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和方法:利用人手术切除胃标本,应用Pronase-EDTA法进行人正常胃粘膜细胞的分离及孵育,并采用羟自由基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八肽生长抑素(SS-8)对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1)采用Pronase-EDTA法分离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每4cm×5cm大小胃粘膜可分离细胞数为24×106个,细胞存活率达90%以上。(2)Fe2+-H2O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可直接导致人胃粘膜细胞存活率下降,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量及细胞丙二醛含量增加,以SS-8预处理可减轻上述改变。结论:SS-8可减轻OH·对孵育状态下人胃粘膜细胞的损伤,作用与其减轻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在中国汉族人腹部皮下脂肪和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血浆瘦素(leptin)、游离脂肪酸(FF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8例非肥胖(BMI<25kg/m2)和19例肥胖症患者(BMI≥25kg/m2),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网膜与腹部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的表达水平,并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胰岛素、空腹血浆葡萄糖、血脂、瘦素、FFA和TNFα,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1)肥胖组血浆TG、VLDL-C、FINS、HOMA-IR、SBP、DBP、FFA、TNFα和瘦素均高于非肥胖组(P<0.05或P<0.01),ISI低于非肥胖组(P<0.01)。(2)肥胖组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的PPARγ2mRNA表达水平分别高于非肥胖组网膜下脂肪组织(P<0.01);肥胖组织内及非肥胖组织内的网膜与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肥胖组、非肥胖及两组合并再分析显示,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与其他测量及计算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瘦素、FFA、TNFα三者间及与其他指标也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症患者网膜和皮下脂肪组织PPARγ2mRNA表达水平升高,并且血浆瘦素、FFA、TNFα的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3.
我院于1978年3月至1984年4月收住40例诊断为尿崩症的患者,现对其诊断方法和有关问题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 1、尿量多,24小时尿量大于4000ml; 2、尿比重低,不超过1.005; 3、用兴奋抗利尿激素释放的刺激(如禁饮、注射高渗盐水等)不能使尿量显著减少,不能使尿比重显著提高。 4、用抗利尿激素治疗有明显的效果,尿量明显减少,尿比重明显升高。二,性别、年龄、职业  相似文献   
74.
<正> 我科自1973年1月至1989年6月收治糖尿病793例,其中42例死亡,病死率5.3%。现对死亡病例作一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性别与年龄:本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4~75岁,平均54.8岁,≤50岁15例,>50岁27例。 2.病程:39例有记载,从1个月至25年不等,平均6.9年,≤5年21例,~10年9例,~15年6例,>15年3例。二、临床分型:Ⅰ型8例,Ⅱ型34例。其中重型(血糖≥16.7mmol/L)23例。三、入院前治疗情况:36例有记录,用口服降糖药18例,胰岛素8例,二者合用3例,未治疗7例。入院时血糖1.7~46.7mmol/L,平均21.4mmol/L。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175例正常人群、240例2型糖尿病、176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脑梗塞104例、合并冠心病61例、糖尿病足11例)、87例非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组人群MTRR的A66G进行基因分析.比较上述各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无差异.结果 4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0.05),但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显著性 (P<0.05),其中2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AA基因型频率低于正常人群和单纯大血管病变组(P<0.05),AG基因型频率高于正常人群和单纯大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 MTRR A66G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的发生相关,AG基因型可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AA基因型可能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6.
邓大同  许敏  章秋  杨明功 《安徽医药》2012,16(11):1650-1651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是指腺垂体激素分泌减少,因其分泌的激素和作用的靶腺激素均为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相应减少,就会导致血糖偏低,所以在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的基础上合并糖尿病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l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7.
合肥市全民食用碘盐前后儿童甲状腺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获得全民食盐加碘前合肥市儿童垂体-甲状腺功能状态本底资料和食盐加碘后的影响情况。为城市碘盐的合理实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2644(前)、2395(后)名7~14岁儿童为基础,以8~10岁儿童3为中心完成垂体-甲状腺功能多指标、多学科的综合对比研究。结果 发现食盐加碘前TRH-ST 60min高于0min3~4倍,ET4均值5.9mpol/L、Tg均值13.4μg/L均高于正常值上限。甲状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92年4月~2002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死亡的糖尿病患者7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糖尿病患者70例对照。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死亡病例主要集中于病程10~20年者。在65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在死因中的比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减少慢性并发症是降低糖尿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9.
血、尿白介素-6水平与免疫性肾脏病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白介素 6 (IL 6 )水平在免疫性肾脏病的病理诊断、病程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特异性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法 ) ,检测免疫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尿中IL 6的含量。结合肾脏活组织病理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0例免疫性肾脏病患者中 ,血清IL 6 (sIL 6 )达可测定水平者 6 5例 (72 % ) ,除MCD、MGN、SGN外 ,sIL 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 <0 0 0 1) ,尿IL 6 (uIL 6 )达可测定水平者 5 7例 (6 3% ) ,除MGN外 ,uIL 6均增高 (P <0 0 5~P<0 0 0 1)。uIL 6水平不随sIL 6水平而增减 ,两者无相关性 (r =0 2 4 ,P >0 0 5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PN、MsPGN、MPGN、LNⅡ、Ⅳ型 )与非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CD、MGN、SGN、LNⅠ、Ⅲ、Ⅴ、Ⅵ型 )比较 ,uIL 6水平明显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sIL 6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sIL 6、uIL 6水平与肾功能状态、尿蛋白程度、血压高低均无相关性(r分别为 :0 35、0 17和 0 0 8/ 0 0 3;P >0 0 5 ) ,但uIL 6水平与血尿的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在免疫性肾脏病中 ,存在以sIL 6、uIL 6异常增高为特征的免疫学紊乱 ,并以增生性肾小球肾炎uIL 6异常较为突出 ,提示IL 6在免疫性肾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  相似文献   
80.
糖尿病综合治疗与全面控制的重要性和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明功 《当代医学》2001,7(2):35-40
糖尿病(DM)是一种 多种病因的代谢病。目前全球已确诊DM1.35亿人,预测2025年增至3亿人。我国DM约3000万人,成人患病率达3.21%,40岁以上DM为7.1%,糖耐量降低(IGT)为8.4%,并逐渐增多。其急慢性并发症危害性大,防治DM已刻不容缓。本文介绍DM流行病学现状、现代综合治疗原则与全面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重要性和新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