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价值。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行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156例,无须放置肋骨撑开器,不牵开肋骨,基本操作顺序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相同。肺癌病人均清扫淋巴结。结果本组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手术时间(166±58)min,术中出血(210±108)ml,术后住院时间(8.3±3.0)d。术后病理诊断:肺部良性病变28例(17.9%),其中隐球菌感染16例,结核球7例,肺不张5例;肺部恶性肿瘤128例(82.1%),其中细支气管肺泡癌72例,腺癌26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合并腺癌17例,鳞癌13例。156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3个月:28例良性疾病无远期感染性并发症;12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3年内发生远处转移6例,主要为脑、肾上腺转移;无死亡病例。结论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研究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移植治疗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集香猪髂骨骨髓,用密度梯度法和贴壁分离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MSCs,通过细胞表面标记(CD34、CD44、CD71、Ⅷ因子和desmin)成份鉴定;H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GF)+MSCs共培养并检验HGF对MSCs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经左胸冠状动脉回旋支放置Ameroid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香猪模型,将40只小型香猪采用随机对照分为5组(n=8),于缺血心肌处分别注射5×106/ml MSCs+4×109pfu 200μl AdHGF(MSCs+AdHGF组)、4×109pfu 200μl AdHGF(AdHGF组)、5×106/ml MSCs 200μl(MSCs组),4×109pfu 200μl AdNull(AdNull组)和生理盐水1 ml(对照组)。治疗4周后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心肌灌注检查及心肌凋亡细胞等检测。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记CD44、CD71阳性,CD34、Ⅷ因子、desmin阴性;增殖细胞抗原(PCNA)蛋白表达显示HGF具有较强刺激MSCs增殖分化作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经治疗后MSCs+AdHGF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测缺血区新生血管数MSCs+AdHGF组较AdHGF组、MSCs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显示MSCs+AdHGF组左室心肌增厚、灌注明显改善,运动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HE染色血管密度,MSCs+AdHGF组明显高于AdHGF组和MSCs组[(39.4±1.2)个/HPF vs.(36.5±1.4)个/HPF、(34.5±1.7)个/HPF,P<0.05];心肌TUNEL染色法检测,MSCs+AdHGF组、AdHGF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MSCs组(P<0.05)。结论 MSCs+AdHGF联合具有促进慢性缺血心肌新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等作用;MSCs+AdHGF联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作用较单纯HGF或MSCs移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43.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肺腺癌中的表达,观察其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83例人肺腺癌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133的表达,结合患者性别、淋巴转移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研究CD133的表达与患者相关资料的关系。结果:83例患者中CD133阳性率为81.9%,同时具有表达的不均一性,阳性表达者其表达强度也不同。其表达与患者淋巴转移(χ2=14.01,P<0.01)、病理分化程度(χ2=9.67,P<0.01)及5年存活率(χ2=3.95,P<0.05)相关,与性别(χ2=2.70,P>0.05)、吸烟指数(χ2=0.09,P>0.05)未见相关性。结论:CD13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具有普遍性和不均一性,高表达患者淋巴转移率高,病理分化差,5年存活率低。CD133的表达对判断肺腺癌临床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收获CD133+肺腺癌细胞并评估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 从13例新鲜肺腺癌组织中收获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并进行Transwell侵袭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等对比研究,观察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的差异.结果 13例中有10例发现CD13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3.12%,CD133+和CD133-细胞在侵袭性、致瘤能力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CD133在人肺腺癌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CD133+较CD133-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致瘤能力.  相似文献   
45.
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巨大纵隔肿瘤的临床经验 ,探讨其外科治疗及预后。 方法  15例巨大纵隔肿瘤患者中经右胸切口 7例 ,胸骨正中切口 5例 ,左胸切口 3例 ;其中 2例术中运用体外循环 ,2例行血管成形术。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辅以放疗、化疗 ,预后良好。 结论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治疗困难 ,手术切口、术中操作技术、肿瘤有无外侵对肿瘤切除起主要作用 ,体外循环的运用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左房内径大小对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患者16例,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采用心外膜标测技术测量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和波长指数(WLI),并与左房内径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房颤患者左房内径和右房压力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患者(P<0.05),左房内径与AERP和WLI呈负相关(r=-0.882和-0.745)。结论:风心病慢性房颤左心房扩张影响心房的电生理特性,提示左心房的扩张引起心房结构重构,并影响心房的电生理重构而导致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47.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的经验,降低误诊率,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州总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收治的2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诊治手段。结果27例肺隔离症患者中,术前确诊仅有18例,误诊为肺部良性肿瘤3例,肺脓肿3例,支气管扩张2例,纵隔肿瘤1例。行外科切除的患者有19例,其中13例经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均无复发;行支气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术8例,其中再发咯血1例来院行手术治疗。结论外科治疗是目前肺隔离症治疗的主要方法。围手术期积极控制感染对治疗的成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流式分选得到CD133(+)人肺腺癌细胞并评估其干细胞特性.方法 取10例新鲜人肺腺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收获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通过实验观察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在侵袭性、成瘤性及化疗耐药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10例中有8例发现CD13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最高为13.12%,CD133(+)和CD133(-)细胞在侵袭性、致瘤能力及对化疗药物的耐受能力上有明显差异.结论 CD133(+)较CD133(-)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致瘤能力及耐化疗能力,可能富集肺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56岁。因发现右胸壁肿块进行性增大1年,加剧1月伴疼痛于1996年11月入院。查体:双锁骨上淋巴结不肿大,右侧胸壁腋中线第8~9肋处可见7cm×6cm的半圆形肿块,质硬、压痛、固定。胸部X线片及CT片均示右侧胸壁实质性肿块,局部肋骨破坏,右肺...  相似文献   
50.
曲霉菌感染是肺移植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20%~40%,病死率超过70%,我院于2002年4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双肺移植1例,术后并发肺曲霉菌感染,患者存活41天,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