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ERCC1)、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thymidylate synthase enhancer region, TSER)的基因多态性, 及与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1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并行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 110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并随访PCR-RFLP检测基因位点的多态性, 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客观反应率(response rate, RR)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  结果  ERCC1118C/T位点的多态性与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后的RR、PFS期无相关性(P=0.221, P=0.186)TSER基因为2R/2R、2R/3R型患者的RR和PFS期优于3R/3R型(P=0.037, P=0.033)。  结论  高海拔地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进展期胃癌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RR、PFS期无相关性, TSER基因多态性与RR。   相似文献   
22.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观察。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09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和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SPF级 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160~200 g,雌雄各半。10只高原鼠兔(Pika)于青海玛多县4 300 m现场捕获,体质量100~180 g。促红细胞生成素试剂盒由美国R&D Systems公司提供。 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原15和30 d两组(雌雄分开),每组各15只,运至海拔4 300 m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饲养。余20只大鼠为对照组在西宁海拔2 260 m饲养。另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对照组。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15 d组和高原30 d组中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阳性数。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比较。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分析。 结果:高原15,30 d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升高,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高原15 d对照组中血红蛋白> 207 g/L,红细胞压积 > 65%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占75%,高原30 d组中占93%。高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值显著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P < 0.01)。 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 300 m地区饲养30 d才可完全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在不同海拔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3.
慢性缺氧对人体血清瘦素和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瘦素及与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久居3个海拔高度(<30 0 0m、30 0 0m~、4 0 0 0m~)的正常成年人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测定。结果 久居不同海拔高度的人群体内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 0 5 )。而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男女有差别,男性胰岛素水平(P <0 . 0 1)、女性生长激素水平(P <0 . 0 5 )在不同海拔高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瘦素、胰岛素、生长激素水平男女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结论 高原慢性缺氧对人体瘦素水平影响不大,但对其他与能量代谢相关激素有一定影响,与缺氧程度可能无关。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针刺预处理来保护急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及腺苷A1受体的表达。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常氧对照组、低氧组、针刺组。低氧组、针刺组(放入低氧舱之前先针刺30min)动物置于低氧舱,吸入15%的O2,30min后处死;对照组动物于常氧下处死。三组均测定海马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并对不同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低氧组海马组织形态学显示神经元有明显的胞浆空染、核固缩现象,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神经元无明显的胞浆空染现象;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在低氧组明显降低,在针刺组显著增多,与低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具有保护急性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而这种保护作用与脑组织中腺苷A1受体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高原低氧对心肌损伤是否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机制.方法:将85只大鼠分为高原组和平原组,高原组在海拔4 300m的地区喂养30天,然后取标本.用ELISA方法测量血清或血浆中HIF(低氧诱导因子)、ROS(活性氧)、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CAT(过氧氢酶)的水平,并用West blot方法测定COX -...  相似文献   
26.
 [摘 要] 目的:克隆高原鼠兔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为进一步揭示高原鼠兔低氧适应的分子机制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从高原鼠兔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扩增出HO-1基因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克隆所得鼠兔HO-1基因cDNA全长片段大小为1 466 bp,与预期一致,编码区长度为873   bp,编码290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X035934);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核苷酸序列和推测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比较,与兔、人、牛、小鼠、大鼠、猪和马的HO-1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87%、85%、79%、84%、85%和85%,与兔、人、牛、小鼠、大鼠、猪和马的HO-1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9%、85%、84%、80%、79%、82%和67%,显示出高度保守性。构建的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高原鼠兔与兔的进化距离最近。结论: 本实验首次成功克隆出高原鼠兔HO-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从低氧细胞保护角度,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土著物种适应高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7.
高原低氧对大鼠血液HIF-1α含量和组织器官COX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低氧对大鼠血清中HIF-1α含量和组织器官COX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10只由兰州运至西宁市(海拔2200m)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50,立即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收集各脏器标本,深低温冻存);高原组[n=60,将大鼠运至青海果洛州花石峡镇(海拔4300m)饲养30天造模,采集外周血并分离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克隆藏羚羊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藏羚羊肝组织中提取总RNA,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血红素氧合酶-1(HO-1)基因编码区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经转化、扩增培养、鉴定后测序,测序结果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藏羚羊HO-1基因编码区长度为897,编码298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JQ809687);序列分析表明,藏羚羊HO-1基因的编码区序列与脊椎动物山羊和牛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8%和96%,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达到92%和97%,与其它脊椎动物HO-1基因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86%和87%以上,显示出高度保守性。构建的基于氨基酸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树聚类结果表明,藏羚羊与山羊的进化距离最近。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出藏羚羊HO-1基因编码区序列,为从低氧细胞保护角度探讨青藏高原土著物种适应高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理功能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国内外关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研究主要以模拟海拔进行,少数情况下进行现场研究,但在现场究竟多长时间可以使平原大鼠发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目的: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并对相关生理功能反应进行初步观察。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8/09在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和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Wistar大鼠50只,体质量160-200g,雌雄各半。10只高原鼠兔(Pika)于青海玛多县4300m现场捕获,体质量100-180g。促红细胞生成素试剂盒由美国R&D Systems公司提供。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高原15和30d两组(雌雄分开),每组各15只,运至海拔4300m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饲养。余20只大鼠为对照组在西宁海拔2260m饲养。另10只高原鼠兔作为高海拔对照组。分别在第15天和第30天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主要观察指标:①高原15d组和高原30d组中出现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阳性数。②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对照组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比较。③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与各正常组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变化。④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组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氧饱和度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原15,30d组大鼠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水平明显升高,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原15d对照组中血红蛋白,207g/L,红细胞压积〉65%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占75%,高原30d组中占93%。高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值显著高于高海拔和低海拔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对Wistar大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认为在海拔4300m地区饲养30d才可完全建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动物模型,并进一步说明低海拔动物在不同海拔具有不同的生理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低氧联合高脂饮食对SD大鼠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三组,常氧组(南京,海拔10米)、低氧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低压氧舱,模拟海拔5000米),经普通饮食或高脂饮食4周后,留取外周血和心肌标本,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红蛋白浓度,TBA比色法检测血浆丙二醛含量,WST-1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直接检测法和终点法检测血脂含量,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心肌eNOS mRNA水平,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eNOS蛋白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心肌NO代谢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NOX)水平。
  结果:低氧组及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心肌eNOS 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5),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心肌NOx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与低氧组比较,低氧联合高脂饮食组血浆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相对于单纯低氧,联合高脂饮食进一步降低大鼠心肌NOx水平,提示高脂饮食加重慢性重度低氧对心肌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血脂异常及抗氧化能力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