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 评价房间阻滞对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69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体表心电图Ⅰ导联或aVL导联或V1导联P波时限及形态,分为:房间阻滞组(17例)、房间传导正常组(52例).术后1、3、6、12个月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UCG)及24 h动态心电图(DCG),并根据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决定是否接受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结果 与房间传导正常组相比,房间阻滞组新发房颤率(41.1%对11.5%,P=0.012)明显增高,而且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早期(术后1周)即出现新发房颤.此外,房间阻滞组超声指导下起搏器优化率(41.1%对11.5%,P=0.012)也明显增高,并且需要更长的AV/PV间期.结论 房间阻滞增加CRT-D术后新发房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合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指导巨大房间隔缺损(ASD)介入封堵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术前应用TTE结合TEE测量ASD最大径或支撑径,明确其形态、边缘,筛选33例巨大ASD患者接受介入封堵术,术中指导封堵器植入,术后评价疗效。结果 33例中成功24例,失败9例,总成功率为72.73%;其中椭圆形ASD成功率76.47%,类圆形68.75%;ASD边缘足者81.82%,边缘不足者68.18%。TTE测量ASD最大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良好,TEE测量ASD支撑径与封堵器大小相关性进一步改善。24例成功病例随访6个月以上,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以TTE结合TEE详细观察ASD大小、形态、边缘筛选适应证,依据TTE和TEE测量的最大径及支撑径选择合适封堵器,结合术中指导及术后疗效评价,对提高巨大ASD介入封堵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手段,但其疗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研究试图讨论肺动脉收缩压(SPAP)对CRT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CRT起搏器植入的156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通过超声检测患者的SPAP,根据SPAP的高低,将患者分为SPAP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PH)组、中度PH组和重度PH组.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衰住院和全因死亡的终点事件.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随着SPAP的增高,且左房内径(LAD)逐步增加.不同SPAP水平的患者,其CRT疗效各异(P<0.05),中重度PH的患者,CRT疗效显著下降.进一步分析显示,对CRT有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1个月即有下降的趋势,在术后6个月时显著下降,而无反应患者的SPAP在术后6个月显著升高.为期1年的随访显示,SPAP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SPAP显著影响患者对CRT的反应性,随着SPAP的增加,CRT的疗效和预后均变差.CRT在改善患者心功能的同时,间接降低了SPAP.  相似文献   
15.
汪春林  黄向阳  袁奇  杨冬妹 《安徽医学》2017,38(10):1285-1287
目的 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价大动脉炎(TA)患者心脏损害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1996~2016年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2例T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超声心动图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临床表现,了解其心脏病变特点。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10.6%(42/396)TA患者出现心脏损害,其中以高血压心脏病样改变(13例)、瓣膜病变(16例)较多,另有扩张性心肌病(3例)、冠心病(4例)、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3例)等改变。结论 TA患者心脏损害并不少见,但其病变具有隐匿性及多样性特点,除应重视患者临床症状,还应及时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16.
17.
孙琦  徐健  何浩  苏浩  黄向阳  袁奇  杨冬妹 《心脏杂志》2012,24(6):790-794
下腔静脉异位引流是因为胚胎时期下腔静脉发育畸形导致肝心静脉和主静脉连接阻碍,造成下腔静脉上段缺如使肾段以下体静脉血经奇静脉或半奇静脉引流,通过上腔静脉或其它途径汇入心脏,故又称下腔静脉中断或下腔静脉肝段缺如,其发生率占心血管畸形的0.6%左右。先天性心脏病并发下腔静脉异位引流,常规轨道无法建立,  相似文献   
18.
<正>二维斑点追踪技术(STI)是指在二维图像的基础上,追踪心肌回声斑点的运动轨迹,自动计算出斑点的参数。左心室心肌扭转指心尖部相对于基底部沿左心室长轴的旋转运动,其可为定量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更多的信息[1]。本研究应用STI评价左心室心肌扭转和旋转角度在健康人群中的特征,并分析其在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随访。结果 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最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逆转左室重构的作用。方法入选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将其升级为CRT。观察手术前后患者QRS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LVEF)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起搏器升级为CRT后,QRS时限较前明显缩短,由术前的155.2±27.1ms缩短至130±15.0ms,p0.01。随访至术后6月,CRT有效率为68%(18/25例),LVEDD[(64.6±8.5)vs(57.56±9.5),p0.01]显著缩小,LVEF[(29.4±3.8)vs(32.5±4.1),p0.01]显著增加,SPAP[(46.6±12.8)vs(44.5±13.1),p0.01]也较前下降。结论对于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起搏器患者,升级为CRT可显著改善心功能、逆转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