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临床上在心肺复苏心脏按压时造成的前胸上腹壁大面积反常呼吸伴低氧血症而抢救成功的患者比较罕见。现将我院成功救治该类患者的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2.
内窥镜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内窥镜下行大隐静脉取出术的手术指征和治疗经验。方法将50例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分成内镜组26例,传统组24例。术前超声定位大隐静脉,内镜组术中采用大腿部2.0cm切口,并在内窥镜引导下行微创大隐静脉取出,术后予加压包扎并早期活动;传统组则切开皮肤皮下,获取大隐静脉。结果内镜组2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例患者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经换药治疗愈合,无1例发生感染;传统组中伤口中重度疼痛发生率达91.6%(内镜组为19.2%,P<0.01),下肢水肿、伤口淋巴液渗出和下肢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内镜组(P<0.05),其中有1例伤口感染,需行二期缝合后愈合。术中内镜组静脉桥平均流量(Mean)为(31.27±20.89)mL/min,血流指数(PI)(3.60±2.91),传统组Mean为(29.81±21.30)mL/min,PI为(3.28±1.87),两者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微创取大隐静脉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中,可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并具有美容的作用,但略增加费用,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诊断和治疗先天性迷走左肺动脉的体会.方法:收集7例迷走左肺动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迷走左肺动脉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气促、喘鸣、"三凹征"及咳嗽,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7例患儿均行X线胸片、食管钡剂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彩超)和CT检查,5例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CT可清楚显示左肺动脉与右肺动脉、气管、食管的结构关系,结合X线胸片、彩超可明确诊断,5例纤支镜检查发现完全性气管环.5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左肺动脉移植术并气管狭窄畸形矫治术,1例行左肺动脉移植术,1例行肺动脉移植术和动脉导管切断缝闭术.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为25日~1个月(中位时间26日).结论:对有反复发作喘鸣、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的婴幼儿,要考虑到迷走左肺动脉的可能性,及时行胸部X线摄片、CT、彩超确诊,一旦确诊,应早期行肺动脉移植和(或)气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24.
目的:比较局部和全程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弥漫性病变患者106例,其中63例接受全程支架植入治疗(支架覆盖全程病变,全程支架组)。另43例接受局部支架植入治疗(支架只覆盖弥漫性病变中狭窄≥70%管腔,局部支架组);根据靶血管的血管直径分为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血管直径2.5~3.0 mm)、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血管直径≥3.0 mm)。随访1年,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以及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21.1%vs.15.8%,5.3%vs.0.0%,21.1%vs.10.5%,21.1%vs.10.5%,31.6%vs.21.5%,P均<0.05);对于弥漫性大血管病变,与局部支架组比较,全程支架组的术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较低(8.8%vs.16.7%,2.9%vs.4.2%,5.9%vs.12.5%,5.9%vs.12.5%,P均<0.05),支架再狭窄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20.5%vs.20.8%,P>0.05)。结论全程支架植入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弥漫性大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局部支架能更好降低弥漫性小血管病变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70倒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被分为PH纽和NP组,PH纽采用紫杉醇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NP纽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方案。评价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①PH组有效率为47.1%,疾病控制率73.5%#NP方案有效丰为43.3%,疾病控制卒6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S)。②PH组患者生存率为29.4%,死亡卒为70.6%;NP纽生存率为26.7%,死亡率为73.3%,2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均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和脱发现象,发生率〉90%,但PH纽Ⅲ~Ⅳ级发生卒量著低于NP纽(P〈0.05);PH组出现关节肌肉痛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Ⅲ~Ⅳ级发生率均显著低于NP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吃期食道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观察。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Transmyocardial Laser revascularization,TMLR)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严重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11年随访结果。方法 25例严重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并辅以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组),回顾性总结了其术前、术中、术后及11年随访资料,并与同期进行的95例单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病人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MLR组在平均远端吻合口数比OPCAB组少,而手术时间、术后硝普钠用量比OPCAB组多,其他如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常见并发症,2组之间均无差异;平均11年随访资料中,胸闷痛、心衰、新出现ST-T改变发生率、再发急性心梗、再次PCI处理、LVEF和血管桥闭塞率,2组间无明显区别;死亡率二者之间也没有区别。结论 TMLR术辅助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较多,但术后康复和11年随访资料显示与单纯OPCAB术有相似的结果,说明TMLR术作为冠状动脉旁路...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的中医生理病理机制。方法 回顾广东省中医院2012年2月至2019年12月行CABG术的患者,以是否行体外循环为标准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7天的中医证型差异。结果 术后第1天及第3天,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痰阻心脉证及心气亏虚证较非体外循环CABG组为多,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痰阻心脉、心气亏虚等各证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 体外循环并非导致血瘀、阳虚及血虚的因素,其病机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过程,虚者为心气亏虚,实者为内生痰浊。至术后1周左右,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逐渐减轻,此时更应关注的是其他因素引起的术后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8.
调脾护心法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生存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评价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以调脾护心为冶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并应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SAQ积分比较显示,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等维度方面试验组的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在调脾护心治则指导下,应用护心方加减治疗可以促进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通过对32例冠脉搭桥手术中使用主动脉吻合器进行静脉桥近端吻合的总结,探讨主动脉吻合器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10月,该中心在32例冠脉搭桥手术中使用主动脉吻合器(包括St.JudeMedicalSymmetryTM主动脉吻合器和MedtronicSpyderTM近端吻合器)进行静脉桥近端吻合,平均年龄(67.9±5.59)岁。这些患者均在术前或术中被确定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升主动脉钙化或粥样斑块形成,术中不能钳夹升主动脉侧壁。吻合完成后采用血流测定行血管桥流量测定。结果32例患者共使用主动脉吻合器搭桥68根,均操作顺利,无1例发生近端吻合口漏血。测量血管桥平均流量(23.5±13.0)mL/min。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中风、失语、意识障碍等。结论主动脉吻合器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静脉桥近端吻合装置,由于无须钳夹主动脉和特殊的结构设计,大大减少了主动脉壁斑块脱落导致栓塞的危险性,在搭桥手术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