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5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77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
目的 比较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CS患者476例.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应用抗血小板方案不同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组243例,阿司匹林100 mg/d联合替格瑞洛90 mg/bid组233例;以两组患者术前血尿酸值为基础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用药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血尿酸水平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8),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替格瑞洛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623、20.367、14.01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混杂因素后,口服替格瑞洛与口服氯吡格雷对ACS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影响仍有差异(β=-1.139,SE=0.249,Waldχ2=20.903,OR=0.320,95%CI 0.196~0.522);重复测量设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随着用药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用药组别与用药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6.201,P<0.05).结论 替格瑞洛组较氯吡格雷组对ACS患者血尿酸水平影响更大,导致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更高,在用药3个月时血尿酸水平达高峰,需要临床医师重视血尿酸管理,建议患者至少要在用药1个月及3个月时复查血尿酸水平,便于及时调整用药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合并3期压疮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门冬胰岛素30R控制血糖,甲钴胺注射液静脉滴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湿敷,局部喷涂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 FGF)。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冻干)联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使用麝香盐水浸液湿敷、藏红花盐水浸液涂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肉芽组织外观红润,生长迅速,抗感染能力强,缺失的表皮可以完全恢复,压疮完全愈合所需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压疮的中西医多药联合治疗肉芽生长速度快,创面愈合迅速,表皮恢复完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eritor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兔基底动脉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SAH组(n=12)、生理盐水组(n=12)和eritoran组(n=12).采用枕大池自体动脉血二次注血法建立SAH模型,生理盐水组用生理盐水等量置换脑脊液,SAH组置换脑脊液后立即注入等量自体非肝素化动脉血,eritoran组在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后立即静脉注射eritoran( 1.5 mg/kg).进行摄食情况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底动脉IL-1β、TNF-α和IFN-β mRNA表达.结果 Eritoran组进食评分[(1.20 ±0.41)分对(2.20±0.61)分;t=53.073,P=0.00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46±0.32)分对(2.60±0.08)分;t=306.431,P=0.001]、IL-1β [(1.22±0.48)对(2.38±0.06);P=0.000]、TNF-α[(1.39±0.07)对(3.32±0.21),P=0.000]和IFN-β[(1.51±0.08)对(2.18±0.05),P=0.000]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SAH组.结论 Eritoran可下调SAH兔基底动脉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和IFN-β mRNA表达,增加摄食量,减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4.
杨智勇  赵艳  崔晖  姜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2(11):1192-1194
目的:观察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面部切口愈合后1月内开始铒像素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5次,同时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对照组41例,仅使用硅凝胶软膏治疗,方法同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以温哥华瘢痕测量表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瘢痕的治疗效果。结果:瘢痕总评分均值:治疗组3.43±1.945,对照组4.37±1.593,t=-2.310,P<0.05;瘢痕色泽评分均值:治疗组1.09±0.919,对照组1.78±0.881,t=-3.359,P<0.05。结论:铒像素激光联合硅凝胶软膏预防面部术后瘢痕的效果,在术后6个月时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其中瘢痕色泽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硅凝胶软膏。  相似文献   
15.
神经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胶质瘤内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NGF(NeverGrowth Factor,神经生长因子)、BDNF(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脑胶质瘤内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肿瘤病理分级、实体肿瘤部位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70例胶质瘤和5例正常脑组织中NGF和BDNF的表达。结果NGF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内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级别胶质瘤之间阳性细胞表达率也有差异,分别是:I级16.56%,11.24%;II级32.45%,18.23%;III级40.91%,21.44%;IV级24.71%,15.39%,正常脑组织内的表达率为7.06%,5.98%,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NGF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率在不同部位胶质瘤内各不相同,分别为:颞叶42.57%,24.19%;顶叶35.62%,20.09%;小脑28.67%,16.17%;额叶21.45%,1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GF和BDNF在脑胶质瘤内高表达;NGF和BDNF阳性细胞表达与胶质瘤的病理级别、肿瘤部位有关;NGF和BDNF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切眉术与上睑皮肤松弛手术治疗的不同适应证及关系。方法 对各种类型的眉畸形,采用切眉术的方法治疗;对于上睑皮肤松弛,采用重睑法去皮术治疗;对既有眉畸形又有上睑皮肤松弛的情况,Ⅰ期行切眉术,Ⅱ期视情况行重睑法去皮术治疗上睑皮肤松弛。结果 选择组眉畸形、上睑皮肤松弛均得到矫正,术后眉、上睑均符合美学标准。结论 切眉术是治疗眉畸形的首选方法,对上睑皮肤松弛的治疗方法首选重睑法去皮术,针对不同的适应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分清主次,相互兼顾,才能达到校正眉、上睑皮肤松弛畸形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中存在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为成熟细胞表型的干细胞样细胞,对肿瘤发生、增殖、侵袭起关键作用。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培养法分离培养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参照神经干细胞培养条件,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增殖、分化并进行巢蛋白、CD133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诱导分化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O4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与结论:培养7-10d,可形成大量悬浮生长巢蛋白及CD133免疫阳性的神经球,经诱导分化后细胞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O4免疫阳性。提示星形胶质细胞瘤中存在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的肿瘤干细胞。CD133和巢蛋白是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重要的表面标记,可以用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干细胞的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单肺通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脑氧饱和度、肺顺应性、炎性应激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7月于本院诊治行肺叶切除术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麻醉处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七氟醚预处理(单肺通气前预先吸入1.0%~2.0%七氟醚30 min),比较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15 min(T1)以及双肺通气15 min(T2)3个时间点两组患者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2)、肺动态顺应性(dynamic lung compliance,Cdyn)、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氧化应激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 两组T0时刻左侧rSO2、右侧rSO2、Cdyn、ICAM-1、TNF-α、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刻左侧rSO2、右侧rSO2及Cdy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ICAM-1、TNF-α、MDA水平均显著高于T0时刻,且T2时刻水平显著高于T1时刻,观察组T1、T2时刻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T0比较,T1、T2时刻两组SOD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预处理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肺缺血再灌注患者局部脑缺氧状态和肺顺应性,减轻炎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淋巴结清扫(ELND) 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收治的因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淋巴结清扫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36~57岁,平均47.8岁。结果 21例中属Ⅰ、ⅡA、ⅡB及Ⅲ期者分别为3例(14.3%)、9例(42.9%)、8例(38.1%)和1例(4.8%)。R0切除者 18例(85.7%),R1切除者3例。切除淋巴结总数为14~43枚,平均为27.4枚;有淋巴结浸润者10例(47.6%)。平均手术时间为6.8 h (5~8.5 h),术中输血平均为5.6 U (3~8 U)。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5例(23.8%) 术后发生并发症;胰瘘3例(14.3%),胆汁漏 1例(4.8%),腹腔出血1例(4.8%),消化道出血1例(4.8%),顽固性腹泻2例(9.5%)。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中、低分化腺癌分别为6例(28.6%)、10例(47.6%)和5例(23.8%)。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38.1%和19.0%。结论 对可切除胰头癌选择性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并扩大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提高根治切除的比例及改善患者预后,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外伤性胰十二指肠损伤手术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年龄、术前/术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ISS、APACHEⅡ评分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的关系。结果47例病例中,腹部闭合性损伤占76.60%,开放性损伤23.40%,多发伤40.43%。胰腺损伤13例,十二指肠损伤28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6例。术前确诊率为53.19%,手术诊断率97.87%,确诊时间(7.85±3.17)h。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7.66%和8.51%。并发症组的术前/术中休克发生率、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发生率、确诊时间、ISS、APACHEⅡ评分分别为53.85%、38.46%、(9.78±2.16)h、20.92±8.11、10.32±3.16,无并发症组分别为11.76%、2.94%、(6.81±2.35)h、16.47±5.28、7.12±2.7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死亡组ISS、APACHEⅡ评分值分别为29.17±10.31、14.75±5.37,显著高于无死亡组的16.85±6.73、8.39±3.13(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在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具有其特点,综合分析有利于迅速明确诊断,休克、胰十二指肠联合损伤、确诊时间及高ISS、APACHEⅡ评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