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食物过敏后,机体的体液免疫情况,探讨食物过敏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对腹泻型IBS患者55例、便秘型IBS患者32例和健康对照组18例,采集外周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方法,进行14种食物抗原的特异性抗体IgE和IgG检测。结果腹泻型IBS血清食物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43.64%,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便秘型IBS仅为15.63%,与正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型IBS和便秘型IBS的IgE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在食物特异性IgE抗体阳性的IBS患者中,多种食物阳性者48.28%。腹泻型IBS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率63.64%,便秘型IBS的阳性率为43.75%,两者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IBS中,多种食物阳性者51.02%。结论食物过敏介导的体液免疫反应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同时存在IgE和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只存在IgG介导的免疫异常反应。  相似文献   
3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食物过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IBS的症状常由饮食诱发或加重,由此推测食物过敏可能是IBS的原因之一。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食物过敏原皮肤试验和食物激发试验检测IBS患者的食物过敏情况,并观察食物剔除和脱敏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3.
慢性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敏感性和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功能的改变及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PC Po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4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6例健康人做对照。结果功能性便秘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静态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功能性便秘患者的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充气量、排便状态下肛管功能长度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对照组。模拟排便时,功能性便秘组34.78%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的矛盾收缩。结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黏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也是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多因素参与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胃黏膜保护机制削弱和胃黏膜损伤因素作用相对增强有关。《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其识意见》提出慢性胃炎的治疗原则;消除或削弱攻击因子和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35.
杨崇美  马铭泽 《山东医药》2009,49(35):110-11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具有相似病理学基础和临床表现的疾病,具有慢性化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几年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且各个年龄组发病率具有同步增加趋势,尤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著。目前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主要是处理并发症。资料显示,34%~45%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43%~56%的克罗恩病(CD)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但长期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难治性IBD是指激素依赖性或激素治疗无效者,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人体胃液内所带真菌是否具有还原硝酸盐的作用,从而探讨人类胃癌病因中,真菌因素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理.方法对正常8例,浅表性胃炎(CSG)26例,萎缩性胃炎(CAG)22例,胃溃疡(CU)18例,胃癌(GC)19例,共93份胃液进行真菌培养和pH值及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并对分离出的真菌进行了还原硝酸盐作用的实验.结果胃液真菌"污染"的情况较严重,不同的pH值范围内,胃液真菌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胃病患者的胃液内,真菌的阳性率与正常对照也无差异,但是具有还原硝酸盐作用的真菌的阳性率和胃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GC组高于CSG组.结论胃内真菌可通过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而与胃癌有关.  相似文献   
37.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延误治疗易并发胆囊坏疽或穿孔,病死率高,须立即手术。但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多合并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手术条件差,我们对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遗传因素与溃疡性结肠炎密切相关[1].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多药耐药基因(MDRl)敲除小鼠结肠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本研究旨在探讨MDR1基因C3435T、G2677T/A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40.
研究证实,端粒酶活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胃镜下胃粘膜活检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旨在探讨端粒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