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报道2例致死性TRALI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在输血后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低血压等非心源性肺水肿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均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TRALI死亡率高,危害性大,临床应提高对其的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临床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底物法测定55例AL患者和20名正常对照的TAFI抗原含量和TAFI活性.结果:所有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抗原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TAFI活性水平(16.57±2.81)mg/L低于对照组(21.83±3.64) mg/L及其他AL组患者(P<0.01),与出血程度及骨髓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P<0.05),治疗达完全缓解后TAFI活性水平可升高(20.24±2.38)mg/L(P<0.05);其他类型AL患者治疗前、后的TAFI活性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TAFI活性降低并与出血及原始细胞数呈负相关,治疗完全缓解后可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我院1997年~2008年收治的67例老年AML患者,就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 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结果 全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29.9%,获CR的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高年龄(>70岁)、体能状况评分差(ECOG 2~4)、继发性AML、有并发症、初治时的白细胞数高(>50×109/L)、骨髓原始细胞比率高(>50%)、非标准化疗方案及白细胞CD34阳性取得相对较短的生存期(P<0.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并发症、体能状况(PS)、初治时的白细胞数及化疗方案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的预后受多因素影响,CR率低,长期生存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浆细胞克隆性疾病往往存在高凝状态,并具有内在、性质尚不明确的促血栓形成能力,老年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栓的形成[1].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桂林市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触诊患者32例,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亚砷酸1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用药到患者为完全缓解;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每天30~60mg口服;给予柔红霉素每天20~40mg,在第1~3天和第15~17天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每天30~60mg口服。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早幼粒细胞和白细胞总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和柔红霉素方案能够显著提高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科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16例作为VD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经VAD(长春瑞宾+阿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的25例MM患者作为VAD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对VD治疗方案在初治和复发患者中疗效、轻链型和非轻链型患者中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VD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VAD组的4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在初治和复发MM患者中疗效相当,在轻链型患者中CR率高于非轻链型患者;VD组不良反应轻微,均为可逆性。[结论]VD化疗方案治疗MM,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是目前治疗MM的一种较佳化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硼替佐米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疗效及成骨作用。方法对12例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的治疗方案,采用EBMT标准评价其疗效;并对所有患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其治疗前后的骨密度(BMD)值。结果总缓解(CR+nCR+PR)率为75%:2例CR、4例nCR、3例PR、2例MR、1例NC;治疗后患者全身、L2~4椎体正侧位及左股骨近端的BMD值(分别为0.64±0.11,0.69±0.12,0.61±0.09)较治疗前对应的BMD值(分别为0.57±0.10,0.47±0.08,0.52±0.04))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8,4.80,2.63,P值分别为0.029,0,0.02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乏力8例,周围神经病变2例,血小板减少症2例,胃肠道反应2例,分别经对症治疗后患者的毒副反应均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疗效确切,且在体内具有成骨作用,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外周血细胞计数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7~2008年收治的可评估的老年AML患者67例,按外周血细胞的不同分组,进行完全缓解(CR)率的比较及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67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20例(29.9%)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 未缓解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P〈0.01) 外周血红蛋白浓度≥80g/L时CR率高(P〈0.05),而不同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组别其CR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50×10^9/L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5个月,明显低于其他组别(P〈0.01)。不同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浓度分组未见生存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高白细胞计数是老年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支持治疗对老年AMI很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1997~2008年收治的可评估的老年AML患者67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标准化疗组、姑息治疗组及保守支持组,并进行治疗效果、毒副作用的比较和单因素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6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4.2个月。20例(29.9%)获得完全缓解(CR),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未缓解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7例采用标准剂量诱导化疗的有14例(51.9%)获得CR,中位生存时间为5.5个月;31例采用姑息治疗的有6例(19.4%)获CR,中位生存时间为3.9个月;9例仅给予保守支持疗法的CR率为0%,中位生存时间为0.9个月;缓解率的比较及生存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标准方案组毒副作用较姑息治疗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L患者采用标准化疗可取得较高的CR率及长期生存率,但毒副作用也大;治疗需个体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