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反向Northern筛查冠心病血瘀证差异片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降低mRNA差异显示假阳性.方法:采用反向Northern杂交方法进行筛查差异片段的真实性.结果:差异片段再扩增后经检测符合杂交条件的有96条,反向杂交后,有10条DNA片段属于真实的差异片段.结论:反向Northern杂交是降低mRNA差异显示假阳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影响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中药干预调控网络的研究对于在证候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前期冠心病证候标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组以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水平对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通过采集累计312例患者外周血基因信息,运用差异显示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斑点杂交法,高通量芯片,测序等方法,确立了冠心病血瘀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信使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micro ribonucleic acid-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lncRNA-miRNA-mRNA)3个层面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在前期筛选出的差异基因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细胞功能学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基因miRNAmRNA以及lncRNA-miRNA-mRNA 2个水平的调控网络。第三,基于血瘀证差异基因及调控网络,通过累计202例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前后共计400余人次的基因检测,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处理相关细胞模型的体外实验,从基因-蛋白-功能3个层面研究中药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调控网络机制。本研究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引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建立了一套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为证候实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风毒脚气”又名“脚气”“风毒脚弱”等,是以突然下肢屈弱无力不能动为主要特点的一大类疾病。笔者归纳了“风毒脚气”萌芽期、成熟期、转折期、归纳期四个发展阶段,就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萌芽期:汉代《金匮要略》首载“脚气”病,提出其“荣气不足,卫不独行”的病机,确定了从“风”“虚”论治的基调;成熟期:晋唐时期更名为“风毒脚气”,详论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发病诱因、病机治法,主张分急性期、缓解期论治,强调本病当以实为主兼顾其虚;转折期:宋金元时期医家将“脚气”病分为“干脚气”“湿脚气”,并结合经络学划分为六经论治,同时因误读、误解、误用导致“风毒脚气”论治体系遭受怀疑;归纳期:明清时期众医家将“脚气”病与痿证并论,二者界限模糊不清,且出现“风药”地位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杨保林 《疼痛》2004,12(3):42-42
目前,有相当部分人工流产术是在疼痛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基层医院更多,这给孕妇带来很大痛苦。异丙酚、氯胺酮等需按全麻准备和护理,对基层门诊不便。氧化亚氮-氧面罩吸人,费用较高。为适应基层医院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开展,我院施行骶管阻滞下人工流产术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益气扶阳方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的干预作用,为HUA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别嘌醇组及益气扶阳方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g/kg).除正常组外,均用腺嘌呤+乙胺丁醇灌胃给药制备HUA模型,3周后通过表征观察、血尿酸(UA)、肌酐(CRE)、...  相似文献   
16.
心理应激对哮喘大鼠肺内神经肽及NK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性疾病,可逆性气道阻塞或狭窄和气道高反应是其病理特征,其中神经机制在其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正>杨保林教授从事临床医疗30余年,擅长中西合参、优势互补诊治疑难杂症,收效甚佳,兹择验案二则介绍如下。1直肠点滴调治贲门癌案陈某,男,87岁,2014年3月21日就诊,住院号L835。患者2013年9月于地坛医院经肿标、胃镜及病检结果确诊为"贲门癌",半年间坚持自服汤药治疗。近1周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加重,频发恶心呕吐,伴吞咽困难、纳差、乏力。大便1周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1岁.主因"发现白细胞升高9个月,发热伴意识障碍1个月"于2008年7月9日16:30由急诊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由某西医医院转入我急诊ICU.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 的相关性,为临床防治PSD提供证据。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19年10 月有关PSD与神经功能评分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 献、提取有效数据资料,并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估。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 对各研究中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根据纳入研究的异质性检验结果选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 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共计3050例研究对象,其中PSD组1157例,非PSD组1893例。整体meta分析 结果显示: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92,95%CI 0.48~1.37,P<0.01)。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①以地域分组,在中国人群中,PSD组NI 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MD 0.81,95%CI 0.36~1.27,P<0.01);②以卒中是否首发分组,首发卒中人群中,PSD组NIHSS评 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24,95%CI 0.82~1.67,P<0.01),再发卒中两组间NIH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25,95%CI -1.53~1.03,P =0.70);③以卒中类型分组,缺血性卒中 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0.83,95%CI 0.38~1.29,P<0.01);④以PSD 诊断时间分组,卒中1个月内诊断PSD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64,95%CI 0.01~1.28,P =0.05),卒中1个月以上诊断PSD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MD 1.29,95%CI 0.78~1.81,P<0.01);⑤根据NIHSS评估时间分组,在卒中后2周内进行 NIHSS测评的研究中,PSD组NIHSS评分高于非P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 1.01,95%CI 0.62~1.41, P<0.01),在卒中后3~4周进行NIHSS测评的研究中,两组间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1.00, 95%CI -0.96~2.96,P =0.32)。 结论 卒中急性期NIHSS评分与PSD的发生显著相关,NIHSS评分是影响PS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特 别是在中国人群、首发卒中、缺血性卒中、卒中1个月后PSD及卒中发病2周内评估NIHSS的患者人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