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4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48篇
药学   45篇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了解广西仫佬人群中HIV辅助受体CCR5△32和CCR5-894C缺失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为评估该民族人群对HIV的遗传易感性和艾滋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97例仫佬族为研究对象,应用PCR和DNA测序等方法检测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结果:未发现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结论:由于未发现CCR5△32和CCR5-894C缺失突变体,推测仫佬族人群对HIV-1病毒感染可能具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2.
我院于1990年先后购进西南医用设备厂KB-500、KB-4002台X线机,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故障现象不断增加,现将这些故障现象与排除方法介绍如下:1故障现象一按下透视按钮控制台有mA指示,监视器有圆消隐,但无图像输出。分析及排除:控制台有mA指示,监视器有圆消隐,说明X线机与监视器正  相似文献   
103.
编辑:近来收到一些来稿,分别报道若干精神科较为罕见的病例,现将13个单位20位作者所写的12篇稿件综合如下。1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李传平:报告一例透明隔囊肿所致人格改变。患者系男性,21岁,未婚,于1997年4月入院。母孕期和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同龄儿无差...  相似文献   
104.
螺旋CT三维成像对骨盆及髋臼骨折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三维CT重建评价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患者的X线片、三维CT重建进行对比分析。对骨折进行分型,选择合适的方案。结果 通过X线平片确诊21例,漏诊3例(12.5%)。三维CT重建使24例均明确诊断,确诊率100%。并明确评价骨折形态和骨折移位方向,21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结论 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骨盆及髋臼骨折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估计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入径,准确复位,合理固定,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分析头孢类药物引起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资料,为诊断和治疗头孢类药物所致溶血性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例头孢类药物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一般临床表现、诊疗经过、发生时间和转归等。结果: 6例输注头孢类药物后在不同时间出现面色苍黄、血尿、重度和极重度贫血等临床表现,同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标准,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碱化尿液、输注洗涤红细胞、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后,5例好转后转科治疗出院,1例因入院之前休克时间较长、溶血危象、严重酸中毒,脑组织等多器官不可逆缺氧缺血损伤导致死亡。结论: 头孢类药物能产生药物性溶血反应,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能会加速溶血反应,且在首次用药及用药数天后均能发生,使用时应密切关注临床表现,避免不良反应特别是溶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与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PAH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1~22个月),定义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全因死亡、心肺移植为终点事件。根据随访结果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NLR预测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探讨影响PAH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终点事件患者的男性占比、中性粒细胞、NLR、N末端脑钠肽前体、尿酸、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均显著高于无终点事件患者(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NLR与CRP呈正相关(r=0.490,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截断值为2.72时预测PA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5.0%和73.8%,曲线下面积为0.765。NLR<2.72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NLR≥2.72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HR=11.476,95%CI:3.26~40.4)、NLR(HR=3.657,95%CI:1.117~11.973)均是P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NLR提示PAH患者预后不良,是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在儿童急性中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2017年所有进行CBP治疗的中毒病例,进行汇总,分析其疾病谱、治疗模式、耗时、不良事件、疗效及费用等特点。结果:本研究一共收集53例,进行CBP治疗共计158次,平均每例进行CBP 2.98次。最小体重11 kg,治疗时间最长24 h,平均时间4.64 h。好转50例,占94.34%,死亡3例,占5.66%。治疗过程发生不良事件共8例,发生率15.09%,主要有低血压、过敏性皮疹、置管及管路凝血、滤器凝血。结论:CBP技术可以清除患儿血液毒物,纠正因毒物对机体造成的内环境紊乱,有效降低因中毒致死及致残,是抢救儿童急性中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8.
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获得内皮祖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从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EPCs)的方法以及EPCs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分别采用常规方法(A组)和序列黏附法(B组)培养,A组细胞于接种第4天洗去未黏附细胞然后隔日换液1次;B组细胞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两组细胞均在7 d后计数早期克隆,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及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胶原凝胶细胞种植实验测定体外血管生成功能.结果 早期克隆数目的 获得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序列黏附法获得晚期克隆数目显著增加(P<0.05),且B组的早期克隆细胞表达CD3显著减少(P<0.05).晚期克隆形态不同于早期克隆,在培养21~28 d出现,其组成细胞与早期克隆相比CD45、CD14表达显著减少(P<0.001)而CD146表达明显增加(P<0.01),只有晚期克隆再种植可形成第二代内皮细胞克隆,并具有体外血管生成功能.两种克隆的构成细胞在结合植物凝集素和摄取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培养条件下可形成早期克隆和晚期克隆,早期克隆属于单核细胞系列,无内皮分化功能;晚期克隆细胞具有EPCs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应用序列黏附法可显著提高晚期克隆获得率.  相似文献   
109.
胫骨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临床上最常用的三种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的评估 ,确定哪一种治疗方法更合理化。方法自 1994~ 1998年采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 ,自动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治疗各种新鲜胫骨骨折 5 82例。结果经术后平均 1年 8个月的随访 ,三种方法治疗胫骨骨折 ,骨折愈合的时间 :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愈合稍快平均为16 .2周 ;②带锁髓内钉愈合时间平均为 16 .4周 ;③自动加压钢板愈合时间平均为 2 0 .6周。结论 ①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各类新鲜胫骨骨折的疗效稍优于其它两种内固定 (自动加压钢板和带锁髓内钉 ) ;②手术操作简单 ,适应症广 ;③并发症少 ,无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 ;④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鼻中隔气房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方法 随机抽取2002年1月~2008年1月173例患者所做鼻窦CT资料,观察其CT影像学特点,回顾分析鼻中隔气房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在173例患者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影像学资料中,有19例患者存在着鼻中隔气房,气房部位均在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部位,鼻中隔软骨部未发现气房,根据气房在鼻中隔位置,发现气房位于鼻中隔上部者8例,中部者11例.与鼻中隔气房相关疾病共有7例:鼻中隔气房炎症3例,气房壁骨折2例(伴脑脊液鼻漏1例),气房胆固醇肉芽肿1例,鼻中隔气房囊肿1例.结论 鼻中隔气房是鼻中隔筛骨垂直板部位异常气化引起的一种解剖变异,其解剖学特点在临床上可以引发一些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