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了解甘肃省南部文县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10年在文县有黑热病流行的15个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每个村随机选取20名居民进行黑热病基础知识、健康行为和居住环境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71.04%(211/297)受调查者不知道犬是黑热病的传染源,79.80%(237/297)的受调查者不知道黑热病的传播过程,78.10%(232/297)和35.35%(105/297)的受调查者未采取悬挂蚊帐和使用杀虫剂的防蛉措施。结论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群众对黑热病防治基础知识了解很少,需根据流行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黑热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并加强乡村医生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三县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甘肃省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中人蛔虫卵污染的现状. 方法 分别采集武山县、凉州区、岷县3个调查点10~20户居民4类环境中的土壤,应用饱和硝酸钠漂浮镜检法检查土样中人蛔虫卵,计算土壤样品的蛔虫卵阳性检出率,并对3地居民蛔虫感染率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土壤中人蛔虫卵总检出率为28%,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土壤的人蛔虫卵检出率依次为30%、36%、30%和16%. 结论 调查点环境蛔虫卵污染严重,应采取措施改善环境卫生,减少居民感染蛔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甘肃省定西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状况,探究感染分布特点和高危人群。方法 按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2015—2020年,在定西市7县(区)中每年选一个县,按地理方位选取5个乡, 其中随机选择1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采集调查对象的粪便样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土源性线虫虫卵,对3~9岁儿童用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结果 调查6 440人,蛲虫检测1 115人,检出土源性线虫感染者100例,总感染率为1.55%,其中,蛔虫感染者98例(1.52%),蛲虫感染者2例(0.18%),无钩虫、鞭虫感染者。土源性线虫感染类型主要为蛔虫。人群蛔虫感染率漳县最高(3.34%),通渭县次之(3.18%),临洮县最低(0.20%)。蛔虫感染率男性(1.60%)高于女性(1.44%)。人群普遍易感蛔虫,感染率最高年龄组为0~<5岁组(5.32%),其次为5~<10岁组(2.24%)。职业分布以学龄前儿童蛔虫感染率最高(4.27%)。学历以小学学历蛔虫感染率最高(1.64%),其次为文盲或半文盲(1.54%)。结论 0~<5岁人群和文化程度较低者更易感染土源性线虫,防治的重点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和农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甘肃省人体蛔虫病流行状况和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蛔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生态区和各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副层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调查。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0市(州)24个县(市、区)70个抽样点共调查17 937人,蛔虫感染326人,阳性率1.82%,326份人体蛔虫感染阳性样本,轻度感染320例,中度感染5例,高度感染1例,构成比分别为98.24%、1.47%、0.29%。男性感染率为1.81%,女性为1.82%,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普遍易感蛔虫,蛔虫感染率0~<5岁组最高(4.39%),年龄组感染率采用趋势χ2检验,随年龄增加蛔虫感染率降低(Z=36.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文化程度感染率高于其他组(P<0.01);山区地形感染率高于其他3类地形(P<0.005)。黄土高原-江河源区-甘南生态区人群蛔虫感染率低于其他生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蛔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是武威市、定西市、酒泉市、陇南市,感染率分别是4.40%、3.20%、2.44%和1.96%。结论 甘肃省人群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下降,但蛔虫病仍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点寄生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在甘肃省局部特别是边远山区流行严重,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山区及儿童人群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甘肃省艾滋病痛毒(HIV)抗体检测情况,提高全省各级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对甘肃省各筛查(中心)实验室送检的256份本年度筛查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使用2种筛查试剂对256份标本中的239份进行复检,双阴性129份,筛查假阳性率为53.97%;阳性110份,占46.03%。127份标本经确认,58份为阳性,占45.67%;28份为阴性,占22.05%;41份为不确定,占32.28%。结论HIV抗体复检试验假阳性率较高,确认试验阳性符合率较低,因此,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及试剂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实验室是全省惟一的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筛查阳性标本的确认工作,同时还负责全省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的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实验室考核审评。该实验室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办法》和《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HIV抗体检测,在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视各类标本的收集。在此,我们于2006年发现一例HIV抗体确认条带快速进展的感染者,该例感染者于2月底首次进行HIV确认时条带为gp160、gp120、p24,经随访时隔58d后,WB确认结果为全带,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甘肃省黑热病流行区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确定文县兴隆村和迭部县洛大村为研究点。入户调查家犬的基本状况和症状体征,采集犬血并用PCR方法开展检测。运用IBM SPSS 23.0、Pearson 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犬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阳性感染犬之间的影响关系,筛选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2县家犬537只,利什曼原虫PCR 检测阳性率41.15%(221/537)。单因素回归显示豢养方式(χ2=12.357,P<0.05)、精神是/否活跃(χ2=11.883,P<0.05)、眼睑有/无分泌物(χ2=4.314,P<0.05)和趾甲是/否增长(χ2=37.292,P<0.05)4个变量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犬的性别、犬龄、身高、体重、品种、犬毛长短6个变量之间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犬的豢养方式[OR=3.051,CI=(0.965~9.645)]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在甘肃省文县、迭部县存在大量利什曼原虫感染犬,犬放养是当地家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的危险因素,应加大群众防治黑热病意识,改善管理犬只方式,疾控部门加强犬监测,对有症状犬采取淘汰措施,减少黑热病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甘肃省30个棘球蚴病防治县进行群众防治知识调查,了解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42个未开展棘球蚴病防治县作为对照县,在30个调查县和42个对照县按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定16个行政村。在每村随机选取20位居民进行棘球蚴病防治基础知识、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同时在全县随机抽取4所学校,对四年级及以上的所有学生进行棘球蚴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知晓情况调查。按户调查饮用水源、牲畜屠宰、养犬情况。结果 30个调查县和42个对照县学生棘球蚴病防治知识、不玩狗及不用病变脏器的行为正确率分别为65.16%、51.69%;47.71%、44.97%;54.52%、46.43%。居民以上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54.15%、35.90%;64.51%、46.58%;39.91%、36.15%。调查县学生和居民各项问题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30个调查县学生和居民洗手行为正确率低于42个对照县。30个调查县清洁水源普及率不高(62.92%),牲畜自宰普遍(40.79%)、家犬数量大(39万余条)。结论 30个棘球蚴病防治县的健康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棘球蚴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不玩狗的教育,对居民进行不用病变脏器喂犬的宣传仍然是今后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甘肃省犬感染利什曼原虫影响因素,为探索犬源型黑热病防控新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在甘肃省迭部县和文县犬源型黑热病流行区,通过入户问卷调查及犬血PCR检测,调查当地家犬位置、居住场所环境、犬离房屋距离、犬来源、犬主黑热病知识知晓状况和犬感染利什曼原虫现状等信息。利用IBM SPSS23.0 Pearson 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犬感染利什曼原虫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当地居民445人,家犬537只。家犬血样利什曼原虫PCR检测阳性率为41.15%(221/537),其中文县PCR检测阳性率64.63%(95/147),迭部县PCR检测阳性率32.31%(126/390)。村中央和村边缘犬的阳性率分别为33.92%(96/283)和49.21%(125/25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12.923,P=0.000)。居住场所附近房屋墙面为砖混/粉刷墙壁的犬和附近为土坯/石片墙壁的犬,阳性率分别为30.99%(110/355)、60.99% (111/182),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χ2=44.723,P=0.000)。家庭存在阳性犬的犬主是否知晓黑热病基础知识与犬感染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犬的环境位置、犬居住场所附近房屋条件显示与犬感染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甘肃省文县和迭部县分布在村边缘的犬、犬附近房屋墙壁土坯/石片结构是犬感染的影响因素。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应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减少黑热病和犬利什曼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