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10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线粒体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中,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系统)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一些重要的代谢通路,维持细胞的钙、铁离子平衡,以及参与其他生命活动的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TMT)进展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超声测量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的IMT,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IMT进展的情况,随访5年后复查IMT。结果基线状态下rs2071023位点不同基因型(CC,CG,GG)各组年龄、IMT、BM[、FPG、HbAlc、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后随访患者中有16例失访或指标不全,共105例患者,与基线比较随访5年后颈动脉IMT增厚(0.84 mm比0.92 mm,P=0.004)。按rs2071023基因型分组,结果发现CC基因型组颈动脉IMT在随访5年后增厚(0.86 mm比0.97 mm),不同基因型对IMT增厚的贡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CC基因型可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关  相似文献   
123.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范畴.痰瘀互阻是胸痹中较为常见证型,其表现为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等.仝小林院士认为此类患者以痰瘀互结为态,是痰、瘀两种状态的叠加,痰浊内生与血脉淤滞两者相互影响,使病情逐渐加重,并以心血管拘挛堵塞为靶,需治疗上行气解郁...  相似文献   
124.
探讨微量硫(S)对铁锰(Fe-30Mn)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的影响。锻造成分为Fe-30Mn-0.05S (wt.%)和Fe-30Mn的铁基合金。三电极体系中测量样品的开路电位。利用电化学测试、体外浸泡、凝血实验检测2种合金的降解速度、溶血率及血小板黏附及情况。结果显示,与Fe-30Mn合金(0.10 mm/年)比较,Fe-30Mn-0.05S合金在0.9%NaCl溶液中降解速率增快,约0.14 mm/年。Fe-30Mn-0.05S合金的溶血率(2.11%)稍高于Fe-30Mn合金(2.04%)。与血小板接触30 min、180 min后2种合金均未出现血小板黏附。因此认为Fe-30Mn-0.05S合金显示出良好的降解性能和血液相容性,在可降解心血管支架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5.
杨泽  刘洪兴 《卫生研究》1989,18(5):13-15
本文采用Occhipintis数学模型和人体测量学方法,对90名坐位作业工人静力紧张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1)男性工人的第三腰椎以上身体各解剖节段体重和臂支撑地面反应力均明显大于女性;(2)男性的臂支撑力占体重的百分比,要比女性大约5%;(3)不同性别的腰背肌静力紧张时张力相近似,L_(3~4)椎间盘的压力也无明显差别;(4)腰背肌张力(F_mL_3)和腰椎间盘压力(PL_3)随年龄增加而改变。本方法简便、易行、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构建适用于评估和校准人类生物学年龄的表观遗传学时钟模型。方法:于2019年7月1日至11月30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长寿队列选取186名研究对象,于2020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体检人群选取124名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家族疾病史等资料,通过体格检查测量对象的心率和血压,...  相似文献   
127.
北京市2型糖尿病高危险年龄人群危险因素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调查并分析北京市高危险年龄人群2型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方法:①于1997-08/1998—08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4个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354人。均对调查项目知情同意。②依据“我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操作手册”【卫生部老年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1997)】,调查纳入对象的性别、年龄、2型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病史及有关干预治疗措施、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它患病史、吸烟状况、饮酒状况、体力活动、强度、脑力活动强度、业余运动强度等。③用统一的方法测量纳入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体质量(kg)/身高(m)^2。④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纳入对象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⑤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r和t检验,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指标。 结果:①共纳入2型糖尿病高危险年龄常住居民2354人,资料完整者2186人(2型糖尿病患者231人,糖尿病减低者268人,血糖正常者1687人)进入结果分析。②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患者年龄、腰围、臀围、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收缩压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0.05—0.01);体质量和舒张压差异不明显。③18个分析因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城乡、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高血压和职业性体力劳动8个因素在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者间差异明显(P〈0.05—0.01);其中职业性体力劳动OR=0.7262,为保护因素;其余7个因素OR=1.0116-2.7385,为危险因素。④18个分析因素与糖耐量低减的关系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腰围、收缩压、高血压、体质量指数5个因素在糖耐量低减患者与血糖正常者间差异明显(OR=1.226-1.896,P〈0.05-0.01)。 结论:北京市2型糖尿病高危险年龄人群中危险因素有7项,包括年龄增长、城市生活、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腰围、收缩压和高血压。因此有效地进行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控制已知的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将会有利于预防和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银川地区13-18岁青少年体重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方法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以及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银川市7619名13-18岁青少年的体质指数和血压进行了横断面的调查。结果在控制了年龄、性别、民族的影响后,13-18岁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219和0.207(P<0.01);并且随BMI的增大SBP和DBP也不断升高(P<0.05)。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患病率以及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随BMI值的增加而增高,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0.77%和3.19%,RR分别为2.20和9.11(P<0.05);不同年龄组中,与BMI正常组比较,超重、肥胖组的男、女性及汉、回族中高SBP率、高DBP率显著增高(P<0.05);不同体重组中,男性高SBP率、高DBP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汉、回族间无差别。结论银川地区13-18岁青少年的BMI与血压呈独立正相关,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9.
杨泽 《中国药店》2005,(9):18-18
2005年7月23日第一届PTO赢利模式成功经验交流会在江苏苏州召开.面对目前各地区连锁药店发展的困惑和疑虑,来自全国40多家连锁药店的老总齐聚一堂,共商对策.PTO现象为连锁药店在迷雾笼罩的路途上点燃了希望的亮光,大家对连锁药店未来的探索和争论贯穿于会议始终.  相似文献   
130.
孙飞  杨泽 《国际遗传学杂志》2007,32(1):203-207,217
2型糖尿病是由复杂机制导致的,在遗传病因学上可能有大量的微效易感基因.而在方法学上的最新进展,有助于确认这些遗传危险因素,并且理解这些相关基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可为解释和阐明2型糖尿病的遗传病理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并有助于指导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