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应用酶免疫斑点试验和显微镜凝集试验,对四川、云南和湖南3省临床确诊的不同临床期钩体病人174份血清进行了比较研究,前法阳性率(四川36.67%,云南54.88%,湖南79.03%)明显高于后法(四川10.00%,云南25.37%,湖南62.90%)。发病后采血时间越早,两法阳性率差别越大,总符合率越低,反之越高(四川73.33%,云南90.25%,湖南67.74%)。前法的敏感度为86.27%,特异度为96.77%,可用于钩体病的快速及早期诊断。我们还对江西钩体病疫区14头牛和7头猪进行了检测,结果前法的阳性率(71.43%)也明显高于后法(14.29%),说明前法也适用于钩体病疫区传染源的调查。  相似文献   
22.
我们对 1988年以来从思茅、丽江、临沧、德宏、保山、文山及及玉溪等地州的病人和家、野动物体内分离到的 2 50株钩端螺旋体 (以下简称钩体 )菌株 ,于 1990~ 1999年间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和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因子血清、单克隆抗体等方法〔1〕 进行血清学分群分型检定。在检定孟连县的 75株钩体菌株群别时 ,发现 14株钩体混生株〔2〕,这在国内外尚属罕见。本次检定的 2 50株钩体菌株 ,除疑似新型菌株已送国家钩体专业实验室复核审定外 ,现将2 4 0株钩体菌株的检定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待检菌株  2 50株钩体待检菌株 ,大多数是1…  相似文献   
23.
部分钩体病患者早期血清阳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1992年我们在钩体病调查研究中,对9947例疑似患者作实验诊断,85%以上病例的同一份血样作了病原培养和血清显凝试验两项检诊,确诊为钩体病患者874例,总阳性率为879%。其中病原阳性为393%(3749520)、血清效价≥1∶400的阳性为591%(5008460)。500例血清阳性均作过病原培作者单位: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通信作者:杨文映,671000大理养,但培养均为阴性钩体。对500例中发病和采血日期记录明确的468例,按病程分析结果显示,晚期(>7d)血清阳性222例占4744%,早期血清阳性246例占5256%。发病1d就有血清阳性出现,阳性比例逐日增大,至第6天最高。…  相似文献   
24.
本文采用血清抑菌法及连续传代法,在该省首次从一患者血中纯分到钩体曼耗群及巴达维亚群菌株,并得到血清学证实。  相似文献   
25.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包柔氏螺旋体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由Steere于1975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莱姆镇首先发现病例,迄今已在世界19个国家有报道。国内于1986年经病原学和血清学证实东北林区存在莱姆病,近年来本病在国内的分布范围在不断发现之中。我们于1988年以来在省内开展莱姆病的调查工作,先后在孟连、  相似文献   
26.
本文综合报道1958-1992年在云南分离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2439株的血清群型,并对其构成比,与宿主动物关系及时间、空间分布等特点作了进一步论述。这批菌株分属16个血清群59个血清型,其中源于人已定群1036株定型705株,属16群35型。赛罗、犬、流感伤寒、秋季,爪哇、波摩那及黄疸出血等七个群的菌株占总菌数的76.64%;源于动物已定群1415株,定型1244株,属14群32  相似文献   
27.
<正> 莱姆病是一种累及皮肤,关节等多系统、器官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部份患者晚期能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和精神异常。为探讨我省精神病患者莱姆病感染情况,特对60例精神病人血清进行莱姆病抗体检测,发现阳性率高达15%,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国内外对钩端螺旋体(钩体)病流行菌群的更迭虽有所报道,但为数尚少;我省从大范围看,有资料表明,田野开发,生境变化,钩体菌型可能随之变化。然而,由于菌群分布往往因地而异,若各时段采样点、数量等差别大,以及使用菌苗等人为因素也会影响流行菌群更迭,为进一步探索钩体菌群的自然更迭,选择了以往不论是流行菌群、发病率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可靠资料,而且历来仅1982年使用过一次6价钩体浓缩菌苗3664人份的孟连县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通过1988年的工作,将取得的数据与1981年对照,认为流行菌群存在更迭现象,而且发病率、临床表现等方面随之出现变化,特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29.
在我省南亚热带双季稻种植区总人口78,698人的孟连县进行钩体病调查,一年内检诊患者1,752例,实验室确诊钩体病125例,年发病率158.83/10万,远远超过历史和同类地区的记录。在当地传染病中居第3位。但发病率因地、时性别、年龄而异,坝区高达526.9/10万,半山区97.7/10万,山区60.3/10万;2~12月均可见病例发生,但8月最高(36.0/10万);男性(214.52/10万)显著高于女性(102.36/10万);各年龄组中20~24岁组最高,达435.0/10万。临床表现有4型,流感伤寒占95.2%,其中典型病例只占3.92%,误诊量很大。据此认为以往根据疫情报表中的钩体病数来计算的发病率是极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