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普罗帕酮对体表心电图部分参数的效应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柳俊,邓昭文,黄自珍,梁耀荣我们采用多导联同步描记术观察了普罗帕酮对体表心电图部分参数的效应,现将资料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1990年7月~1991年12月在本院经食管心房调搏电...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内皮细胞功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用离子电渗透法比较了高血压患者和正常血压者内皮细胞功能和血管舒张功能。方法 3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23例正常血压者志愿参加试验。将1%硝普钠用离子电渗透法导入左前臂掌侧皮肤,皮肤血管则产生非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将1%乙酰胆碱用离子电渗透法导入左前臂掌侧皮肤,皮肤血管则产生内皮细胞依赖的血管舒张。血管流导(VC)计算依照公式VC=皮肤血流/(舒张压+脉压差/3)。结果 高血压患者硝普钠和乙酰胆碱离子电渗透法测定皮肤血管流导分别为1.17±0.36PU/mmHg和0.75±0.29PU/mmHg,正常血压组两项值分别为1.38±0.27PU/mmHg和1.07±0.23PU/mmHg,高血压患者皮肤微血管对硝普钠和乙酰胆碱的反应性较正常血压组均显著下降(P<0.05)。高血压组乙酰胆碱流导峰值和硝普钠流导峰值分别较正常血压组下降30.4±28.2%和15.4±26.6%,前者下降幅度大于后者(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存在皮肤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血管平滑肌舒张功能障碍,并以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为主。离子电渗透法是一种无创性评价皮肤血管舒张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病变主要以右室心肌不同程度地被脂肪或纤维组织代替,起病较隐匿,本人在工作中遇到2例类似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梗死与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高修仁,郑振声,马虹,柳俊,谢耀群(中山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广州,510080)主题词心率,心肌梗塞/病理生理,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中图号R540.4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  相似文献   
96.
王履京  柳俊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3):2115-2115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常见并发症,且为急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讨缓慢型心律失常在AMI中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本文对33例AMI合并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对女性患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在女性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12 1例有胸痛症状的女性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 ( 5 3例 )和冠心病组 ( 68例 ) ,均接受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 ,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恢复比 (运动结束后 3min与运动高峰时收缩压比值 )的差异 ;并探讨该比值在女性患者中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 在冠心病组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 0 .99± 0 .11vs0 .83± 0 .10 ,P<0 .0 1) ;在女性患者中 ,单用 ST段下移≥ 0 .1m V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60 .3%、5 8.6%、65 .1% ;以运动中 ST段下移≥ 0 .1m V且运动后收缩压恢复比 >0 .90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5 2 .9%、88.7%、85 .7% ,与前者比较 ,敏感性无明显变化 ( P>0 .0 5 ) ,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提高 ( P分别 <0 .0 1和 <0 .0 5 )。结论 在女性患者 ,运动试验中收缩压恢复比是判断冠心病的有用指标 ,结合 ST段下移 ,可以提高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标测和消融方法。方法 常规电生理检查确诊 12例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后 ,2 0极标测导管在右心房内弯曲、旋转粗标右心房的不同面 ,寻找较体表心电图 P波提前的相对较早的心房内心电图 ,以此心电图的电极对作为参考点 ,消融导管通过 Swartz鞘在该点附近仔细标测 ,寻找最早心房激动点消融。射频消融的能量从 15 W开始逐渐递增至 2 5 W。结果  12例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均消融成功 ,无并发症 ,随访 (2 6± 14 )月未见复发。成功消融部位在冠状窦口附近 5例 ,希氏束附近 2例 ,房间隔中部 3例 ,右心房高侧壁 2例。消融成功部位的心房内心电图较 P波提前 (42± 12 ) m s。终止房性心动过速初始放电能量均为 15 W,时间均在5 s内。放电次数 2~ 6次。X线曝光时间 (38± 16 ) min。结论 多极标测导管粗标 ,消融导管经 Swartz鞘细标寻找最早心房激动消融右心房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将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的患者按照入院诊断的先后顺序,分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和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两组均为6例.回顾分析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临床表现及血淀粉酶、肌钙蛋白浓度和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的临床特点均有胸闷、胸痛和(或)腹痛症状,体征方面均有腹部压痛.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中,血清肌钙蛋白中位数数值比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而血清淀粉酶值中位数数值,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胰腺炎组则比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两种疾病并存时临床转归不理想.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胰腺炎并存时病情凶险,预后差.当患者有胸闷、胸痛,同时又伴有腹痛和腹部压痛等临床表现时,应警惕两种疾病并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
我院2004-03~2006—04采用康复新液及链霉索等联合治疗胸壁结核脓肿合并化脓感染切口愈合不良,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