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25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5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490篇
预防医学   15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56篇
  5篇
中国医学   177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饮水型氟中毒改水后病情动态及发展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0 - 2009年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选择阿墩础鲁和克尔伦2个已改水苏木作为监测点,集中式供水采集水源水1份、末梢水3份,分散式供水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采集1份水样,检测水氟;检查全部在校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从2002年开始,每年采集30名8~12岁儿童即时尿样(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6份尿样),不足30人全部采集,检测尿氟。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 法;水氟检测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106-1999);尿氟检测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结果 2000 - 2009年阿墩础鲁苏木和克尔伦苏木水氟均值分别在1.79~4.35 mg/L和1.38 ~ 3.18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在45.24%(19/42)~89.78%(123/137)和40.00%(28/70)~74.47%(70/94);8 ~ 12岁儿童尿氟中位数分别在2.30~4.15 mg/L和2.73~4.55 mg/L。结论 新巴尔虎右旗改水10年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居高不下,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仍然比较严重,今后必须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控制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对肠道线虫在公共卫生中的重要性的流行病学评价,通常强调估计全球的感染数量。据估计,目前感染蛔虫、鞭虫、钩虫的人数,每种约10亿人左右。Chan等估计全球蛔虫感染者为14.7亿,病人有1.2—2.15亿;鞭虫感染者13亿,病人0.6—1.0亿;钩虫感染者10.5亿,病人0.9—1.3亿。人们对此推算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有如此大量的人群感染,  相似文献   
53.
日本血吸虫14—3—3抗原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寻找日本吸虫病新的诊断和候选疫苗分子,设计合成引物,以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第一链为模板,用PCR法扩增出日本血吸虫14-3-3抗原(Sj14-3-3)基因编码序列,其大小约784bp,将其克隆入pGEM-T载体,重组质粒pGEM-T-Sj14-3-3经双酶切和以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均可获得一条与PCR产物一致的DNA片段,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具有一个长度为765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曼氏血吸虫14-3-3核苷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本实验克隆了日本血吸虫14-3-3抗原的编码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测定,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54.
在安徽黄山地区捕捉有绕眼习性的果蝇,将结膜吸吮线虫初产蚴混于果汁中,实验室喂饲感染果蝇,常温饲养20 d后,检查果蝇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大绕眼果蝇(Amiota magna)和冈田绕眼果蝇(A. okadai)的阳性率分别为30%(30/100)和21.6%(55/255),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 4, P>0.05)。将采自大绕眼果蝇的结膜吸吮线虫感染期幼虫接种家兔,35 d后在兔结膜囊内检获结膜吸吮线虫成虫及其初产蚴,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结膜吸吮线虫可感染大绕眼果蝇。  相似文献   
55.
利什曼原虫感染可引发治愈性皮肤利什曼病和粘膜及内脏利什曼病。临床症状取决于感染虫种及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对各种类型的美洲局部皮肤利什曼病(LCL)的皮损内细胞因子进行研究发现:由巴西利什曼原虫引起的LCL,IFN-7在皮损处有表达;而IL-4、IL-5、IL-10在粘膜利什曼病和播散  相似文献   
56.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副反应情况.方法 对30例不孕症妇女行经阴道HyCoSy,其结果与腹腔镜直视下输卵管通染液术对照分析,分级评估其副反应情况.结果 与腹腔镜检查结果比较,HyCoSy诊断输卵管通畅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0%、84.6%、85.7%及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例患者中,副反应0级5例(16.7%),1级6例(20.0%),2级10例(33.3%),3级7例(23.3%),4级2例(6.7%),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阴道HyCoSy可有效评价输卵管通畅性,且安全、无创,副反应较小,可用于临床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1%,PICC组为93.5%(P>0.05);VAP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30例,PICC组为2例(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VAP组为6.4%,PICC组为29.0% (P<0.05).结论 VAP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研究犬弓首线虫(Toxocaracanis)感染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bcl-2、baxmRNA表达情况,探讨幼虫移行症对脑组织细胞影响可能机理。方法取狗小肠内犬弓首线虫成虫进行解剖,取子宫段的虫卵培养至感染期,感染小鼠后不同时间段取脑组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cl-2、baxmRNA表达情况。结果1.犬弓首线虫子宫段虫卵经培养有98%达感染期。2.病理切片HE染色均见感染小鼠脑组织有犬弓首线虫幼虫。3.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脑组织细胞凋亡10d、15d、20d、25d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差别(P<0.05);各时间段原位杂交方法显示bcl-2、baxmRNA均无显著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犬弓首线虫感染小鼠早期,脑组织细胞有不同程度细胞凋亡出现。2.其细胞凋亡与凋亡基因bcl-2、bax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克隆、表达及鉴定弓形虫(RH株)微线体分泌蛋白TgMIC10编码基因。为建立一种灵敏检测弓形虫感染的实验方法作准备。方法 提取弓形虫速殖子总RNA,设计并合成引物,RT-PCR扩增TgMIC10编码基因,与克隆载体pGEM-T连接。经酶切和PCR鉴定及DNA测序证实后.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BK-CMV,IPTG诱导表达pBK-TgMIC10阳性重组子转化宿主菌E.coli BL21.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PCR法扩增出了一597bp左右的DNA片断,将重组质粒pGEM-TgMIC10、pBK-TgMIC10分别作EcDRⅠ和XbaⅠ双酶切,均能得到一个大小与PCR扩增产物一致的插入片断。表明Tg—MIC10基因的克隆和亚克隆均获成功,用IPTG诱导带有重组质粒pBK—TgMIC10的大肠杆菌,产物行SDS-PAGE。可得到一约21kDa融合蛋白。Western-blot法鉴定该蛋白能被弓形虫感染的兔血清所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