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杨翔  郎韧  贺强  陈大志  李宁 《腹部外科》2004,17(6):324-326
目的 探讨肝肾序贯移植和同期联合移植的手术难点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2例肾移植术后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的病例实施肝移植 ,并对 1例巨大多囊肝、多囊肾的病例实施肝肾联合移植。结果  2例肾移植术后实施肝移植的病例 ,其中 1例因术后肾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另 1例术后肝、肾功能良好 ,现已存活 1年。肝肾联合移植病例术中采用肝后腔静脉直接阻断法 ,使重达 10kg的巨大病肝得以顺利切除 ,并采用腔静脉成型术完成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后免疫方案采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下的以FK5 0 6、霉酚酸酯 (MMF)和激素的三联用药 ,肝、肾功能恢复良好 ,现为术后 6个月。结论 序贯性肝肾移植在术前应该准确评估移植肾功能 ,如果移植肾功能不良 ,应果断选择实施肝肾联合移植。肝后下腔静脉直接阻断法在实施巨大病肝切除时具有较大优势。肝肾联合移植术中及术后建议采用达利珠单抗免疫诱导下的免疫三联用药。  相似文献   
102.
弥漫性脑干胶质瘤(DIPG)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尽管经过国内外学者几十年的不断努力,但这种疾病一经诊断其病死率仍为100%。由于脑干内布满重要神经核团和纤维,周围血管众多,且脑干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所以手术不能给患者带来好处,往往可能加重神经废损。越来越多的化学疗法(化疗)同样被证实对提高DIPG的预后并无帮助,其中包括常规用于幕上胶质瘤的标准化疗药物替莫唑胺。目前国际认可的标准治疗方案是传统的放射治疗,但治疗效果也仅限于暂时缓解症状。最新的研究利用全基因测序将DIPG细分为3种分子亚型(H3-K27M、silent、MYCN),使人们在认识该疾病上又有了更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3.
OA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OA患病率明显增加, 疲劳是其除疼痛外最常见症状之一, 对患者生命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医务人员应早期有效识别患者疲劳症状以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本文广泛查阅文献, 梳理了国内外OA患者疲劳评估工具的基本情况, 应用情况, 优势和局限性, 为相关学者开展更深入研究提供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B细胞恶性肿瘤美罗华(rituximab)治疗后复发伴CD20抗原表达丢失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滤泡型小裂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经美罗华治疗后转变为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于1987年以左侧腮腺区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1988年行左侧腮腺区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滤泡型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先后进行了50个疗程的“COP、OP”方案化疗及短期局部放疗。1998年出现白细胞升高及淋巴细胞百分数升高,骨髓穿刺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因白细胞急剧增高多次使用“美罗华”治疗,2014年3月患者出现咽喉部不适,行会厌部取检,诊断为右侧舌根部CD20阴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过3个疗程的“mini-CHOP”治疗及2次“美罗华”治疗后右侧会厌部肿块消失,2015年5月再次出现右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经活检诊断为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美罗华治疗恶性B细胞淋巴瘤后CD20抗原表达丢失在临床中并非罕见,建议临床中对于美罗华治疗复发或不敏感的病例重新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免疫标记,必要时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以免误诊,并可对复发病因的药物调整起到的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106.
正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医学已从单病诊疗转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由于老年人多器官功能下降,共病现象普遍存在,常常需要多重用药,而个体化治疗可以使老年病人应用少而精的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对老年人脏器功能的影响。心血管疾病具有复杂多变性,往往是导致老年人致死的重要原因。本文从老年病人几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来探讨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1高血压个体化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有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  相似文献   
107.
穿刺式空肠造口术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中穿刺空肠造口在肝移植受体中的应用 ,以便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 方法 :对 5例有适应证的肝移植病人 ,选用Flocare可裂式空肠穿刺造口管 ,于手术结束前 ,在距Treitz韧带约 2 0cm处作穿刺 ,使导管在肠壁内潜行 4~ 5cm后进入肠腔 ,再固定于腹膜壁层上 ,并于术后第 1天经空肠造口管给予肠内营养。 结果 :术中经空肠穿刺 ,放置造口管时间为 (9.2± 2 .3)min ,造口管应用良好 ,分别于术后 1 4~ 4 6天拔除。 5例病人中有 1例发生导管堵塞 ,在介入引导下用导丝予以疏通后重新应用。本组中未发生其他与空肠造口有关的并发症。 结论 :经穿刺式空肠造口置管可作为某些肝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8.
顽固性中上腹痛:胰腺体尾部癌的报警症状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红十字朝阳医院100020杨翔,贺强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公卜升趋势,但胰腺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却十分缓慢,尤以一产期诊断电为困难。在胰腺体尾部癌的筛选检查中,对报警症状的认识,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患者男,43岁。因头晕.呕吐半月余,于1982年6月7日入院。体检:体温37.5℃,神志清楚,反应稍迟钝,对答切题,查体合作。表浅淋巴结未触及。左额部有叩痛。眼球活动正常。双侧瞳孔大小正常、等大等圆、对称、对光反应好。视力:左0.9,右1.5。眼底:双视乳头境界模糊水肿。颈硬,有抵抗。四肢活动好,肌张力正常。右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双侧克氏征(+)。化验检查:血  相似文献   
11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14例报告Reportof14CasesofTraumaticDelayedIntracranialHematomainBrairnlnjury黄斌,杨翔发,钱畅,谭卫(桂林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关键词颅脑外伤;颅内血肿;迟发性外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