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0篇 |
免费 | 37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8篇 |
临床医学 | 21篇 |
内科学 | 70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综合类 | 114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30篇 |
中国医学 | 4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若干生物化学和分子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一项临床研究[1] 提示,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为33.4 % ,其中8%为视网膜黄斑变性,3%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有趣的是,另外一项研究提示有7%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便已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 ] 。这篇综述总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些细胞学和分子学发病机制。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NPDR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微动脉瘤、点状出血、静脉迂曲扩张、硬渗、软渗等。P…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消胀贴神阙穴贴敷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2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脓毒症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及改善胃肠道动力等西医基础治疗。根据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寒热错杂,清浊相混"证候特点,治疗组加予消胀贴神阙穴贴敷。疗程共7天,观察治疗后72 h及治疗后7天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72 h,治疗组总有效率55.0%,对照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治疗组总有效率76.7%,对照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F=119.08,P=0.000;对照组F=14.2,P=0.000),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05,P=0.000)。结论消胀贴神阙穴贴敷可有效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症状。 相似文献
63.
2010年3月14日,亚特兰大,在第59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NAVIGATOR研究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在历经8年之后,正式公布了其研究结果。本文就NAVIGATOR研究及其最新研究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4.
2010年3月14日,亚特兰大,在第59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NAVIGATOR研究作为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在历经8年之后,正式公布了其研究结果.本文就NAVIGATOR研究及其最新研究结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探求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入住广安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36例,于入院24 h内的第1个清晨测定PCT,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PCT水平并归纳中医证型,比较不同证型间PCT水平的差异。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及PCT水平均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证患者病死率最高,阴阳两虚证患者PCT水平与痰热闭肺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PCT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与痰湿瘀滞证患者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中医辨证分型为阴阳两虚证患者PCT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6.
67.
应该说随着糖尿病知识日益普及,在临床上接诊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明显减少。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些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不规律,血糖控制不稳定、波动很大,甚至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今天,会诊中心的杨主任就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一位急诊患者,血糖高达27.16mmol/L。让我们一起听听这段医患之间的对话,看看患者李力是如何从糖尿病危象——酮症酸中毒转危为安的。 相似文献
68.
69.
谷赖胰岛素或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谷赖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对糖尿病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包括4周的导人期和12周的治疗期.2007年2月至2008年6月共人选糖尿病患者484例(1型34例,2型450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为6.5%~11.0%,之前已接受连续3个月的胰岛素治疗.按3:1随机给予谷赖胰岛素(363例)或赖脯胰岛素(121例)每日3次联合甘精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HbA1c、血糖变化及低血糖发生情况和治疗满意度.组间数据比较采用ANOVA方法.结果 治疗12周后,谷赖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组HbA1c分别由8.7%±1.2%降至7.9%±1.0%及由8.8%±1.2%降至7.9%±1.0%(组内治疗前后比较,t=- 12.55、-8.88,均P<0.05).两组空腹血糖(FPG)分别由(8.6±2.8)mmol/L降至(7.7±2.5)mmol/L及由(8.6±2.5) mmol/L降至(7.8±2.2)mmol/L(组内治疗前后比较,t=-6.55、-2.98,均P<0.05).谷赖胰岛素组标准餐后2h血糖(2 h PPG)由(10.6±3.8) mmol/L降至( 10.2±3.7) mmol/L(t=-2.07,P<0.05);赖脯胰岛素组2 h PPG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 10.9±4.0)mmol/L降至(10.4±3.5) mmol/L,t=-1.37,P>0.05].治疗12周期间,谷赖胰岛素组和赖脯胰岛素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3.9% (123/363)和34.7% (42/121).治疗前后谷赖胰岛素组和赖脯胰岛素组治疗满意度总评分分别由29±5升至31±5及由29±5升至31±4(组内治疗前后比较,t =6.81、4.21,均P<0.05).结论 谷赖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满意度相似. 相似文献
70.
对于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友,要说服他们接受胰岛素治疗,往往是一件让许多医生都很头疼的事。原因就在于这些病友心中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但却非常错误的观念:胰岛素是“鸦片”,打上之后就再也离不开了。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绝对不能产生胰岛素,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后,仍能撤掉胰岛素。因此胰岛素治疗完全是因为病情的需要而定,而且胰岛素是正常人体激素,所以说开始胰岛素注射是您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