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推测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 0例胰腺癌和 3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均行ERCP抽取胰液 ,采用TRAP PCR SSCP和TRAP PCR ELISA两种方法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同时检测胰腺癌细胞株 4株 ,正常胰液和正常胰腺组织测定其端粒酶活性做为对照。结果 :端粒酶定性分析 :胰腺癌组胰液中阳性率 67 5 0 % ( 2 7/40 ) ;慢性胰腺炎组 4 1 93% ( 13/31) ;胰腺癌细胞株全部为阳性 ,阳性率 10 0 % ( 4 /4) ;正常胰腺和胰腺组织均呈阴性 ( 0 /5 )。端粒酶定量测定 :胰腺癌组为1 4 75± 0 4 67;慢性胰腺炎组为 0 35 8± 0 4 79。胰腺癌细胞株为 1 84 2± 0 2 5 6。胰腺癌组胰液中端粒酶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 ,P <0 0 5 ;胰腺癌患者组 ,高于慢性胰腺炎组 ,P <0 0 1。结论 :胰液中端粒酶活性测定可作为胰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可作为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2.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栓塞化疗治疗肝血管瘤(HCH)的临床疗效和治疗体会,对23例HCH患者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6、12个月时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的变化以及出现的并发症.23例患者在术后6和12个月复查CT,见瘤体血供消失,其内碘油沉积良好,并出现瘤体缩小、碘油聚积征象.术前血管瘤直径为(8.1±2.2)cm,术后6个月血管瘤直径为(5.4±1.3)cm,术后12个月血管瘤直径为(3.4±1.2)cm.治疗前有临床症状者治疗后缓解或消失,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巨大HCH是一种疗效肯定、相对安全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1例(U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UC组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UC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活动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UC患者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正常的,但活动期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增高.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肠易激综合征 (IBS)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的特征。方法 :采用PCPolygraf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 32例 (IBS)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 ,并与12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 :IBS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腹泻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便秘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真菌与慢性胃粘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真菌培养,生化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129例患各种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了胃液,胃病变部活检组织的检查。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2例,胃溃疡48例,胃癌33例。正常对照8例。结果:胃液,胃活检组织在各类胃部疾患的真菌检出率分别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为61.5%和69.23%,慢性萎缩性胃炎均为63.64%;胃溃疡为77.08%和68.7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胃肠道异位胰腺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 对近10年来经内镜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异位胰腺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60例,病变位于十二指肠球腔3例,十二指肠降段2例,胃角3例,胃窦、体交界处2例,胃窦部50例.所有病变均经过内镜、内镜超声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异位胰腺.其中28例行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2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30例行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内镜超声对确诊异位胰腺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异位胰腺的内镜下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内镜下微创治疗异位胰腺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特征。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8例左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侧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呕血、黑便和脾大、脾功能亢进,患者具有胰腺疾病的特点,而无肝脏疾病的表现和检查异常。内镜下以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为主,占62.5%;食管、胃底静脉同时曲张占37.5%。术前易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结论 胰腺疾病可致门静脉高压,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是左侧门静脉高压的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88.
胰源性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其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肝硬化。但临床上有时遇到由胰腺疾病所致的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 ,诊断上易误诊。现将我们诊治的 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 )一般情况 :6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 5~ 48岁。 (2 )临床表现 :均有呕血、黑便、贫血和脾大 ,而无黄疸、肝掌、蜘蛛痣、腹水等肝硬化的表现。均无肝炎、肝硬化、疟疾、血吸虫等病史。有慢性胆囊炎和 (或 )胆结石病史者 5例。 4例患者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病史 ,复习病历均符合急性胰腺炎诊断[1 ] 。另外 2例患者…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栓塞食管胃曲张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64例门静脉高压伴食管和(或)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行经皮经肝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注入无水乙醇和明胶海绵,32例在注入栓寒剂前充盈球囊导管(球囊导管组),另32例不充盈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联合PSE。球囊导管组中活动性出血行急症手术者17例,对照组中活动性出血行急症手术者16例。术中直接测门静脉压力。术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数值变量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再出血率和生存率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球囊导管栓塞成功率为86.8%,曲张静脉完全栓塞率为100%;对照组PTVE成功率为97.0%,曲张静脉完全栓塞率为87.5%。活动性出血止血率两组均为100%。球囊导管栓塞组曲张静脉栓塞前、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7.2±1.2)和(41.4±1.1)cm H2O,联合PSE后为(36.7±1.1)cm H2O,对照组分别为(37.2±1.1)、(41.3±1.1)和(36.8±1.1)cm H2O。球囊导管组栓塞前、后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4.8±1.2)和(14.7±1.1)ml/s(P>0.05),脾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1.8±0.7)和(9.6±0.9)ml/s(P< 0.05);对照组分别为(14.7±1.2)和(14.7±1.2)ml/s(P>0.05),(11.8±0.8)和(9.6±0.9)ml/s(P< 0.05)。球囊导管组6周、12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0、6.2%,平均随访774.9 d,曲张静脉再出血率为31.2%.中位再出血时间为832 d;对照组6周、12个月再出血率分别为0、12.5%,平均随访629.3 d,曲张静脉再出血率43.8%,中位再出血时间668 d。球囊导管组出血病死率为15.6%,对照组为25.0%。结论应用球囊导管栓塞食管胃曲张静脉是治疗门静脉高压食管胃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0.
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on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病 ,CD) ,是由环境、基因和免疫因子联合影响 ,产生免疫反应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首例UC并发肠癌报道于 192 5年。IBD通过多步骤介导肿瘤发生 ,其中UC并发结直肠癌 (CRC)比CD常见。1 UC与结肠直肠癌1 1 发生率 流行病学研究指出UC病人比一般人群发生结直肠癌的危险性高 2 0~ 30倍。Ekbom等的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相对危险性为 5 .7(95 %CI 4 .6~ 7.0 )。绝大多数的结肠肿瘤是腺癌 ,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