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2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诸多致病因素导致肝硬化的前期病理过程.我国每年由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众多.免疫法造模致肝纤维化与临床上慢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在发病机制上较为接近,有利于对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客观依据[1].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E2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制备人乳头瘤病毒18型E2 蛋白特异性抗体。方法 使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中表达,镍螯合亲和层析胶体纯化的全长HPV18E2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结果 ELISA法检测显示:抗E2抗血清稀释滴度可达1:10000以上,并能通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真核细胞表达的HPV18E2蛋白,提示具有较高抗体滴度和较强特异性。结论 以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的全长HPV18E2蛋白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得到多克隆抗体能够检测真核细胞表达的E2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PV18E2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PVP预处理细胞对TAT穿膜效率的影响及其作为促渗剂的安全性,以优化TAT穿膜条件。方法:人工合成荧光标记短肽TAT-FITC和作为阴性对照的无意义肽NCO-FITC作用于PVP预处理各种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TAT-FITC的穿膜效率及其定位;荧光酶标仪定量检测不同预处理的各种细胞摄取荧光标记短肽;MTT检测PVP对各种细胞的存活率及溶血实验检测其对细胞膜结构完整性的影响。结果:经PVP预处理细胞后,TAT-FITC可有效穿膜进入细胞内,MTT结果显示适当浓度的PVP对细胞活力几乎没有影响;溶血实验也证实,PVP不影响红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结论:本实验观察显示,PVP可以明显提高TAT对培养细胞的穿膜效率,但对细胞活力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抗肝纤冲剂对免疫损伤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雌性Balb/c小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抗肝纤冲剂低剂量组、抗肝纤冲剂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的同时分别用药物对小鼠进行干预治疗7周。7周末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检测肝组织中的TGF-β、Smad2/3和Smad6/7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肝组织中的TGF-β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小鼠肝组织中的TGF-β、Smad2/3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少,Smad6/7表达量多;模型组小鼠的肝组织中TGF-β、Smad2/3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增加,而Smad6/7表达量减少;抗肝纤冲剂干预治疗后,肝组织中TGF-β、Smad2/3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量有减少的趋势,而Smad6/7表抗肝纤冲剂通过抑制TGF-β的分泌,降低Smad2/3的磷酸化水平,起到抑制Ⅰ型胶原的蛋白分泌的作用。达量又趋增加。结论抗肝纤冲剂通过抑制TGF-β的分泌,降低Smad2/3的磷酸化水平,起到抑制Ⅰ型胶原的蛋白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钙网蛋白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莉  柳长柏 《广东医学》2008,29(5):873-875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是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为哺乳动物体内高度保守的、大小约为46kDa的Ca2 结合蛋白。人的CRT基因定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p13.3~p13.2,主要存在于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和细胞膜表面。CRT功能相对比较保守,最近研究人员利用其某些功能将CR  相似文献   
46.
钟春燕  柳长柏 《广东医学》2007,28(11):1880-1882
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是许多作用靶点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然而生物膜的生物屏障作用阻止了许多高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从而很大程度地限制了这些物质的在治疗领域的应用.因此,如何引导这些物质穿透细胞膜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7.
背景肝纤维化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 EMT)相关, TGF-β1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BMP7能够拮抗TGF-β1,目前主要研究的是TGF-β/BMPs-Smad信号通路, ALK3属于BMPs的持续活化Ⅰ型受体,在肝纤维化分子研究机制中较少运用.目的观察大鼠HSCs中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ALK3时Smad1磷酸化及纤维化相关基因E-cadherin、α-SMA、col1A2等表达情况,探讨BMP-7信号转导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拮抗TGF-β1信号及其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培养大鼠HSCs (HSC-T6)持续活化型ALK3的稳定表达细胞株, MTT检测细胞的增殖; RT-PCR检测col1A2等相关分子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检测Samd1、E-cadherin、α-SMA、col1A2蛋白表达和Smad1磷酸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稳定表达持续活化型ALK3的HSC-T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Smad1磷酸化显著升高,α-SMA, col1A2表达下调, E-cadherin表达上调.结论 BMP-7信号转导通过增强Samd1的磷酸化而拮抗TGF-β1致纤维化作用,抑制大鼠HSCs的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