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0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11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20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1篇 |
内科学 | 89篇 |
皮肤病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7篇 |
综合类 | 157篇 |
预防医学 | 62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74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02篇 |
肿瘤学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64篇 |
2021年 | 51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主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证治规律临床资料。[资料来源]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案室,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合并LDVT恶性肿瘤患者病历。[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临床观察。②研究对象: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或未经病理诊断,但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或者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院期间均采用中药汤剂口服进行治疗;同一患者反复入院症状发生变化时重复纳入,无明显变化时仅纳入第一次入院情况。③诊断分型:气滞血瘀型:患肢肿胀,皮温略高,局部皮肤暗紫,情志抑郁,善太息,时有胸胁胀闷,纳差,嗳气,小便不利,腹胀便溏,舌淡,苔薄,脉细涩。脾虚湿困型:患肢浮肿,活动后加重,神疲乏力,皮色略暗,时有腹部隐痛,纳差,小便不利,舌淡,可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④评价指标:ZPS评分、有效率、死亡率。共23例住院合并LDVT恶性肿瘤患者原始病历。[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合并LDVT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时的功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进行评分。疗效判定:参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功能状态:采用Zubrud-ECOG-WHO(ZPS,5分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s exact test)对其与中医证型及ZPS评分的关系进行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临床症状频率计算,以症状出现频次排列。[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以重度浮肿、面色少华、乏力、纳差、舌淡、情志抑郁、腹部隐痛、善太息等出现频次依次排列。根据合并LDVT的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23例患者经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12例和脾虚湿困证11例。气滞血瘀证症状改善优于脾虚湿困证(P<0.05)。中医证型与死亡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69>0.05),ZPS<3分死亡率较ZPS≥3分低(P=0.017<0.05)。从临床症状、体征、恶性肿瘤的转移及ZPS评分情况来分析,脾虚湿困证患者的症状重于气滞血瘀证患者,转移率较后者高,患者的功能状态也劣于后者,故其临床治疗的缓解率低,且不论死亡率较后者高。[未来展望]中医药对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作用显著,尤其对实证为主的气滞血瘀证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但其分型和治疗的规范化仍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测定受试制剂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并进行体内体外相关性研究。方法 采用转篮法测定释放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测定波长233 nm,计算受试制剂与原研产品释放曲线的相似因子f2,进行释放度的比较;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后测定血药浓度,将体外释放度数据与用Wagner-Nelson方法计算的药物体内吸收百分数进行线性回归后,进行体内体外相关性研究。结果 受试制剂与原研产品体外释药曲线相似,受试制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结论 受试制剂体外释放度合格,与原研产品有相似的体外释放特性,且可以通过体外释放曲线预测体内情况。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变化和临床意义,为手足口病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于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2015年4月-2016年4月住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轻症组34例和重症组26例,入组患儿手足口病毒学检测均为单纯EV71阳性,选择同期2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Real time-PCR检测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HMGB1mRNA表达水平,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浆中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分析各组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HMGB1和TNF-α、IL-6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重症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mRNA表达水平、血浆HMGB1含量均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轻症组与重症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MGB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3±0.29)、(2.00±0.46),血浆HMGB1含量分别为(16.81±10.88)pg/ml、(29.85±6.17)pg/ml,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重症组TNF-α及IL-6均高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TNF-α及IL-6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中HMGB1含量与TNF-α和IL-6含量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HMGB1参与了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过程,HMGB1水平与手足口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独活寄生丸的指纹图谱,并采用化学计量学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独活寄生丸的指纹图谱和相似度评价,以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 建立了独活寄生丸HPLC特征指纹图谱,共确定32个共有峰,指认6个成分龙胆苦苷、川芎嗪、芝麻脂素、蛇床子素、细辛脂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15批独活寄生丸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00。15批独活寄生丸样品可分为2类,S1、S4、S6聚为一类,其余样品为另一类。9个主成分因子可作为独活寄生丸的评价指标。对模型分类贡献较大的3个变量,分别为共有峰4、17、2。结论该方法可用于独活寄生丸的质量评价,为独活寄生丸的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肾组织NF-κB/TNF-α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5/6(ablation/infarction,A/I)肾切除法制作慢性肾功能衰竭动物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肾衰Ⅱ号方组,每组14只,另设假手术组14只,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测定大鼠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采用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RT-PCR测定TNF-αm 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Cr、BUN水平明显升高,CCr明显降低(P0.01),左肾质量/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肾脏皮质、髓质p-NF-κB p65、NF-κB p65及TNF-α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衰Ⅱ号方组、西药对照组SCr、BUN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CCr明显升高(P0.01),左肾质量/体质量明显降低(P0.05),肾衰Ⅱ号方组在改善肾功能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肾衰Ⅱ号方组、西药对照组肾脏皮质、髓质p-NF-κB p65、NF-κB p65及TNF-α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肾衰Ⅱ号方组下调NF-κB/TNF-α信号通路表达作用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肾衰Ⅱ号方可能通过下调NF-κB/TNF-α信号通路的表达,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减轻肾间质纤维化,达到延缓肾功能减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加用消白方汤剂口服。2组均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总胆固醇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血浆白蛋白和血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上述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一体化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消白方中药汤剂口服可以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总体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24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对其中符合抑郁焦虑诊断的157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病程、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乳腺癌患者中伴有抑郁焦虑情绪占63.31%,其中抑郁患者以肝郁痰凝型最高(占46.94)%,焦虑患者以正虚毒炽型最高(占42.86%);不同年龄、不同病程、不同分期的患者伴发抑郁焦虑的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较高的抑郁焦虑情绪,肝郁痰凝型和正虚毒炽型与抑郁焦虑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0.
牛磺酸拮抗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铅对儿童骨髓造血系统的毒作用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观察研究牛磺酸(Tau)作为铅的拮抗剂对体外铅作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法,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au溶液,观察各组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成集落率的变化;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Tau溶液作用15 min,再分别加入60μmol/L醋酸铅进行培养,观察各组骨髓CFU-F集落率的变化。结果: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au,各组CFU-F成集落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Tau作用后再用醋酸铅染毒,与未加Tau对照组比较CFU-F成集落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FU-F成集落率随Tau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FU-F与Tau浓度之间成正相关(rs=0.810,P=0.000)。结论:Tau对正常骨髓CFU-F集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拮抗铅对骨髓CFU-F集落率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拮抗作用逐渐增强。表明Tau是一种很好的铅的拮抗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