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血清PSA、ALP检测和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早期骨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明确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4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SA;酶法检测单脂磷酸水解酶(ALP即AKP);用SPECT对38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全身核素骨显像的同时,测定血清PSA、ALP。结果:有骨转移的Pca患者的血清PSA和ALP浓度明显高于无骨转移及前列腺增生(BHP)患者;骨显像阳性组和骨显像阴性组分别与前列腺增生组比较,PSA有极显著性意义(P<0. 001);ALP测定阳性组与增生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 001),阴性组与增生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同时测定血清PSA和ALP有助于明确前列腺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异常表现的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分析鼻咽癌患者全身骨放射性核素显像。探讨骨转移的发生概率及好发转移部位。方法 50例鼻咽癌患者行全身骨放射性核素显像,骨显像剂为^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结果 50例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示骨转移32人,其中鳞癌31人,未分化癌1人,鼻咽癌骨转移部位以脊柱,骨盆多见,肋骨,四肢,头颅次之。结论 鼻咽癌患者核素骨显像对鼻咽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
林琛  袁永兵  张兰珍  石任兵 《中草药》2012,43(10):2055-2057
目的 建立落花生茎叶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方法 采用HPLC法,构建不同产地13批落花生茎叶的指纹图谱;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建立了以7个共有峰为特征指纹信息的HPLC指纹图谱,13批样品被聚分为两大类.结论 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落花生茎叶内在质量的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4.
摘 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与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治疗耳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1 月福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 100 例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各 50 例。单一治疗组患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接受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评分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单一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针对耳石症患者,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能够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25.
我院近年收洽3例少年先天性斜颈患者,术后采用帽子固定,疗效满意。3例均系顺产,发病原因不明,面部畸形不明显。患侧而部肌肉轻度萎缩,胸锁乳突肌呈条索状,坚硬无弹性。3例均采用胸锁乳突肌、锁骨和胸骨部肌腱切断术,并切除胸锁乳突肌2~3 cm。术后采用无帽舌的帽子,帽沿缝一条宽布带,带子两端均在健侧。戴帽后健侧的腋窝用柔软物  相似文献   
26.
新生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原因及护理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引起外周中心静脉导管阻塞的原因及预防阻塞的护理防范对策。方法所有病例统一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1.9Fr规格(PICC)单腔导管,选择经贵要静脉或正中静脉、头静脉、下肢大隐静脉途径置入导管。用于因各种疾病在NICU住院的患儿。结果本组共96例进行PICC术,置管时间最长91天,最短4天,平均16天。发生阻塞21例,约占21.87%;3例因未能复通而被迫拔管,占全部患儿的2.08%。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发生阻塞有部分原因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熟练的封管操作,注意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熟练掌握使用技术等都是预防导管阻塞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的价值及对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患者131I治疗前和131I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空腹血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及尿液β2-MG,同时测定治疗前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结果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的一次性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及甲减发生率分别为76.7%(23/30)、13.3%(4/30)、3.3%(1/30)、6.7%(2/30),总有效率为96.7%。131I治疗前β2-MG与FT3、F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31I治疗后3个月FT3、FT4水平与131I治疗前对比,P<0.01,白细胞及β2-M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131I治疗后6个月FT3、FT4及β2-MG水平与131I治疗前对比,P<0.01;白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31I治疗前血清BUN及Cr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β2-MG与FT3和FT4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31I治疗Graves’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治疗方法,β2-MG可作为131I治疗Graves’甲亢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病情变化及预后判断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总结106例行TME的低位直肠癌病例,分析疗效、局部复发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106例平均失血50ml(30~100ml);手术时间2.5~4h,平均2.8h;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例(1.9%),全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3.8%)均合并糖尿病。无手术死亡病例。统计106例患者在半年内的排便情况显示,每日排便次数2~7次,平均3.8次。伴有便急、便频和便不尽感72例,排便不规则50例,偶有便失禁者3例。随访2.8~6年,平均4.2年。5年局部复发率6.7%(4/60)。统计3年生存率94.6%(87/92),5年生存率86.7%(52/60)。结论 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