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39.29%;共检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1株占68.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肠功能障碍时间、机械通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胰腺CT显示坏死等因素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2.
王宏刚  杨晓钟 《安徽医药》2020,24(11):2132-2135
肠道菌群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为疾病的发病机理、药物的作用机制、治疗的选择策略提供了突破口,揭示了肠道菌群研究的转化潜能。该文关注肠道菌群研究,突出我国在该领域的贡献,提出对菌群研究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33.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根据1992年米兰PHG共识会的定义,其特征为粘膜和粘膜下血管扩张而组织学无明显炎症改变。我院消化科对1996年4月至2000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6例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共检出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者42例,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1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明确的肝硬化病史,男8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5岁。肝炎后肝硬化89例,酒精性肝硬化10例,胆汁瘀积性肝硬化5例,血吸虫性…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及进展纤维化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关系。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内分泌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T2DM患者391例。根据肝脏B超分为T2DM合并NAFLD和T2DM未合并NAFLD组。根据肝纤维化指数分为肝脏纤维化低分险组及肝脏纤维化中高风险组。收集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和病史、实验室及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T2DM患者NAFLD及进展肝纤维化与OP的关系, 最后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糖尿病病程进行交互作用和分层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T2DM患者罹患OP风险及骨密度下降与NAFLD发生无统计学意义上差异(所有P>0.05)。调整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糖尿病病程后, 肝脏纤维化中高风险组T2DM患者髋部骨密度(β为-0.044, 95%CI -0.087~-0.001,...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扩张后再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回顾2015年6月至2021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因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于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探条扩张患者的病例资料, 根据是否进行过二次扩张分为单次扩张组及多次扩张组, 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层及平滑曲线拟合探讨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共997例患者纳入分析, 其中男性占68.4%(682/997)。患者中位年龄65(61, 70)岁, 狭窄距门齿中位距离为20(20, 22)cm, 中位狭窄直径为4(3, 5)mm, 中位初次扩张后直径为11(11, 13)mm。单次扩张组患者486例, 多次扩张组患者511例。两组患者狭窄距门齿距离(Z=-2.303)、狭窄直径(Z=-4.637)、初次扩张后直径(Z=-5.77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层logistic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狭窄距门齿距离每增加1 cm, 多次扩张的风险下降约3%(OR=0.97, 95%CI:0.93~1.00, P=0.047), 狭窄直径每增加1 mm, 多次扩张的风险下降约15%(O...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对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150例Hp检查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分为3组,每组50例。 A组:给予三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B组:给予四联疗法(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C组:给予三联疗法;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 C-尿素呼气试验(13 C-UBT)以评估Hp根除疗效,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39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 A、B、C组按意向治疗(ITT)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78.0%,76.0%,56.0%,按方案(PP)分析Hp根除率分别为81.3%,86.4%,59.6%,A、B组ITT和PP根除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ITT和PP根除率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33.3% vs 61.4%和55.3%,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标准三联加益生菌疗法和铋剂四联方案均能大大提高Hp根除率,而加用益生菌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确的累及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异常与其发病密切相关。通过分析UC患者外周血和肠黏膜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及其特异性标志物Foxp3的表达特点,探讨CD4+CD25+Treg和Foxp3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例UC活动期患者,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和经电子肠镜活检肠黏膜组织,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和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amina propria mononu-clear cell,LPMC)中CD4+CD25+T细胞和CD4+T细胞比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肠黏膜中Foxp3的表达,并检测血清中IL-10的水平。结果 U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肠黏膜CD4+CD25+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和Foxp3+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PBMC和LPMC中CD4+T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血清IL-10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D4+CD25+Treg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周血Treg数量减少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8.
王寒  王宏刚  杨晓钟 《安徽医学》2021,42(1):107-109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感染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但部分患者也表现出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不适。本文就COVID-19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新思路。1 COVID-19病原体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 s)是被单链RNA病毒包绕的阳性病毒,可划分为α、β、δ和γ4个属[2]。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隶属β类病毒,已经成为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及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腹型过敏性紫癜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75例患者中有65例(86.7%,65/75)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其中,中上腹部疼痛38例(50.7%,38/75)、脐周疼痛14例(18.7%,14n5)、右下腹部疼痛6例(8.0%,6n5)、右上腹部疼痛3例(4.0%,3n5)、左上腹部疼痛2例(2.7%,2/75)、全腹疼痛1例(1.3%,1/75),1例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之后出现皮肤紫癜症状30例(40.0%,30/75),腹痛伴呕吐、腹泻者40例(53.3%,40/75)、腹痛伴粪隐血试验阳性者28例(37.3%,28/75).19例胃镜检查显示17例以十二指肠降部黏膜损害为主,表现为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溃疡形成;12例结肠镜检查显示回肠末段的黏膜充血性红斑、糜烂及不规则浅溃疡形成,6例直肠和乙状结肠黏膜充血、红斑.病变部位活检病理为非特异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胃肠道症状、常规实验室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内镜检查阳性率高,且内镜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疑诊患者行内镜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E-钙粘蛋白基因(CDH1)启动子区域-347G→G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和散发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人群E-钙粘蛋白表达的联系?方法:以江苏地区大肠癌患者群为研究对象,同时建立无肿瘤家族史以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的正常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行目的基因的多态性测定,同时行正常结肠组织和不同基因型的大肠癌组织E-钙粘蛋白的免疫组化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大肠癌组的目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肠癌组织E-钙粘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 < 0.05)?5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GA基因型和G基因型的E-钙粘蛋白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 > 0.05);48例结肠癌组织中,GA基因型E-钙粘蛋白表达量则明显低于G基因型(P < 0.05)?结论:CDH1启动子区域-347G→GA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并不增加大肠癌的发病风险,但在肿瘤发生后可能影响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