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规范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降低医疗费用。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利益相关人群进行访谈,编写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初稿,设计推荐意见专家共识表,通过2轮专家论证会议,结合专家意见,对各条目进行调整、修改,最终形成共识。结果 该共识总结了冲管与封管、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输液接头、静脉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预防与控制等6个方面的最新证据,内容覆盖导管维护的各个环节。结论 该共识条目简单明了、易执行,新增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完善现有的规范及标准,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82.
目的 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自我管理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8月于郑州2所医院就诊的3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量表、心力衰竭自我管理量表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转化后总分为(72.78±13.09)分,处于中等水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标准化得分率为75.36%,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临床结局与自我管理的药物维度(r=0.28),饮食维度(r=0.11),心理及社会适应维度(r=0.30),症状管理维度(r=0.24)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报告结局和自我管理处于中等水平,但仍有提升空间,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改善其自我报告结局。  相似文献   
83.
案例式教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具有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优点。我们在《内经》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从选择经典医案、对医案进行典型化、优化处理、以经方导入医案、不同医案对比分析经典理论等方面举例阐述具体的应用方法及体会。  相似文献   
84.
85.
介绍朱宗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认为脾胃虚寒、胃络瘀阻共同构成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其中脾胃虚寒是根本,胃络瘀阻是其标,以温补脾肾、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佐以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以消癌前病变,选择平补平运的黄芪建中汤进行加减,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分析我国症状群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为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方法 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disc)、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VIP-CMJD)等收录的有关症状群的核心期刊文献或学位论文,运用BICOMB软件,对文献信息进行提取并分析.结果 ...  相似文献   
87.
不同构造留置针临床实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构造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100例使用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观察2组患者在留置期间的静脉情况、穿刺成功率、防逆流效果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留置前后静脉血管的弹性、血管的再次利用度、静脉炎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在回血及堵管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实验组留置期间回血少,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结论 防逆流静脉留置针能有效防止留置针回血、堵管现象,从而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护士负担及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5例AHF患者,分别在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后2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且对3个时间点症状发生率≥40%的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并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AHF患者入院第3天有4个症状群,分别是急性血容量负荷过重症状群、心理情绪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外周及肺部淤血症状群;出院后2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休息相关症状群、心脏及组织缺血症状群和胸痛/胸闷-紧张症状群;出院后3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心理情绪症状群、睡眠困难-口干症状群和疲乏症状群。 结论 AHF患者的症状群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疲乏症状稳定出现,入院时症状群较为严重,但是易损期的症状群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VC)在临床广泛应用,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也随之上升,而最常见的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 BSI).为了降低针刺伤发生率,临床推广使用无针接头,导管接头被认为是污染导管内面的起始部位,从而导致输液内通路污染,致中心静脉导管的感染.我科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1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别采用Q-SyteTM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Becton Dickinson美国)和美国ICU公司生产的CLC2000可来福接头,对其发生CRBSI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PICC静脉血栓老年脑卒中患者PT、APTT、FIB、D-dimer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置入PICC前和疑是静脉血栓时分别抽血,全自动血凝仪检测PT、APTT、FIB水平,ELISA法测定D-dimer的变化.结果 发生静脉血栓前后患者血清中PT、APTT、FIB、D-dim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入后PT缩短、APTT延长,FIB、D-dimer升高提示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