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61.
目的 探讨进展期结直肠腺瘤(ACA)及高危腺瘤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经内镜下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患者4573例(10653枚腺瘤),根据腺瘤直径大小、是否有绒毛结构形成或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分为进展期腺瘤组(1205例患者,1619枚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组(336...  相似文献   
62.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诊,但目前关于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多以回顾性或观察性为主,相关指南及共识也发布较晚,临床中针对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治尚不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治规范。本文将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及指南,从患者评估及内镜、介入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对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3.
背景目前幽门螺杆菌(H.pylori)耐药率逐年上升,其根除率逐年下降,亟需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探索改良铋剂三联疗法根除H.pylori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和治疗的H.pylori感染患者3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组(EBA组)和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组(EBAT组),每组180例。EBA组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g/次、2次/d,疗程14 d。EBAT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规格:20 mg/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20 mg/次、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300 mg/次、2次/d,阿莫西林1 g/次、2次/d,四环素750 mg/次、2次/d,疗程14 d。治疗结束4~8周后行13C/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阴性者判断为H.pylori根除成功。比较两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259例(EBA组138例,EBAT组121例),复治患者101例(EBA组42例,EBAT组59例)。EBA组治疗完成率为83.3%(150/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12例,复治患者完成38例);EBAT组治疗完成率为86.7%(156/180,其中初治患者完成104例,复治患者完成52例)。两组患者治疗完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4,P=0.376)。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9.6%(96/1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0.2%(97/121),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13,P=0.116);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85.7%(96/11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93.3%(97/104),两组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5,P=0.072)。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按照意向性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54.8%(23/42),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72.9%(43/59),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78,P=0.058);按照符合方案集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EBA组H.pylori根除率为60.5%(23/38),EBAT组H.pylori根除率为82.7%(43/52),两组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根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6,P=0.019)。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94例,EBAT组87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3%(83/94),EBAT组为92.0%(80/87),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97,P=0.639)。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中,EBA组治疗前有症状者35例,EBAT组44例,EBA组症状改善率为88.6%(31/35),EBAT组为75.0%(33/44),两组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53,P=0.308)。结论对于H.pylori感染初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疗法的H.pylori根除率及症状缓解率不劣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可考虑作为新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对于H.pylori感染复治患者,改良铋剂三联方案症状缓解情况与标准铋剂四联方案相似,但H.pylori感染根除率明显更低,因此,改良铋剂三联方案不适用于复治患者的补救。  相似文献   
64.
马亮  严海琳  肖雪  杨锦林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21):2589-2596
背景 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在应激状态等刺激下易发生消化道出血(GIB),反过来GIB严重者可诱发IHD。IHD合并GIB患者面临的死亡风险比单一的IHD或GIB患者更高。季节及气温可能增加IHD合并GIB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的 探讨IHD合并GIB的季节分布特点及其与气候温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IHD合并GIB住院患者7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史、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史、抗凝药物应用史、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及入院时间、IHD类型(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GIB部位(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和不明原因GIB)、离院方式(死亡结局)。从成都市气象局获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市的气象信息:月平均高温、月平均低温、月平均气温、月温差。根据气候学通用的季节划分方法,结合成都地区的气象特点划分四季:春季(3—5月份)、夏季(6—8月份)、秋季(9—11月份)和冬季(12月—次年2月份)。分析IHD合并GIB患者的季节住院比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季节发病情况、出血部位季节发病情况、死亡的季节情况。 结果 IHD合并GIB患者平均年龄(72.8±11.3)岁;男493例,女237例,男、女性别比为2.08∶1。男、女性70~79岁年龄组的占比较高,分别为35.29%(174/493)和39.66%(94/237)。每年7—8月的气温最高,12月、1月的气温最低,每年春季的温差变化大。冬、春季患者住院比例高于夏、秋季(58.8% vs 41.2%,χ2=3.907,P=0.003)。与夏、秋季节相比,春季IHD合并GIB患者住院比例升高(χ2=2.912,P=0.020;χ2=2.567,P=0.033);与夏季相比,冬季IHD合并GIB患者住院比例升高(χ2=2.191,P=0.03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IHD合并GIB患者住院人数与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s=-0.280,P<0.05),与月温差呈正相关(rs=0.260,P<0.05)。与夏、秋季节相比,冬季IHD合并GIB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升高(χ2=3.755,P=0.006;χ2 =3.167,P=0.013);春季IHD合并GIB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较夏、秋季高(χ2=3.108,P=0.015;χ2=2.520,P=0.036)。与夏、秋季节相比,冬季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升高(χ2=2.963,P=0.018;χ2 =2.528,P=0.035);春季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夏、秋季高(χ2 =3.056,P=0.016;χ2=2.620,P=0.031)。与夏、秋季节相比,冬季下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升高(χ2=2.773,P=0.024;χ2=2.973,P=0.018);春季下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夏、秋季高(χ2=2.757,P=0.025;χ2=2.957,P=0.018);冬季不明原因GIB的发病率高于夏季(χ2=2.449,P=0.040)。与春、夏、秋季相比,冬季IHD合并GIB患者的死亡率高(P<0.05)。 结论 IHD合并GIB患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其发病受季节及气象因素中月平均气温和温差的影响,月平均气温降低或温差增大增加了IHD合并GIB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GIB和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65.
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锦林  吴俊超  郭震 《华西医学》2003,18(4):535-536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83例、良性患者59例进行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和CA199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变化幅度。结果:同时检测四种标志物在恶性消化系肿瘤组出现二项及二项以上阳性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四种标记物均有升高,但幅度明显低于恶性组。结论: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弥补单项检测不足,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直肠类癌是一种少见嗜银细胞瘤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术前诊断较困难。现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1 990 - 1 998年诊断的 1 2例直肠类癌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7~ 71岁 ,平均 48 3岁。病程 5个月~ 4年 ,平均 2 5年。临床表现 :不规则腹泻 7例 ,轻度血便 3例 ,肛门疼痛 2例 ,肛门坠胀感 5例。无一例皮肤潮红、哮喘、心脏杂音等类癌综合征表现。1 2 诊断  1 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而确诊。经肠镜活检诊断为类癌 7例 ,误诊为直肠息肉 3例 ,直肠腺瘤 1例 ,直肠憩室 1例。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67.
色素内镜在电子结肠镜中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肠镜下应用色染料或色素可增强病变的定位和特征,有利于发现早期结肠肿瘤,且对于内镜下治疗有帮助,采用普通和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对于结病变的发现和性质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色素内镜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7月在内镜中心拟作内镜下息肉切除的病例81例,117个息肉,分别采用普通结肠镜和放大镜下结合结合0·4%靛胭脂染色采用按工藤分类法进行分类,预测其病理类型,对于不能分类者再采用0·2%甲酚紫染色进行分类,然后行息肉电切后全部送病理活检,将病理结果与内镜下预测对比,分析色素内镜的临床价值。结果:普通电子镜采用靛兰胭脂红染色后所有息肉清晰显示其形态和边界,明显优于染色前。放大肠镜靛胭脂染色对64例87个息肉按工藤分类法进行分类,17例30个息肉靛兰胭脂红染色无法分类,采用0·2%的甲酚紫染色分类,其中Ⅰ型11个,Ⅱ型27个,Ⅲ型46个,Ⅳ型25个,Ⅴ型8例。与病理结果对比,息肉表面腺管开口为Ⅰ、Ⅱ型的的38例病变中全部为增生性息肉,Ⅲ型46个中ⅢL1型33个,管状腺瘤28个,管状绒毛腺瘤5个,ⅢL2型13个,管状腺瘤11个,管状绒毛腺瘤2个,本组未发现现Ⅲs型息肉。Ⅳ型25个中绒毛管状腺瘤15个,绒毛腺瘤8个,灶性癌变2个。Ⅴ型8例,Ⅴ1型3个,ⅤN型5均为腺癌。普通电子肠镜结合色素内镜发现息肉的能力优于普通电子肠镜,对于表面腺管开口的识别靛胭脂染色对ⅢL型,Ⅳ型,Ⅴ型腺管开口有较好的识别能力,明显优于普通电子肠镜,但是对于Ⅰ型、Ⅱ型的鉴别能力差。染色结合放大镜能较好地区分各型,腺管开口的类型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与病理类型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①普通肠镜结合色素内镜能提高发现结肠息肉敏感性,对于早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价值。②放大肠镜结合色素内镜能清晰显示病变表面结构和腺管开口,对于肿瘤与非肿瘤的鉴别诊断接近病理诊断,对于早期癌的发现有很高的价值,值得更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足部溃疡可由多种病因导致,明确其病因对于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少见的嗜中性皮病,且常伴系统性疾病,起病初期表现为炎性丘疹或脓疱,后迅速进展为疼痛性溃疡,易与局部感染性疾病、糖尿病足等混淆,但治疗方案完全不同。因此,临床早期及时诊断至关重要。本文报道了1例以巨大足部溃疡为表现的坏疽性脓皮病伴克罗恩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不良预后定义为住院期间入住重症监护室和/或死亡的复合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885例老年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中位年龄72.00岁,其中男性517例,女性368例),包括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3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449例。住院期间老年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为13.22%(117/885),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高于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P<0.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 血红蛋白(P<0.001)、尿素氮(P<0.001)、血肌酐(P<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P<0.001)、输注红细胞(P<0.001)、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P<0.001)和输注血小板(P<0.001)是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上消化道出血(P<0.001)、入院时休克指数>1(P=0.001)、入院时INR越高(P=0.0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P<0.001)均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入院时INR>1.5显著增加患者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P<0.001)。   结论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预后比下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更差。在调整年龄和出血部位后,入院时休克指数>1、入院时INR>1.5和住院期间输注FFP是老年消化道出血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提高对该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分析 2 6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生化、免疫学及病理学等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中女性 2 4例 ,确诊时的平均年龄为 (5 9.3± 1.6 )岁。症状以黄疸最为多见 (76 2 % ) ,其次为皮肤瘙痒 (5 3 8% )和乏力 (5 0 % ) ,10例患者 (37 7% )合并腹水 ,7例患者 (2 6 9% )食道静脉曲张 ,5例患者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19 2 % ,其中 3例干燥综合症 ,2例Graves病 )。所有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胆红素水平明显升高 [分别为 (5 2 3 1± 72 6 )U/L、 (75 9 0± 2 0 4 7 1)U/L和 (2 90 0± 5 0 8) μmol/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水平呈轻至中度升高 [分别为 (10 1 6± 2 7 1)U/L及 (197 8± 39 6 )U/L],患者血清IgM升高 (3 9± 0 4 )g/L ,行线粒体抗体检查者 81 8% (18/ 2 2 )阳性。结论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主要累及中年女性 ,血清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升高、抗线粒体抗体阳性、血清IgM升高有助于诊断本病 ,肝活检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及组织学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