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病变中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2月采用ESD方法治疗的40例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先行CT及超声内镜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行ESD治疗。结果本组40例病变中,食管病变10例,胃内病变30例,34例完整切除,4例借助圈套器切除。3例术中穿孔,其中食管病变1例,胃病变2例,术后出血2例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 ESD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缺点是操作时长,技术难度大,应由有经验的内镜医师开展。  相似文献   
62.
背景 国外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症状量表(IBDSI)可用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进行疾病活动的自我评价,但该量表目前尚未在国内得到验证。 目的 探究IBDSI评估IBD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IBD患者102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9例,克罗恩病(CD)患者43例。采用改良的Mayo评分评估UC病活动度,克罗恩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评估CD疾病活动度。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填写由本院消化内科医生翻译的中文版IBDSI。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CDIA评分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绘制IBDSI及其各子量表评分(包括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肠道并发症、全身并发症)评估UC、CD疾病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结果 59例UC患者改良的Mayo评分:临床缓解1例,轻度8例,中度46例,重度4例;IBDSI评分(26.27±15.16)分。43例CD患者CDAI评分:缓解期11例,轻度8例,中度22例,重度2例;IBDSI评分(26.95±16.19)分。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UC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与改良的Mayo评分呈正相关(P<0.05)。CD患者IBDSI总分、肠道症状评分、腹部不适评分、疲劳评分、全身并发症评分与CDAI评分呈正相关(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子量表评估UC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0.836、0.710、0.786(P<0.05);IBDSI及肠道症状、腹部不适、疲劳、全身并发症子量表评价CD疾病活动度的AUC分别为0.911、0.806、0.785、0.867、0.734(P<0.05)。 结论 IBDSI及各子量表评分与UC和CD的疾病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有助于初步判断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乳头气囊扩张时间长短对胆总管结石取石的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5例,随机分为短时气囊扩张组和长时气囊扩张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花费等。结果有48例患者成功入组,3例插管失败未能纳入研究,短时气囊组22例,长时气囊组23例,两组患者在结石大小、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总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成功率、取石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上长时气囊组明显优于短时气囊组(P0.05)。结论在行ERCP进行胆总管取石过程中,长时气囊扩张更有利于取石的成功率同时能减少术后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4.
新形势下,地市级公立医院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提升服务能力。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利用“工时测量法”合理配置医院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积极推动临床医学研究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项目,通过“名医工作室”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将学科排名考核评价体系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与科室绩效和科主任管理绩效挂钩,完善院内急救体系建设,推进医联体同质化管理,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等,医院区域影响力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淮安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65例(86.67%)以腹痛症状为首发症状,其中中上腹部50.67%、脐周18.67%、右下腹8.00%、右上腹4.00%、左上腹2.67%、全腹1.33%;腹痛之后出现皮肤紫癜症状者40.00%、恶心呕吐者占53.33%、粪潜血阳性34.67%;19例胃镜检查显示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17/19);1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12/12)和直肠、乙状结肠黏膜的充血、红斑(6/12)。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江苏汉族人群中IL-2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炎症性肠病及其表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178例炎症性肠病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 135例,克罗恩病(CD)43例]和134例健康对照,检测IL-23受体基因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 1805303、rs1343151、rs11465804、rs11209032、rs17375018、rs11465788)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UC、CD各临床表型的关联性.结果 rs 11805303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UC中为60.4%,高于对照组(50.4%),P=0.020.UC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炎活动性指数(UCDAI)即UC的严重程度相关,携带等位基因G的患者倾向于发生轻度UC.CD的基因-表型分析显示,rs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诊断年龄≤25岁的CD患者中明显高于诊断年龄>25岁的患者(41.7%比22.0%,P=0.050,OR=2.532,95% CI0.988~6.494);rs11805303位点的基因型与CD的诊断年龄、病变范围有关联性(P值分别为0.039和0.044);rs 17375018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发生肠外表现的几率较等位基因G携带者低(23.1%比46.7%,P=0.040,OR =2.917,95% CI1.027~8.283).结论 在江苏汉族人群中,rs11805303是UC的易感基因位点,同时rs11805303、rs17375018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UC、CD的临床表型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86例疑诊为胃异位胰腺患者住院接受ESD或STER,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胃异位胰腺54例,位于胃窦43例,胃底体交界7例,胃体4例;其中45例行ESD,9例行STER,完整切除率88.9% (48/54),余6例剥离后有少许组织残留.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1.9%,1/54),无术中及术后穿孔.术后随访1~ 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能完整大块地切除病变组织,能提供标本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是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STER可能为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8例UC活动期患者和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结果 UC患者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参与肠黏膜炎症的发生、发展,Foxp3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表达因子,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9.
某三甲医院立足自身实际,以问题为导向,以信息化为支撑,探索建立了一套医用耗材临床应用全流程管理的新模式,通过多部门联合遴选、规范采购流程、优化院内流通方式、精准病种成本管控、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开展科学合理评价、加强全流程监督等措施,实现住院次均费用基本持平,医用耗材精细化管理初见成效,促进了医用耗材的规范、科学使用,减轻了医保基金的运行压力和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提升患者CT、MRI检查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于2020年1—12月医院开展QCC活动前行CT、MRI检查的13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于2021年1—12月医院开展QCC活动后行CT、MRI检查的1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技师限时检查完成率、医师限时阅片完成率、预约检查等待时长、取片等待时长。结果 观察组技师限时检查完成率、医师限时阅片完成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约检查等待时长、取片等待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活动可有效提升患者CT、MRI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