HLA-B_(27)阴性者平均早5年(P<0.05);HLA-B_(27)阳性的AS患者中17.2%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或急性结膜炎;HLA-B_(27)阳性患者血清IgG、IgA、IgM及γ-球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提示AS患者的发病、眼部损害及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均与HLA-B_2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索连续替换CⅡ多肽中268-270位氨基酸的变构肽对胶原性关节炎(CIA)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CⅡ268-270变构肽90μg静脉注射,每周1次治疗CIA大鼠;设置无关肽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抗CⅡ抗体及其亚型。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调节性T细胞标记Foxp3 mRNA表达。结果CⅡ268-270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41.42±7.32、54.63±11.15和57.86±5.64 pg/ml,变构肽可降低大鼠血清IFN-γ水平(P<0.01)。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40.18±5.13、31.09±5.04和30.19±5.02 pg/ml,变构肽可以提高大鼠血清IL-10水平(P<0.01)。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抗CⅡIgG2a抗体滴度分别为0.5±0.21、1.1±0.27和1.3±0.29,变构肽可以显著降低抗CⅡIgG2a抗体滴度(P<0.01)。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抗CⅡIgG1抗体滴度分别为1.2±0.24、0.58±0.11和0.6±0.12,变构肽可以显著上调抗CⅡIgG1抗体滴度(P<0.01)。变构肽、无关肽及空白对照组Foxp3 mBNA表达丰度分别为33.62±12.12、10.05±6.08和9.73±6.03,变构肽可以显著上调大鼠Foxp3 mRNA表达丰度(P<0.01)。结论CⅡ268-270变构肽可以调节CIA中异常的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可以抑制IgG2a型抗CⅡ抗体产生,诱导Foxp3阳性T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69.
70.
风湿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风湿病(RD)相关间质性肺病(ILD)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之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RD相关ILD患者资料。结果呼吸内科收治RI)相关ILD患者44例(占同期住院ILD33%),原发病多为干燥综合征,共23例(占52%)。所有患者行胸部高分辨CT(HRCT)检查,均显示肺间质病变,其中10例肺功能正常。20例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12例复查胸部HRCT,共9例ILD吸收,其中7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增高,经糖皮质激素治疗肺部病变均吸收;4例胸部HRCT蜂窝不明显而无BALF结果,经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吸收。结论RD是引起ILD常见病因,常以肺部病变为首诊原因。胸部HRCT诊断ILD优于肺功能。BALF淋巴细胞增高和(或)胸部HRCT蜂窝不明显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ILD可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